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人在路上散步,突然聽到旁邊的池塘裏有奇怪的動靜,仔細一聽,竟然是一個小孩在呼救。他走過去看,真的有小男孩在水中掙紮,他很自然地將外套脫下來,準備下水救人,可是下一瞬間他發現自己站的地方,四周都是泥巴,外套擺放下去一定沾得臟兮兮的,到時候還得送去洗衣店洗,多麻煩!

他想,那或許先走幾步路找個可以掛外套的樹枝吧。一邊走他一邊意識到:跳下去救人,身上的衣服也會濕,起來之後不可能馬上幹,濕衣服黏在皮膚上會很不舒服,忍著不舒服回家,必須花很多時間整理,麻煩可多呢!

為了怕麻煩,他就放棄下水救人的念頭了。

同一時間,有另外一個人坐在家裏,聽見郵差到門口送信,他去把剛到的郵件取進來,拆開的第一封信,是一個叫"援助孟加拉國基金"的單位寄來的。信裏面說明了有許多孟加拉國的小孩,受到水災影響不只無家可歸,而且感染了嚴重的疾病。

有一家收容這些小孩的醫院,醫藥短缺,如果不能立即得到援助,那些小孩會無辜喪命,請求收到信的人慷慨捐款、救救孟加拉國小孩。信讀完了,這個人沒有什麽特別的感覺,就將信丟進垃圾桶,繼續拆下一封信了。

問問你,對這兩個人的行為,你怎麽看?

我相信,你對兩個人有很不一樣的評判,對吧?當然我們希望每個人都有愛心關懷遠在孟加拉國的小孩承受的痛苦,不過,我們很能理解那個不捐款的人的行為,至少,那是我們認知的常態行為——哪有人接到募款信一定就捐錢的?相對的,前面那個人見死不救的態度,不可思議,也不可原諒。只為了怕麻煩就不管小孩可能在池塘裏淹死,怎麽有如此狠心、如此可惡的人!

有一位澳洲的哲學家辛格挑戰我們這樣的看法。他要我們看清楚:這兩個人其實是一樣的,他們都是為了避免自身的麻煩而拒絕救人,我們沒有理由接受後面一個,指責前面一個。依照辛格的分析,後面那個人如果捐了錢,如果真的有孟加拉國的小孩因為得到醫療藥物而可以活命,換句話說,也就真的有小孩因為他不捐錢而可能喪命。那個人也絕對有能力寫張支票捐錢,這不是超過他能力範圍的事,他之所以不做,也是為了自私不想犧牲自己的享受。從這些角度衡量,兩個人做了一樣的事,如果我們要譴責前一個,就沒有理由放過後一個。

你同意嗎?如果你不同意辛格的說法,你覺得應該怎樣反駁他?我很清楚這兩種行為,下水救人或捐錢救人,最根本的差異。那是兩千年前孟子的話指引我理解的。孟子解釋什麽是人天生的"惻隱之心"時,舉的例子就是突然看到有小孩在井邊玩,快要掉下去了,一定會出手相救,不是因為認識小孩的父母家人,也不是為了想要從救小孩的事情上得到什麽好處,純粹出於天性本能。

這件事的重點,在於人的情感反應。近在眼前和遠在天邊的事,對我們的情感就是會有不同程度的刺激。辛格刻意忽視了這樣的差別,才會有那樣違反常識的論點。

看到、聽到別人的危險,能夠不受影響,是違反常理的冷酷表現。看到、聽到別人的危險,沒有馬上在自己能力範圍內伸出援手,是可怕的自私表現。相對的,看不到、聽不到立即危險,距離會構成自我防護,讓人增加許多考慮——想想這事跟我的關系是什麽?做這事要付出怎樣的代價?做這事能換來多少好處?

一般我們都在算計,只有在零距離感受別人的危險、痛苦時,算計機制會暫時停擺,先幫忙再說。這就是孟子認為人性本善的證據,也是孟子認為人道、文明賴以建立的根本基礎。

一般人很討厭看到官員們下鄉"視察"的模樣,覺得他們來這裏、去那裏一點用都沒有,還平白增加別人的困擾,尤其是發生什麽災難的時候,大家更討厭不會救災、也不會重建的大官趴趴走。讀者們經常不能理解,為什麽我在廣播節目裏要批評我們的"總統"躲起來,在許多預期他該出現的地方看不到人。

讓我這樣解釋——錯的是下鄉探訪的方式,不是下鄉這件事本身。民主之可貴,就在於賦予不同生活條件的人,等值的選票權力,也就逼迫想要取得權力的人,必須接觸、爭取生活在不同狀況下的人。選票幾乎是這個世界唯一形式等值的東西,也就成了弱勢者難得的保障。

為了選票,政治人物也得走訪各種他不熟悉的地方,尤其是走訪這個社會最缺乏資源的地方。如果沒有民主、沒有選票,這些什麽都沒有的地方,必然被遺忘。他們的匱乏、他們的痛苦,很容易就被遺忘掉,很方便就被遺忘掉。

下鄉是民主時代領導人的義務,因為這些人都是他的選民。換個角度看,下鄉也是領導人真切感受別人生活裏的危險、痛苦的最佳機會。留在臺北,留在辦公室中,發生在臺灣各個角落的問題,對他而言,只是一封封寄來的求救信,有足夠的時空距離讓他可以靠著椅背想一想、衡量衡量、考慮考慮。

這不是我能認同的民主風格。我希望我們的領導人經常走到真正可以感受到人在承受痛苦的情境裏。他不能不急著想要脫下西裝來做點什麽事。進到那種讓他沒有借口可以想想外套臟了怎麽辦、身子濕了怎麽辦的情境,"苦民所苦"才不是句空洞的口號。

下鄉不是要聽制式的簡報,跟地方上的"人物"見面哈拉,那樣不叫下鄉。下鄉要看到、感受到人民的生活,尤其是人民生活的困難之處,沒有距離地貼近各種問題、各種痛苦,領導人才能回到人的惻隱本能,洞視自己究竟該做什麽,又到底做了什麽、做了多少。

Views: 9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