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幼棣《後望書》潼關:尋找峽谷與陜州(下)

人們已習慣於沈默。

眼瞳已習慣高樓與大壩的“雄姿”。

我想告訴你黃河峽谷中曾有另一種自然地貌和人文景觀——

從西奔來的黃河,至三門峽突然收窄,兩岸石壁夾峙,河中石島屹立,島上有大禹躍馬的清晰蹄印。兩石島把大河水流劈成三支,形成人門、神門和鬼門三個峽谷,相傳這是大禹治水時用神斧劈出的。黃水奔騰咆哮,沖出峽谷。


迥望四周,還有古棧道、廟宇、碑刻等。黃河南岸為高廟鄉,可見過去曾有宏大的古建築群。

1952年,中國從前蘇聯請來專綜合組,幫助規劃黃河治理。遺憾的是前蘇聯專家為水工專家,主要是搞水利工程的,他們擅長建築堅固的水壩,但對整個河流的治理則並不擅長。當時,蘇聯專家承隨手一指,對隨同的中國同行說:“三門峽是個難得的好壩址!”中國水利專家也頻頻點頭認同。

沒有人說三門峽是黃河上最壯觀的奇景,是最好的旅遊景區。——除了雲集的水利專家,對如此重大的工程考察和論證時,其他學科專家竟無一席之地。“老大哥”不懂中國的歷史,不懂中國的文化,不能苛求。難道那些學富五車的中國專家學者也不懂麼?

在三門下遊400米處,又有石島三座,其中一名砥柱石,河水至此,激起巨浪——“中流砥柱”由此而來。我們不止一次在黨史和抗日戰爭史中讀到,中國共產黨是中流砥柱。是誰,徹底毀滅了我們民族母親河中的“中流砥柱”?

三門峽景觀完全可以列入世界自然遺產。

這是又一本大賬和小賬。

三門峽水利樞紐管理局的一位領導算了這樣一筆賬:“我是站在國家的利益看這件事的。三門峽從1973年開始發電,已發了300億的電量、20多億元的產值,當然國家投入的6億多早已收回。從對下遊的防洪、防淩、供水、灌溉的功能看,它的價值超過300億。”

其實賬並不難算。不用計算機,有一個算盤即可。

如果三門峽景觀與中流砥柱還在,其旅遊經濟效益,就會超過今天的三門峽工程經濟的收益。他說,如三門峽景區一年遊客按100萬人計算,人均門票100元,一年就是1億的收入,而且還可以永續利用。

因此,即使建三門峽工程的理由充分,意義重大,決策沒有任何失誤,水庫非建不可,那麼為什麼對三門峽奇觀的本身價值視而不見?為何不能把壩址西移?甚至大壩設計時只要挪開幾公里——幾千米又能增加多少造價——就能使黃水咆哮過三門的奇景得以保存!

因此,我又不免想起,一些聲稱算大賬的人,有戰略眼光,向前看的人,無須遮掩,其實還是目光如豆啊。

即使大的項目,偉大的工程,也往往細節決定成敗。

Views: 9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