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薩杜爾《世界電影史》(105)

在洪都拉斯,許多電影院都是美國“聯合水果”公司的財產,這家公司在中美各國有很大的勢力。

在尼加拉瓜的某些城市里,電影院除去繳納普通的捐稅之外,還要支付一種“火山稅”,用以救濟火山爆發時的受難者。

在一些居民主要為印第安人與混血種的國家中,有65%80%是文盲,每年每人平均看不上兩次電影,電影藝術在這些國家還處於初步階段。

在加勒比群島,多米尼加共和國或是海地的電影觀眾人次一直停留在上述水平(320萬居民中有95%是文盲,電影院總共有6000個座位)。在一些英國、荷蘭或法國的殖民地,觀眾人次要高些。在這些島嶼上,各種各樣的紀錄片與故事片都是外國人攝制的,民族的電影藝術還有待誕生。


波多黎各


在這個美國殖民地,觀眾人次相對而言要高些(每年每人平均購票九張)。1950年之後,由維拉德·範戴克創立的一個傑出的紀錄學派在那里頗有發展,範戴克本人是個導演,分別於1939年與1948年在紐約拍了《城市》和《攝影師》兩部影片。在波多黎各成功的影片中有:範戴克的《白蹄馬》、阿米爾卡·蒂拉多的《橋》和《山里的聲音》、奧斯卡·托萊斯的《桎梏》、B.多寧格的《謙虛的人》、路易斯·梅索內特的《我是萊翁的胡安·彭斯》。另一方面,為旅居美國的波多黎各人攝制的商業性影片也相當發達。


委內瑞拉


戰後十年,電影企業在這個國家有了令人註目的發展。放映35毫米影片的電影院數目幾乎增加了三倍(1954年達到575家),觀眾人次平均每年每人購票7張(全國人口為550萬人),達到了歐洲的水平。有兩個重要的放映網(1951年合並)控制著全國近百家較大的電影院。

委內瑞拉制片業是在有聲片初期,由各界人士(包括作家羅慕洛·加列戈斯一創建的“阿維拉影片公司”真正開始的。

這家公司在1930年至1944年間每年生產一二部影片,到大戰將結束時,它被一家新公司——波立瓦爾影片公司所收買,後者建立了一家現代化的制片廠,正如另一制片公司——亞特拉斯影片公司一樣。

--------

一羅慕洛·加列戈斯(1884—1969):委內瑞拉小說家、政治家,曾在1948年擔任過幾個月的共和國總統。——譯者。


波立瓦爾公司經歷了大戰期間連續性的危機之後恢復了影片生產,它從布宜諾斯艾利斯請來了C.H.克利斯登森,他拍攝的第一部影片《裸體天使》在商業上獲得巨大成功。這位阿根廷人在委內瑞拉接著導演了《遊艇伊莎貝爾今晚歸航》,也獲得十分可貴的成功。這部拍得很美的影片是根據吉列爾莫·梅內塞斯的一部情節曲折的小說改編的,以一個漁村為外景,地方色彩在片中發揮了很大作用。在這方面,我們還可以指出由墨西哥人維克多·烏魯丘亞導演的《荒野燈光》
(1953年攝制)。

波立瓦爾影片公司到1954年停止一切影片生產。它的競爭者,設在加拉加斯的梯烏納影片公司也瀕臨破產的境地。但該公司的創辦人馬努埃爾·斯科洛把它挽救過來,在1956年生產了三部影片。

然而,委內瑞拉第一部有國際水平的影片卻是由獨立制片人生產的。這部影片的女導演瑪爾戈特·貝納塞拉芙於1953年開始拍片,攝制了一部奇特而引人入勝的紀錄片《雷維隆》,紀念委內瑞拉一位著名的畫家。她在1959年又導演了《阿拉亞》這部長故事片,描寫在一片閃閃發亮的可怕的鹽田中工人們的艱辛勞動。我們還應該提到青年導演羅曼·查爾沃德的影片《少年殺人犯》。

從1958年開始,政府保證給予電影業以支持,因為電影業似乎並未從好萊塢的商業衰落中獲得多大利益。而這種商業衰落在委內瑞拉,正如在整個拉丁美洲一樣,是十分明顯的。


秘魯


這個印加人的國家在1954年只有243家影院,人口為
900萬,而首都利馬卻有兩三家制片廠,它那十分現代化的“電影城”是在1948年建立的。

秘魯和智利一樣,在二次大戰期間電影業都得到長足的發展,每年影片產量曾達到6部。但是,影片生產到1945年就幾乎中斷,直到後來貝爾納多·羅加·雷伊在一家臨時搭建起來的制片廠里攝制《臉上有雀斑的女人》一片時,才開始恢復起來。

Views: 11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