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結論

森林康養作為新出現的事物,其概念、內涵和外延還在不斷的探索當中。 初步對森林康養進行了狹義和廣義的區分和定義,辨析了森林康養與森林療養、森林養生以及森林旅遊等概念的關係,探討了森林康養的功能和科學內涵。

按照消費對象、產品內容、產品體系和建設主體等不同的分類依據,對森林康養產品進行了初步分類。

森林康養的建設和發展是一項涉及到自然、社會和經濟多方面的系統任務,是一項多學科互補、多部門協作的工作,任重道遠,面對的問題和壓力等都是多方面的,需要從宏觀調控、發展機制、產品建設、科研監測和人才隊伍建設、配套設施和服務、宣傳和營銷等方面采取強有力的措施,持之以恒地紮實推進,才有可能推動森林康養的健康持續發展。


5 討論


森林康養的科學內涵和外延的深入研究。 森林康養是時代發展的產物。 森林康養的建設和發展,需要用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試驗總結,尤其是要加強對其本質的理解,應重點研究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而導致的森林康養內涵和外延的不斷拓展。 同時,還應積極研究森林康養的國際發展趨勢(孫抱樸,2015),吸收國外森林康養的新理念,借鑒其發展的成功經驗為我所用。

森林康養建設試點、示範的總結和推廣。 森林康養需要在發展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探索向前,需要通過開展試點、試驗,不斷總結經驗(陳亞雲等,2016),突出典型、示範推廣。 目前,中國已有部分省份先行開展了森林康養基地的建設,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許多可供借鑒的經驗值得總結和提煉。

因此,亟需對現有的森林康養基地尤其這些先行省份進行總結,提煉其取得的成功經驗或失敗教訓,探索森林康養發展的模式、機制和產業形式,並且積極向全國推廣,提高示範價值。

森林康養基地與現有森林旅遊實體或保護地之間的關係。 我國現有的森林旅遊實體和保護地主要包括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風景名勝區、植物園等。 這些森林旅遊實體或保護地的森林景觀資源相對較好且具備一定的基礎條件,因此許多地方將其列為森林康養建設的基地。 然而這些森林旅遊實體或保護地的保護等級不同,從而導致利用程度的不同。 這就需要在具體的建設和發展過程中,對於既是現行森林旅遊實體或保護地、又將作為森林康養基地的同一對象,重點理順二者在保護和利用上的關係,不能因作為森林康養基地而降低甚至是破壞保護,要做到二者在保護上統一、在利用上協調。 目前,也有學者不贊成在現有森林旅遊景區開展森林康養基地建設(高丹丹等,2017)。

森林康養基地建設的科學評價。 從森林康養被提出以來,許多地方都將其作為區域旅遊業發展的新的增長點,積極開展森林康養基地和森林康養產業的建設,甚至制定了專項的建設發展規劃,但是其建設成效、管理狀況如何評價,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科學評價森林康養基地的建設成效、管理狀況,重點要深入研究並解決以下問題:一是森林康養的建設目標和建設內容;二是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三是評價權重的確定;四是評價方法的選擇;五是分級分類綜合評價。

協調森林康養發展和森林保護的關係。 森林康養的發展首先需要依托良好的森林資源,同時還涉及到旅遊、養老、醫療、體育、度假等相關行業,而現行我國對森林資源實行了嚴格的保護措施,如何協調森林保護和森林康養之間的保護與利用的關係

(叢麗等,2016),如何實施森林生態補償(吳強等,2016),做到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保護,是今後需要重點解決的共性問題。 建議完善協調森林康養與森林保護關係的法律法規,開展相關的制度和機制創新,做到在保護的前提下開展森林康養,通過森林康養反哺森林保護。

參考文獻


柏方敏, 李錫泉. 2016. 對湖南發展森林康養產業的思考. 湖南林業科技, 43(3): 109-113.

陳克林. 2005. 濕地公園建設管理問題的探討. 濕地科學, 3(4): 298-301.

陳淑君, 趙 毅. 2003. 對旅遊服務滿意度的思考. 西南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9(1): 115-119.

陳曉麗. 2016. 森林康養旅遊研究及開發探析. 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 29(5): 25-27.

陳亞雲, 謝冬明. 2016. 江西森林康養旅遊發展芻議. 南方林業科學, 44(5): 58-60.

