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平·詩的根源與原居住方式:讀周瑟瑟詩作(1)

我不僅僅從單極的文學層次,談論被詩人收入眼簾的詩學樣式——那些由現代西方詩評界提出的“象征”、“語境”、“空白-召喚框架”、“接受對話論”、“覆調理論”、“互文性”、“解構”論。

因為,對詩的原創,就像對哲學的純我之思,必須是自己獲得的智慧角度而出現,根據自己所需要的意識進程,來切近。我要說,詩,過去是,現在仍是,將來也必是,專門提供內心關照的東西。它必然的要與心靈來源所思及的那些根本性,發生著哲學式的聯系。因而,詩唯是根源性的寫和思的方式。它超出了任何藝術在發展事實上的片面性——,也包括超出了文學修辭所降身的專用範圍與理解方式。

現代心靈的更高需求,難道僅僅是修辭遊戲所能專供的?!

回到了詩的根源性的寫和思,就等於找到了終極的心靈的界線,找到了,心靈的直說變成心靈的直觀的一幅圖畫。

我曾說過,我們曾經本現的但現在已經很遙遠的那些根源性的東西,只有作為心靈里延存的東西,才能算是終極的。那形諸於我們心靈的原始給予,好像一雙時間的手,送出了大地對於某種比我們的心靈更為原始的心靈質料。我們最其原初地,去和我們每天看見的大地做親身觸拂,深吸大地母性里生蘊一切萬物的純絕氣息,感應它母源里與生命本身的再生合力那些永生的韻律,而這,可能意味著有種本質的東西,會使我們閉眼明白:藝術與詩那樣的根源性,正是從某一個地方里的早期內心生活的創世,所開始的。我在這里可預見:在大地給我們的文明的邈遠脈絡中,那些地方脈系里的東西,恰恰保留了心靈的初生那些純凈呼吸相混含的獨有地氣,和它那最純的憑著冰雪的功效。它分屬於,並且它在大地這一幅員的不斷顯化的境域中,會找到始祖一樣的我們一切觀念的來源。因為我們的思,必然包含著,某種始祖性的作為可能而被斷定的原心靈性質。那一滴水的清澈,來源於天邊雷霆哦吟的天空之河。

 

“我熟悉的巨獸啊——

霧霾降臨

內心空空

大地贈送的灰色挽帳”

 (周瑟瑟2016年詩選《夜晚》)

 

我在《文化宇宙假說》里,對西方本著民族的始祖意識基礎,特別是,東方原棲民族早期意識結構的原心靈性質的演化情狀,做過意識發生角度上的專門探討。為此,我提的“原心靈性質”這一概念的定義,自然也要包括對那些冥思,巫想,原詩三者之間,所出現的始祖意識那種同質異構相關項的基礎來源的思考。我也希望,在接下來的對詩的根源——特別是,那些根源的結構的探討中,同樣的不排除對詩的根源本身來源的最高思辨。

意識是面向大地懸置而被初喚了的詩。表象的思,籌劃出顯化者何以有所顯,而唯有潛詩意才召喚出根基。好比我們在那些遼闊大地的天際深處,白雲轉渡,歌謠所喚出的邈遠行吟,必定可聆聽,可深觸,整個人類的精神深處那普思的無名幽處……

Views: 5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