阿來《草木的理想國:成都物候記》(下)

紫荊是很早就開在身旁的。十年前住在另外一個小區時,樓下圍墻邊就有幾株。每年春天,暖陽讓人變得慵倦的日子,就見未著一葉的長枝上綴滿了一種細密的紅花。

那種紅很難形容。上網查一下,維基百科有直觀的色譜,給了這種紅一種好聽的名字:淺珍珠紅。對了,在太陽下,這些密集花的確閃爍著珍珠般的光澤。但那時的印象就是圍墻邊有幾樹開得有些奇怪的花。那麽多細碎的花朵密密猬集,把一條長枝幾乎全數包裹起來了。但就沒有移步近觀過。我想,這也就是大多數人對於身邊花開花落的態度吧。也詢問過這花的名字,“花多得把枝子全都包起來了,就像蜜蜂把蜂房包裹起來了一樣。”問得並不認真,答得人也多半心不在焉,“也許……大概……可能……”不記得是不是有人真的告訴過正確的名字了。就這樣,這花年年在院子里兀自開放。

後來,工作過的雜志掙了些錢,在郊區弄了一個園子。雖說是公共財產,但還是想盡量弄得漂亮一點。當然就是在建築之外的十多畝空地上多植花木。也就是這個時候,識得了這種植物名字,叫做紫荊。當時所請的花工,叫的是這花的俗名:滿條紅,雖然土俗,卻也貼切。離開那雜志有三四年了,不去那個園子也有三四年了,那里的花該是很繁盛了吧。不止是紫荊,還有紫葳、芙蓉、含笑、選⑻搖⒐稹⒚貳…也是在循時開放吧?

真正近距離觀賞,還是這兩三年。不止看見漂亮的花色,看見滿枝密聚的小花,更看清楚了朵朵小花也有精妙的結構。五片花瓣分成兩個部分,三片花瓣在上部張開,兩片在下面,合成袋形,前突出來,像某些食草動物前伸的下顎,雄蕊與子房就包裹在這閉合的兩枚花瓣中間。書上說,紫荊是喬木,但在我們四周,作為一種景觀植物,它卻以灌木的姿態出現。也是書上說,這是因為紫荊強健,易修剪,因而不斷被塑形,隨意長成栽培它的人所希望的樣子。

紫荊花期真長,二月底就拍過蟻附於枝上含苞待放的花蕾,三月中就盡數盛開了。今天看見整個植株,所有枝梢上心形的綠葉都盡情張開,快要形成綠色的樹冠了,但那些紅花還熱鬧地開著,至少還能在枝上駐留一周時間。

現今城里很多觀賞植物不是中國的原生種,但我寫這組物候記還是盡量往中國的原生種上靠。紫荊是中國的原生種。既是原生種,就忍不住要找找古人的文章與詩詞是不是寫過。

真是有很多詩文寫過紫荊,但在那些文字中,花本身的形象並不鮮明,依然是睹物寄情的路數。那花樹不過是一種興發的媒介罷了。

安史之亂時,流離中的杜甫與家人分在“兩都”(長安與洛陽),“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某天寫了一組《得舍弟消息》四首,其四前兩聯:

風吹紫荊樹,色與春庭暮。

花落辭故枝,風回返無處。

紫荊是何模樣與情態我們並不知道,讀這些文字所能感受的是詩人對不能返回故園與親人團聚之悲苦的深長詠嘆。

中國的古典,以物起興,成功者就成為後來者的習慣路數。“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後來一路寫下來,大多是柳色傷別。而紫荊興發的情緒,也有一定指向,那就是離人思念故園。還有韋應物《見紫荊花》為證:“雜英紛已積,含芳獨暮春。還如故園樹,忽憶故園人。”

而我看見花樹,就看見了樹與花,只是想贊嘆造物的神奇與這花具象的美,並沒有喚起與古詩言及的類似的情感。這便是文化的變遷。文化的變遷重要的不是過什麽節不過什麽節了,穿付麽衣服不穿什麽衣服了,重要的是人思維方式與感受事物的路徑的改變,是情感產生與表達方式的改變。為什麽今天有人依律或不依律寫五言七言我們不愛看,端的不在於形式,而是其中一腸相承的抒情表意方式,與我們今天的心境,已有千里萬里之遠。

2010年3月28日。

Views: 3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