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薩杜爾《世界電影史》(94)

第二十二章·動畫片(1890-1962)(3)

在法國,貝索爾德·巴爾都許以先鋒派的作法,根據弗朗茨·馬塞雷爾的一系列版畫,攝制了一部名叫《形象》的影片(1934年攝制),有阿瑟·霍尼格編寫的一支優美樂曲伴奏。另一方面,亞歷謝耶夫根據莫索爾斯基的樂曲《荒山之夜》的主題,使用一種極細緻的新技術,拍出一部卓越的活動的版畫,他的「插針銀幕」可使光和陰影在一些立體畫上活動,這些立體畫是用一些大頭針深淺不一地插在一塊白色厚畫布上組成的。最后,讓·班勒維和雷內·貝特朗根據莫里斯·約倍特的音樂,用一些著色的活動石膏像,創造了一部驚人的影片《藍鬍子》(攝於1937年),這部影片比斯達列維奇的木偶片更為高明,它把照明效果和雕像或木偶結合起來,使它們在繪畫所不能產生的立體環境中活動,由此開闢了雕像和木偶的廣大用途。

在蘇聯,喬爾波使用了一種特殊的聲帶,這種聲帶不是用普通方法來錄音,而是用「描繪的」方法來創造聲音。這種聲帶能夠發出迄今為止的任何樂器所無法產生的音響。他在1933年攝制的那部《大都市交響樂》就是用這種方法攝制的。伊伏斯登三兄弟(伊凡諾夫、沃依諾夫和薩佐諾夫)於1934年在一部名叫《拉赫馬尼諾夫的前奏曲》的動畫片(1934年攝制)中試驗了這些合成的聲音。動畫片在蘇聯以后發展成為專供兒童們欣賞的一種電影,具有一種近似民間故事的風格(如1935年攝制的《小沙皇杜朗台》)。此外還有普圖什科於1934年拍了一部非常優美的大型木偶片《新格利佛遊記》。在意大利,明達·英德利攝制的《克利斯托夫·哥倫布》,質量很一般。但在捷克斯洛伐克,由於畫家杜達爾夫婦的長期努力,終於產生了一些出色的動畫片,如教育片《烏蘇迪比爾歷險記》、喜劇片《難忘的蒙娜麗莎》,以及幾部抽像性的影片。

這些動畫片為以后一個新的學派開闢了道路。

雖然歐洲在動畫片方面有以上各種嘗試,但直到動畫片的製作在美國已經成為一種工業時,歐洲還停留在試驗性的階段。

1938年攝制的《白雪公主》,標志著迪斯尼在商業上的成功已經達到最高峰,同時也標志著他開始走下坡路。他最初用280美元創建的那個攝影棚,到了戰爭爆發前夕,已經成為一個名符其實的工廠了。兩千個工人在那里使用複雜的設備和機械,每年要生產兩部長片和48部短片。雷電華和摩根銀行對《白雪公主》的攝制曾給予經濟上的支持,這部長片的收入大大超過他們原來的期望,僅在國內上映就獲得了800萬美元的收入。

人們沿用了借米老鼠賺錢的經驗,大量製造這部彩片的副產品。他們挖空心思,把白雪公主及七個矮人製成木偶、糖果、掛鐘、玩具及巧克力糖,相冊、畫片、手絹、內衣、針織品的標志等等,借此推銷這些商品。

但《白雪公主》在藝術上的成就遠不及它商業上的成功。這部影片在格調上很不協調,可以說是迪斯尼及其助手們所想出的各種方法硬湊在一起的大雜燴。人們從影片里可看到「愚蠢交響樂」樣式中那些幼稚的動物、《骷髏舞》中的恐怖效果、《米老鼠》的狡猾的天真和《古老的磨坊》中的虛假的田園風光。迪斯尼在描繪動物和滑稽的矮人形象上雖然很傑出,但並沒有超出他用過的方法。另一方面,他那種庸俗的詩意或傀儡戲式的恐怖在藝術上也是大有問題的。儘管他想在平淡乏味的白雪公主和那個奇怪的漂亮王子身上造成一種人情味,結果卻完全失敗。這部過時的影片,今天看來就像一輛老舊的汽車,支離破碎。

繼《白雪公主》之后攝制的《木偶奇遇記》(1941年攝制),在商業上並沒有獲得成功。這部影片的格調雖然很不和諧,但在迪斯尼的作品中卻是一部優秀的大型影片,比起1941年攝制的那部結構不平衡但很具匠心的影片《小飛象》和1942年攝制的平淡乏味、充滿傷感氣息的《小鹿班比》來,要好得多。《幻想曲》(1940年攝制)是迪斯尼雄心最大的一部作品。在這部影片最精采的部分,即採用作曲家保羅·杜斯卡的交響樂的部分,米老鼠又以影片《魔術師的徒弟》中那種抽像化的姿態出現。它被掃帚趕得東奔西跑,最后掉在水桶里,對它自招的惡運徒作無效的掙扎。這隻老鼠的形象不啻是它的創造者的寫照,因為迪斯尼也正像這隻老鼠一樣,沉溺在他有限的才能無法駕馭的藝術和技術的汪洋大海里,而不能自拔。

迪斯尼在攝制《幻想曲》時態度極為認真。他從前從事藝術創作時,並沒有想到藝術本身,但自從受到各方面對他的恭維以后,他竟同時以米開朗基羅、貝多芬、柏拉圖、達爾文和莎士比亞自居。在《幻想曲》里,人們可以看到他為了嘲弄邦基埃尼一首古老的意大利芭蕾舞曲,讓一些臃腫而自命不凡的河馬穿上舞女的衣裳,跳著笨拙的芭蕾舞,把這首樂曲糟蹋得不成模樣。在表現柴可夫斯基的原作《核桃夾子組曲》上,雖然顯得極為低級趣味,但還有一些巧妙可取之處。可是當那個葛萊凡蠟人館的魔鬼和聖蘇爾比斯教堂的天使在一種古神話劇的佈景中決斗時,卻交錯地伴奏著莫索爾斯基的《荒山之夜》和舒伯特的《聖母頌》里的音樂,使人不知作何解釋。同樣,他用斯特拉文斯基原來描寫大山和恐龍舞蹈的樂曲《火鳥》來牽強附會地表現天體運行的景象,也令人莫名其妙。更有甚者,他把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樂》變成一種芭蕾舞,表現一些長著翅膀的馬和半人半馬的怪獸在佈置得像1910年法國外省遊藝場那樣的奧林匹克山上大跳其舞,使人感到啼笑皆非。歐納斯特·林格倫在1948年倫敦出版的《論電影藝術》一書上,曾說過這樣的話:「迪斯尼對《田園交響樂》的處理方式,對我的音樂感受有這樣大的破壞作用,以致使我長期以來擔心迪斯尼所創造的形象將無法從我心中抹去,同時我還擔心以后聽到貝多芬的音樂時,將永遠不會再有喜悅的感覺。」

 

Views: 9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