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慶《中國名山》飛峙江畔的廬山

被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盛譽為“匡廬奇秀甲天下山”的廬山,雄峙於長江南岸、鄱陽湖畔,北距九江市僅30多公里。遠望廬山,勢如九天飛來,突立於長江中遊坦蕩的平原之上,氣吞長江,影落鄱湖,重山疊嶺,時而被云霧繚繞,使得山形變幻莫測。

傳說殷周時期,有匡俗兄弟七人結廬隱居於廬山之中,後來得道成仙,所以廬山又有匡山、匡廬之稱。西漢時期的司馬遷在《史記》中就已記載:“余南登廬山,觀禹疏九江”,可見廬山早有盛名了。在古代,人們坐船沿長江上下,或從鄱陽湖進出,都能一眼望見這座大山,因此歷代文人名士紛紛前來探奇尋幽,留下歌頌廬山的詩詞竟達幾千首,使廬山不僅以風景奇秀著稱,而且又以珍珠的文化名揚天下。

廬山平地拔起,四壁陡立。尤其在鄱陽湖畔仰視五老峰,懸崖萬丈,令人望而生畏。頂峰嵯峨,酷似五個老人並肩而坐,李白為此寫下了“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的詩句。原來,廬山是一座斷塊山,億萬年以來一直不斷上升,而東側則下陷為鄱陽湖。廬山上斷裂縱橫,峰谷相間,真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在絕壁陡崖之上,懸掛了許多瀑布。最為著名的是山南秀峰的開先瀑,從香爐峰上疊落幾百米,流至青玉峽,直奔龍潭。李白名詩“日熙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更使開先瀑揚名於世。然而廬山的瀑布中又以三疊泉最為壯觀。三疊泉水勢浩大,分三級疊落,氣勢磅礴。上疊“如飄雪拖練”,高20米,二疊“如碎玉摧冰”,高40米,下疊“如玉龍走潭”,高60米。觀瀑者仰視三疊泉,只見拋珠濺玉,九天飛灑,聲響如雷,面對說話,只見開口,不聞其聲。“匡廬瀑布,首推三疊”,故有“未到三疊泉,不算廬山客”之說。除此以外,還有石門澗瀑布、王家坡雙瀑、玉淵瀑布和黃龍潭、烏龍潭等名瀑,點綴在廬山上下,使得“匡廬飛瀑”與“雁蕩龍湫”、“黃山石筍”並列為天下三奇。


從九江或南昌出發分別有山北和山南兩條盤山公路直達山上牯嶺鎮,炎夏盛暑的九江和南昌的氣溫常可高達37℃。然而一到海拔1100多米的牯嶺鎮,卻清風徐來,涼意襲人,氣溫可與山下相差7℃以上。當汽車“躍上蔥蘢四百旋”來到牯嶺鎮時,人們都驚異地發現山頂竟是峰緩谷寬,地勢開闊坦蕩,一座鐘靈毓秀的小城出現在眼前:綠樹叢中掩映著數以千計的別墅小樓,縱橫交錯的公路小道通往四面八方。這里有湖光巒影中的賓館飯店,有琳瑯滿目的百貨大樓,有燈光如熾的影院球場,有花團錦簇的街心花園,遊客如云,處處歡歌笑語。在如此開闊的山頂上建造了許多與風光相適應的建築物,能容納大量遊客和療養人員而成為避暑勝地,這在我國各大名山中是不可多得的。當落日收盡峰嶺上最末一絲余輝時,牯嶺街上華燈初上,人們流連在街心花園,遠眺九江城內點點盞盞燈火,仿佛身置於九天銀河之上。

從牯嶺出發,有西、東兩條旅遊路線。

沿著西谷往下行走不遠,即可望見綠水盈盈的如琴湖。湖旁的牯牛嶺倒影在湖中,活像一頭嬉水的牯牛。湖邊花徑公園的石門兩側刻有“花開山寺,詠留詩人”的對聯,白居易在此曾寫下《大林寺桃花》名詩一首:“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更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花徑公園內遍地奇花異木,林深路幽,到處姹紫嫣紅。在小徑深處,有一小亭,亭內橫臥一塊刻有“花徑”兩字的石頭,傳說為白居易手書。

花徑北側是一個危巖壁立的深谷,谷內花團錦簇,名葩競放,故稱為錦繡谷。絕壁直落山麓,深谷之中常有云霧騰起。1980年修築了一條上下曲折的幾千級石階的臨崖小道,從天橋至仙人洞,一路風光奇險無比。仙人洞傳說為呂洞賓修道成仙之處,周圍有蟾蜍石、石松、佛手巖、一滴泉諸景。在仙人洞外憑欄遠眺,只見絕壁危峰、千巖萬壑,景色極為壯觀,不禁使人想起毛澤東同志在此寫下的詩句:“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

從仙人洞西南而行,一路上可見禦碑亭、圓佛殿、天池塔、天心台等古跡,至天殊台可以遠望長江。從大天池沿石級蜿蜒而下可到達龍首崖。只見一塊巨石橫臥於懸崖之上,上有勁松,下臨深淵,如蒼龍昂首。龍首崖下是廬山最大的深谷——石門澗,站在崖上只聽得松濤陣陣和瀑布隆響,如萬馬奔騰、鼓角齊鳴,令人驚心動魄,是廬山上最為驚險之處。

