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樹木都落了葉,草都枯萎了。住在山林裏的鳥獸,不是向南方溫暖的地方遷移,就常常到平原間人家耕種區域的附近來徘徊,以便找尋食物。從人的一方面說起來,草木枯黃以後,山空野曠,視線少受障礙,鳥獸不易逃避,於是舉行狩獵,比綠蔭重重的夏季便利,所以從秋天到初春是行獵最適宜的時令。現代的國家在法律上都規定秋冬二季為狩獵期,卻不是專謀人的便利,是含有保護動物的意義的。因為春夏是動物的繁殖季節,打死了母動物,連帶要傷害許多幼動物。秋冬二季則幼動物已經成長,打死一只只是一只,對於動物種族的保存上可以不受影響。

雉就是一種秋冬二季可任人獵擊的鳥類。它棲息平原間草藪中和沼澤邊,形狀像雞。雄的身體較大,姿容輕健,頰部裸出色紅,羽毛綠色多雜彩,有金屬光澤,尾羽很長,有美麗的橫斑。雌的身體較小羽色茶褐,極不美麗,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因為它的身體肥壯,肉味美,產量又多,所以是一種重要的野味。這幾天在上海試往小菜場等處註意一回,就可見一羽一羽已經滿掛在野味攤上了。

據旅居我國的西人說,雉的出產,以前在上海近郊也很豐富。近來因為獵擊過甚,長江下遊一帶已經減少,上海近郊,更是少有遇見了。這樣使我們看到了那些滿掛在野味攤上的個體,不免對於它們種族的前途,有些寒心的感覺。我國向來對於野生動物的盛衰是漠不關心的,那麽為雉打算什麽種族的前途,不是笑話之尤者嗎?

但那些佛教徒或名流之類,扯起什麽上天好生之德的旗幟,設立動物保護會,為牛馬呼冤,當然不能與這裏所說的保護並作一談的。我們為什麽要主張保護動物,使它們的種族不致滅絕呢?有兩種理由:一是功利的,一是非功利的。在功利方面,就以雉為例吧,它啄食種種農作物的嫩葉和種實,果然有害,但又食雜草的種實和蝗蟲蝶蛾等昆蟲,最後它的肉又可作人的食物,對人有益,所以就應該保護。在非功利方面,雉有華麗的羽毛,優閑的姿態,可為自然界保持不少美的情調,而且人有強烈的求知欲望,既然知道從古以來有過這樣一種有實用而且可愛的鳥類,一旦忽然滅絕,不能再見它的形跡,豈不可惜?

《禮記·月令》說:“孟冬之月雉人大水為蜃”。註文大水指淮,可考見長江下遊一帶本為雉類繁生的地方。為蜃雲雲,一定是從它好居沼澤邊的習性所引起的誤解。《晉書·張華傳》:“武庫封閉甚密,其中忽有雉錐;華曰:‘此必蛇化為雉也’。開視,雉側果有蛇蛻焉。”這類記載是否正確,姑不具論。以為蛇能化雉,有三種理由可以解釋。一是雉頸長,伸展時可以誤認為蛇。二是雉和蛇同棲草藪中沼澤邊,容易同時被人發見。三是鳥類往往有銜取蛇蛻築巢的習性,所以雄巢中容或可以發見蛇蛻,以致引起張華那樣的誤解。

《禮記·月令》又說“季冬之月雉錐”,這錐當指雌雄相逑的鳴聲,與事實還相差不遠,雉的繁殖期是春季到初夏,這時它們選擇矮樹下、草叢中等外敵不容易發見的場所,集合樹枝、枯草等物,造成粗雜的巢。雌雄產卵十一二個,卵的形色與雞卵相似。抱伏的日數,也是二十一二日。孵出的雛,雌雄同色,都像母雉。與雛雞相同,孵出後就能行走覓食。抱卵期中,雌雄因為體色適應環境,即有他動物接近,也不貿然逃避。據說有時因迫於危險,也能把卵運搬到他處。那方法是很有趣的:雌雉張翼仰臥地上,雄雉把卵放入雌雉翼內,然後銜住雌雉,像拉車的樣子可以緩緩地拖到別地方去了。

載第1卷第6期(1934年12月5日出版)

Views: 4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