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雲樵〈50年來的南洋研究〉(11)

以前,劉士木大聲疾呼地提倡翻譯日文資料,馮承鈞苦心孤詣地專譯歐洲權威著作,雖都有很大的貢獻,但自己著作,卻要等《南洋學報》來提倡,史地考證成為該學報的主要對象。一直到1957年,筆者主編了26期學報,當日的發起人,除了姚兄仍健在上海外,其他5位均已歸道山,筆者為避免主持擴張會務的理事,誤會我將學會當私產而交出一切,脫離主編的職務,同時也可以說,把第四個時代結束了,因為新時代已經來臨,中國籍學者的事工,該由當地學者來接替了。

在結束這一個時代的研究工作時,我們不能忘記一提南洋學報撰述者的貢獻。經常在該學報撰稿的人,最值得我們推崇的,是以割樹膠﹑種甘蜜的工人出身而成為考古專家的韓槐準先生。華僑赤手空拳到南洋,數十年後成為百萬富豪的,不計其數,但以略識之無而成為大學問家的,除了韓先生沒有第二個。他對于南洋著名土產的歷史考證,中國外銷陶瓷的年代鑒別,都有獨到的見解。此外,專向偏僻的歷史地理下功夫的蘇繼廎先生,致力論述中西文化交流的朱傑勤教授,熟悉南洋華僑掌故軼聞的陳育崧先生,努力傳譯風土資料的劉強博士,研討經濟﹑鞭闢入裏的張瘦石先生,充分利用海外資料﹑為正史補遺的陳荊和教授,以及學會的各位創辦人及會員等,歷年來對南洋學報的貢獻,也就是該時代對于南洋研究的貢獻。

在南洋學報刊行前,南洋並非沒有出版過南洋研究的書刊。星加坡的《星洲日報》在創刊一周及二周年紀念時,都編印了一本以南洋研究為主的紀念刊一巨冊,後來又設了一個「南洋研究」副刊,持續了3年之久。1940年時,筆者也曾為該報編過「南洋史地」﹑「南洋經濟」和「南洋文化」等副刊。當時該報還請郁達夫編「星洲半月刊」,《南洋商報》也出版「南洋周刊」,但後二者的性質,不是純粹的南洋研究。吧城的《新報》所附出的「南洋周報」(四開小型),卻是一個很好的專門副刊。曼谷的《中原報》,在1939年起,也發刊「泰國研究」副刊,持續了一年多。

戰前南洋的華文報紙的競爭是很劇烈的,除了副刊和雜志外,《星洲日報》和《南洋商報》又爭出巨型年鑒,《南洋商報》編印《南洋年鑒》,《星洲日報》便出《星洲十年》。當時中國沿海一帶均已淪陷,定期刊物絕跡,文人又大多南來避難,客觀條件促成了這種專書雜志的誕生。曼谷的《華僑日報》和《中國報》,從1938年起,都競出星期刊一冊,隨報附送,不另取費。內容也有暹羅研究一欄,執筆者極寥寥,僅筆者和二三個暹文翻譯在而已。二年後華文報紙除《中原報》一家外,全被封閉,星期刊也隨著母報壽終正寢。1941年創辦《中原月刊》,以專門研究泰國文化學術的姿態出現,可說是《南洋學報》發刊後所激起的一個波瀾。這月刊維持了一年便因日本南侵而中止,雖在日人控制之下也繼續出了一年,但內容已完全沒有光彩了。

 

十、南洋研究在南洋的瞻望


戰後有兩件事情影響南洋研究的︰一,民族自決的浪潮激發了南洋研究機構急劇的變化,例如印尼﹑菲島﹑緬甸﹑越南和馬來亞都獨立了,往日宗主國的學者所主持的學術機關,便得讓本地公民接手了,也許因為青黃不接之故,好多學術刊物不能正常出版,有的索性停刊了。但在另一方面,有的新的學術期刊出現,我們希望它能順利地成長起來。二﹐民間自辦大學(南洋大學)的願望實現了。自從南大一成立,文化界的情形頓時活躍起來,以前為書店束之高閣的舊貨,現在也熱門起來,最顯著的是南洋研究的專門參考書。好學的南大學生,宛如覓食的螞蟻,一有好書立刻被他們一掃而光。以前專賣小說書或教科書的書店,現在也敢批入南洋研究的專書了。以前只有報館附帶辦的出版事業,現在已有馬大和南大的師生從事提倡,書局也開始嘗試了。

至于南洋研究的風氣也已大開︰馬來亞大學提倡研究馬來亞,除史地經濟社會各系的畢業論文題目都是探討馬來亞之外,地理系編印《馬來亞熱帶地理學報》,經濟系編印《馬來亞經濟評論》,歷史系編印《東南亞歷史學報》、醫學院編印《馬來亞醫藥學報》,又和外界聯合組織的馬來亞自然學會及馬來亞歷史學會,也都出學報。南洋大學除設南洋研究室,出版《南洋研究》集刊,並開設南洋史﹑馬來亞史﹑南洋國別史﹑華僑史﹑東南亞經濟問題﹑東南亞政治等科目外,學生所組織的社會科學研究會﹑史地學會,以及學生會都編印以南洋研究為主的集刊或學報。

Views: 12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