叢 麗, 張玉鈞. 2016. 對森林康養旅遊科學性研究的思考.旅遊學刊, 31(11): 6-8.

鄧金春. 2016. 廣西大明山自然保護區開發森林康養旅遊研究. 林業調查規劃, 41(5): 102-105.

鄧三龍. 2016. 森林康養的理論研究與實踐. 世界林業研究,29(6): 1-6.

杜朝雲, 蔣春蓉. 2016. 森林康養發展概況. 四川林勘設計,(2): 6-9.

高丹丹, 劉 鵬, 李順龍. 2017. 伊春市發展森林康養產業的潛力挖掘與品牌建設. 東北林業大學學報, 45( 8):

101-104.

茍景銘, 余雪梅. 2016. 加快四川森林康養產業科學發展的思考. 四川林勘設計, (1): 15-20.

谷樹忠, 胡詠君, 周 洪. 2013. 生態文明建設的科學內涵與基本路徑. 資源科學, 35(1): 2-13.

郭二果, 王 成, 郤光發, 等. 2013. 城市森林生態保健功能表征因子之間的關係. 生態學雜誌, 32 ( 11): 2893 -2903.

何彬生, 賀 維, 張 煒, 等. 2016. 依托國家森林公園發展森林康養產業的探討———以四川空山國家森林公園為例. 四川林業科技, 37(1): 81-87.

李後強, 廖祖君, 藍定香, 等. 2015. 生態康養論.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李 權, 張惠敏, 楊學華, 等. 2017. 大健康與大旅遊背景下貴州省森林康養科學發展策略. 福建林業科技, 44(2):

152-156.

劉朝望, 王道陽, 喬永強. 2017. 森林康養基地建設探究. 林業資源管理, (2): 93-96.

劉立軍. 2016. 森林療養 放飛夢想———森林療養在中國的發展現狀. 國土綠化, (12): 16-19.

劉麗勤. 2004. 久藏深閨的木王國家森林公園. 陜西林業,(4): 28.

劉 拓, 何銘濤. 2017. 發展森林康養產業是實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然結果. 林業經濟, (2): 39-42, 86.

劉 薇. 2015. PPP 模式理論闡釋及其現實例證. 改革,(1): 78-89.

劉澤英. 2017. 森林康養應為“健康中國”作出貢獻. 林業與生態, (1): 11-12.

馬 捷, 甘俊偉. 2017. 基於 SWOT 分析的四川森林康養旅遊發展路徑研究. 四川林業科技, 38(2): 132-135.

南海龍, 王小平, 陳峻崎, 等. 2013. 日本森林療法及啟示.

世界林業研究, 26(3): 74-78.

任宣羽. 2016. 康養旅遊:內涵解析與發展路徑. 旅遊學刊,31(11): 1-3.

上原厳. 2007. 森林療養手冊. 東京: 全國林業改良普及協會.

孫抱樸. 2015. “森林康養”是我國大健康產業的新業態、新模式. 商業文化月刊, (22): 82-83.

譚益民, 張誌強. 2017. 森林康養基地規劃設計研究. 湖南工業大學學報, 31(1): 1-9.

唐建兵. 2010. 森林養生旅遊開發與健康產業打造. 成都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4): 74-77.

唐 軍. 2016. 淺議森林健康療養產業與森林生態旅遊產業相互關係. 綠化與生活, (10): 24-26.

鐵 錚,田 陽. 2017. 森林康養時代呼喚科學導航. 綠色中國, (13): 28-33.

王 璐. 2003. BOT 模式及其主要形式比較研究. 國際經濟合作, (11): 43-46.

王 趙. 2009. 國際旅遊島: 海南要開好康養遊這個“方子”.今日海南, (12): 12.

吳楚材,鄭群明. 2010. 森林醫學:人類福祉. 森林與人類,(3): 11.

吳興傑. 2015. 森林康養新業態的商業模式. 商業文化月刊,(31): 9-25.

吳 強, 張合平. 2016. 森林生態補償研究進展. 生態學雜誌, 35(1): 226-233.

向 前. 2015. 巴中發展產業的森林康養幾點思考. 綠色天府, (12): 48-50

森林康養; 概念內涵; 產品類型; 發展路徑; 森林康養綜合體

Views: 4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