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磊 吳 浩·特色小鎮:鄉村振興的有力推手(上)

編者按:特色小鎮是以一定產業為支撐並具有特定社會文化功能的新型鄉鎮形態,它與鄉村發展緊密相連,又與城市發展息息相關。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指明了中國農業農村改革發展的方向,特色小鎮是推動鄉村振興的有力推手和重要抓手。特色小鎮建設如何推動鄉村振興?帶著這個問題,經濟日報記者近日前往河北省邢臺市,進行了深入調研采訪。 


太行山東麓,坐落著一座有3500年建城史的“燕趙第一城”——邢臺市。邢臺市西部山區被譽為“太行山最綠的地方”,深山區森林覆蓋率達到75%以上;東部平原擁有8個省級糧食生產核心縣和4個國家級優質棉花基地縣,素有“糧倉棉海”之稱。邢臺市現有國家級特色小鎮3個,省級特色小鎮7個。作為傳統的農業市,邢臺市因地制宜探索特色小鎮建設,借此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轉型步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能。

 

特色產業帶動鄉村興旺

 

特色產業是特色小鎮的基礎,產業旺則鄉村興。 

特色小鎮首先就體現在產業特色。作為首批中國特色小鎮之一,隆堯縣蓮子鎮的食品產業令人矚目。這裏擁有河北省唯一一家以食品產業為主的省級經濟開發區——東方食品城,有以今麥郎為首的各類食品加工及配套企業80余家,涵蓋方便面、飲品、掛面等系列產品,以及調味品、添加劑、食品包裝等配套產業集群。 

走進蓮子鎮鎮,街道寬闊整齊,今麥郎標識的廠房鱗次櫛比,原料周轉貨車在不同廠區間來回穿梭。1994年,華龍麵(今麥郎前身)在這裏誕生,“華龍麵 天天見”的廣告語家喻戶曉。如今,今麥郎已經成為國內方便面生產龍頭企業,產量居全國前三。 

隨著今麥郎的做大做強,蓮子鎮鎮產業愈發興旺,吸引了多家企業投資入駐,食品工業綜合實力不斷提升。目前,蓮子鎮鎮擁有銷售收入超千萬元企業13家,超億元企業9家,超100億元企業1家。產業發展帶動蓮子鎮鎮及周圍農村由傳統“糧倉”轉變為世界上最大的方便面生產基地、中國北方最大的食品包材生產基地。傳統農業地區的現代化轉型升級之路在這裏得到生動詮釋。 

蓮子鎮鎮食品產業的蓬勃發展,有力地促進了特色小鎮建設,也給周邊農戶帶來了紅利,讓分散在鄉村的農民與現代工業和市場經濟相聯系,過上富裕的生活。 

目前,蓮子鎮鎮人口已突破3萬人,1.5萬名產業工人向小鎮聚集,有效吸收了周邊農村剩余勞動力。通過大力推廣“農田車間”項目和“農戶+合作社+龍頭企業”的經營模式,40多家食品制造企業、200多家種養合作社與1萬多戶農戶對接,開展訂單農業。

 

“僅今麥郎一家企業,每年就要消化小麥30多萬噸、脫水蔬菜4000多噸。通過農企對接,我們為今麥郎配套了75萬畝麥田、1.6萬畝蔬菜種植基地,這兩項就為周邊農戶增收8000多萬元,戶均8000元左右。”蓮子鎮鎮鎮長徐潤華介紹說。 

當前,中國食品(工業)小鎮建設正按照以產促地、產城融合的發展思路,建設形成五縱十橫路網格局,完善醫院、學校、金融、商業、住宅等公共生活服務設施。“未來5年,蓮子鎮鎮產業規模將達到500億元,成為功能完善、產業強大、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特色小鎮。再經過10年發展,產業規模將達到1000億元,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食品產業集群小鎮。”徐潤華說。

 

科技改寫小鎮“命運”

 

特色小鎮發展要因地制宜,尊重自然規律,尊重科學,尊重人才,做到生產、生活、生態的融合發展。 

相較於平原地區,太行山區特色小鎮的建設道路更為艱辛。地處太行山腹地的內丘縣侯家莊鄉崗底村,從2016年開始打造“太行山蘋果小鎮”,2017年進入河北省培育類特色小鎮名單。這個原本落後的小山村在科技引領下實現華麗“轉身”。 

崗底村在上世紀80年代是有名的貧困村:山禿、人窮、觀念舊。當時,160戶690口人的崗底村全部家當是8000畝荒山,200畝山間農田,年人均收入只有50元。從1985年,崗底村開始栽種蘋果樹,10年種了20多萬棵蘋果樹,但蘋果產量低、個頭小,老百姓仍舊未擺脫貧困。1996年的一次山洪,讓崗底村僅有的200畝保命田變成了亂石灘,果園受到嚴重破壞,崗底村民的日子變得更加艱難。 

洪災過後,河北農業大學李保國教授隨著省科技救災團來到崗底村援助。從此,李保國教授常年吃住在崗底村,大力推廣農業科技,為崗底村發展出謀劃策,指導果農發展生產,被當地人形象地稱為“科技財神”。 

科技讓富崗蘋果迎來了“新生”。李保國教授為富崗蘋果量身定做了128道標準化生產工序,使得富崗蘋果達到果形周正、著色均勻、酸甜可口、細脆無渣的標準。富崗蘋果被確定為北京奧運會專供果品,榮獲“中華名果”稱號,100元一個的“天價蘋果”被傳為美談。“富崗”品牌也榮獲河北省著名商標、中國馳名商標等一系列榮譽。

 

為了保證富崗蘋果的品質,崗底村已有191人獲得初、中級果樹工職業資格證書,成為有知識、有技能的新型職業農民。果農“無證難上崗,持證好下田”,崗底村成為全國第一個農民“持證下田”的村莊。 

科技也讓崗底村煥發勃勃生機。多年來,崗底村堅持“水土保持林戴帽、耐旱經濟林攔腰、高效水果住坡腳”的生態經濟模式,走上了以蘋果為主的特色經濟集體致富道路。2017年,崗底村人均收入達到3.9萬元。 

42歲的村民楊增林,從2008年開始承包20畝果園,現在每年果園純收入達到20多萬元。他還搞起了蘋果采摘、農家樂。“2008年以前,我在邢臺跑運輸,沒掙到錢。看到村裏人種蘋果樹發財了,我就回家學技術、種果樹,現在來看,我的路選對了。”楊增林笑著說。 

如今的崗底村,村民住上了樓房,開上了小汽車,村裏修了柏油路,建起了商業街、街心公園,一片片果園成為亮麗的景觀。太行山蘋果小鎮的輪廓日漸清晰。 

“尊重自然、尊重科學、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成為崗底村改變落後、贏得發展的重要法寶。”崗底村黨總支書記楊雙牛說,崗底村要借助特色小鎮建設的契機,打造獨具特色的太行山蘋果小鎮,完成核心區崗底村的景觀提升工程和李保國同誌紅色教育基地建設,把崗底村建設成為人人向往的“生態大花園”。

Views: 9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