從牯嶺出發沿東谷行走,兩側山腰樹叢之間都築有各種式樣的別墅小樓。經過廬山大廈、人民劇場後,可望見山上最大的人工湖——蘆林湖,在這景色幽靜的蘆林湖畔,建有毛澤東同志在廬山居住的舊居,現改為廬山博物館,供人參觀遊覽。站立在蘆林湖畔的蘆林大橋上遠眺,峽谷深處有三寶樹、烏龍潭、黃龍潭等名勝景點。繼續向東即可到達聞名中外的廬山植物園。在這被譽為“綠色博物館”中,濃蔭如蓋,百花爭妍,滿目翠綠,環境極為清幽,吸引了不少遊客,廬山植物園以南是“千里鄱湖一嶺函”的含鄱口。含鄱口是五老峰和太乙峰之間的岈口,面臨浩渺的鄱陽湖,似有含吞湖水之勢。在此放眼遠望,波光嵐影,氣象萬千。從含鄱口西可上五老峰,東可到達三疊泉。

廬山襟江帶湖,水汽充沛,山上經常流云飄霧,全年霧日達192天。廬山云霧亦堪稱一大勝景。清人吳闡思在《匡廬紀遊》中寫道:“曉起,推窗四望,煙霧彌漫,如舟行大海之中。四面波濤,不復知有世界,微風東來,云氣舒卷,忽而一峰乍見,忽而絕壁半開,忽而千巒中斷,忽而萬壑合冥,恢奇秘幻,不可摹擬;少焉,陽烏漏光,云收入岬,憑欄俯眺.見白云乍凝,有團團如輪者,有飄飄如絲者,有綿綿如雪者,有漫漫如絮者,俱橫塞山麓罅隙問,青松紅葉,怪石奔流,湖光一片,山城半角,或隱或現,又如天孫織錦,五色炫目。匡廬賞無過於斯,觀止矣!”遊人在仙人洞處可見亂云飛渡,在含鄱口處可觀賞瀑布云,龍首崖下有層層云梯,太乙峰上有云霧走廊,恍如身置仙境之中,真有“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之感。

廬山肚景不僅遍及山上,而且遍布山麓。

“廬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在秀峰。”秀峰位於廬山南麓,依倚著著名的香爐峰,群巒環翠,萬木蔥蘢。南唐皇帝李璟當太子時,曾數年在此閉門讀書,現還保留有李璟讀書台。李璟當上皇帝以後,在此修建了開先寺,這座千年古剎直到清朝,被在此巡遊的康熙皇帝改名為秀峰寺,為廬山五大叢寺之一。秀峰寺前後立有很多名人碑刻,有宋代黃山谷、唐代顏真卿、明代玉陽明和清代康熙的手書石刻,均為書法藝術中的珍品。秀峰是觀賞“飛流直下三千尺”的開先瀑布最佳處。走進峽谷,只聞嘩嘩流水聲。開先瀑布奔瀉而下,匯入青玉峽和龍潭之中。龍潭三面削壁,巖壁上布滿歷代名人題刻,有米芾手書“第一山”和“廬山”、“龍虎”、“洗心”等大字,風景絕佳,令人流連忘返。

歷史上來廬山隱居讀書的文人士大夫很多,除李白、白居易、蘇東坡以外;還有“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陶淵明在廬山南麓的虎爪崖下隱居20多年,寫成《歸去來辭》、《桃花源記》等名篇,現有“醉石館”一處古跡,是陶淵明經常醉臥之處。山麓的歸宗寺在玉簾泉下,是王羲之隱居練字之處。泉下的石鏡溪中曾放養大群白鵝,傳說王羲之在此練“鵝”字,旁邊的水池即稱為“洗墨池”。在廬山東南山麓的五老峰下,還保留有我國最早的書院——白鹿洞書院。傳說唐朝李渤兄弟兩人在此讀書,曾養一隻白鹿能通人性,李渤要購買書紙筆墨,只要將袋子與錢系在鹿角上,白鹿即能來到城里,如數購回。到了南唐升元時期(公元937~942年)這里成為“廬山國學”,不少名士來此講學。宋初正式擴建為書院,與“睢陽”、“嵩陽”、“岳麓”並稱為天下四大書院,朱熹、王陽明等都在此久居講學。書院內外勝跡如林,殿堂樓樹、小橋亭台、牌額石坊均錯落有致,布局得當。院外溪澗上有一巨石如床,溪流從石旁流過,朱熹題為“枕流漱石”,是當年朱熹躺臥讀書的地方。溪旁古木參天,景色靜謐優美。

廬山的北麓還有著名的東林寺和西林寺。東林寺建於1500年前的晉代,為佛教中凈土宗的始祖慧遠和尚所建,在中國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從東林寺西望可見一座磚石古塔巍然屹立,這便是西林寺旁的唐代千佛塔。西林寺早於東林寺建成,但屢遭破壞,現僅存遺跡。在西林寺眺望廬山氣勢雄偉,所以自居易在此留下《春遊西林寺》、蘇軾在此也寫下了《題西林壁》等著名詩篇。遊覽廬山上下,無不感受到濃郁的中國傳統文化的氣息。可以說,廬山的成名,與中國歷史上名人的文化弘揚有著密切的關系。

Views: 13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