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圖·葛文德《最好的告別》(6)

有趣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老年人似乎並不特別為孩子的離開而難過。歷史學家發現,在工業化時代,老年人大多沒有經濟上的困難,他們並不為獨自生活而難過。相反,隨著經濟的發展,財產權模式也發生了改變。子女離家去外地找尋機會,那些長壽的父母發現他們可以賣掉土地而無須把土地傳給孩子。工資上漲和退休金制度使得越來越多的老人得以積攢存款和財富, 從而使他們能夠在經濟上安排好自己的老年生活,無須一直勞作到死。“退休”(退而休養)的生命格局開始形成。

20世紀初,人均壽命不足50歲,到20世紀30年代,隨著營養和環境衛生的改善、醫療護理的進步,人均壽命已經攀升到60多歲。從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初,家庭規模從平均7個子女下降到3個。母親生育最後一個孩子的年齡也下降了——從絕經到30歲甚至30歲以下。結果,更多的人能活著看見兒女長大成人。20世紀初,最後一個孩子21歲時,母親是50歲,而之前一個世紀,則是60多歲。父母或者子女操心老年問題的時間推遲了10年甚至更久。

所以,就像他們的子女一樣,他們要做的事情就是向前看。有了機會以後,父母和子女都把彼此的分離視為一種自由。一旦老年人在經濟上有辦法獨立,他們就會選擇社會學家所謂的“有距離的親密”。20世紀初,65歲以上的美國人中,60%與一個孩子同住;而到了60年代,這個數字已經下降到25%;到1975年,則已只有15%。這個趨勢席卷世界。年過80的歐洲人只有10%與子女同住,大約一半的人完全獨居,沒有伴侶。在亞洲人的傳統觀念里,年邁的父母獨自居住被視為讓子女丟臉的事(我父親就是這麽認為的),不過同樣的改變也正在發生。在中國、日本、韓國,國家統計數據表明,老年人獨居的比例迅速攀升。

這實際上代表著一種極大的進步,老年人的選擇顯著增加。1960年,亞利桑那州的房地產開發商戴爾·韋伯(Del Webb)推廣了“退休社區”(retirement community)一詞,並在菲利克斯推出了太陽城社區。這是最早將居民僅限於退休老人的社區。在當時,這個想法廣受質疑,大多數開發商認為老年人希望和其他年齡段的人有更多的接觸。韋伯不贊同。他認為在生命的最後階段,老年人並不願意像我祖父那樣過著兒孫繞膝的生活。對於人們希望如何安排所謂的“余閑歲月”,韋伯有不同的理解,並據此修建了太陽城。太陽城有一個高爾夫球場、一個購物商場和一個活動中心,提供了積極的娛樂空間,以及與跟他們同樣的人一起外出吃飯的機會。韋伯的想法廣受歡迎,在歐洲、美國,甚至在亞洲,退休社區已成為常見的景象。

對於那些沒興趣搬到這種社區的人,例如,愛麗絲·霍布森,則選擇住在家里、按照自己的方式自主生活,這既是可以接受的,也是可行的。這個情形值得慶賀。可以說,從歷史上來看,對於老年人來說,沒有比現在更好的時代了。代際之間的權力角逐關系通過重新協商而化解,方式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與其說老年人喪失了傳統的地位和控制權,不如說他們分享了新的地位和控制權。現代化並沒有降低老年人的地位,而只是降低了家庭的地位。它賦予人們,包括年輕人和老年人,一種更多自由(包括更少受制於其他幾代人的自由)、自主、自助的生活方式。老年人不再受到崇拜,但那並不是因為被對年輕人的崇拜所代替,而是代之以對獨立的自我崇拜。


當獨立自助的生活不再


這種生活方式也存在一個問題。人們對獨立和自助的尊崇沒有考慮到生活的現實,獨立、自助的境遇早晚會變得不可能。嚴重的老年疾病或者衰老早晚會來襲,這就像日落一樣無可避免。新的問題隨之產生:當獨立、自助的生活不能再維持時,我們該怎麽辦?

1992年,愛麗絲84歲,她的健康狀況好得令人詫異。她換了假牙,雙眼做了白內障摘除手術。除此之外,她沒什麽大病,也沒住過醫院。她仍然和她的朋友波莉一起上健身房,仍然自己購物、做家務。吉姆和娜恩提出把他們家的地下室改為她的臥室,讓她搬到那里去住,生活會方便一些。但她卻不願意,她無意改變自助的獨居生活。

不久,情況開始發生變化。有一次和家人去山間度假時,愛麗絲沒來吃午飯。家人在別人的屋子里找到了她,其時她正疑惑家人去了哪里,以前從來沒見她這麽糊塗過。接下來的幾天,家人密切關注她,但是,沒發生什麽意外的事情。我們就把這件事淡忘了。

有一天下午,娜恩去愛麗絲家里看望她的時候,發現她的腿上到處都是青一塊紫一塊的瘀斑。她跌倒了嗎?起初,愛麗絲否認。但是,後來她承認自己吃了一片安眠藥後,曾走木制樓梯去地下室。她堅稱只是滑倒,這種事情誰都可能發生,下次她會小心些。然而,很快她就接連摔倒了好幾次,只是沒有摔斷骨頭,但是,家人很擔心。於是,吉姆采取了當今所有家庭都會采取的行動——帶她去看醫生。

醫生做了些檢查,發現她有骨質疏松症,就推薦她補鈣。他詢問了她既往服用的藥,又給她開了新的處方。但實際情況是,醫生也不知道該怎麽辦, 愛麗絲的問題不是他解決得了的。她已經步履不穩、記憶衰退,失能、失智的情形越來越嚴重。她的獨立生活狀態維持不了多久了。但是醫生提供不了解決方案,他甚至說不好將會發生什麽。

[1] 美國傳奇詩人,詩風凝練婉約、意向清新,被視為20世紀現代主義詩歌的先驅之一。——編者注

  • 接受變老這件事

臨床醫學和公共衛生的發展改變了我們的生命軌跡。在不久之前,死亡還是稀松平常的事,隨時都可能發生。不管你是5歲還是50歲,每一天都是在碰運氣。如果你勾畫一個當時典型的個人健康發展過程,那麽其曲線圖看起來如圖2-1。

與健康相伴,生活會愉快地行進,沒有任何問題。然而在某一天,疾病會突然襲擊,健康狀況會像推上滑雪口一樣迅速下滑——其情形就像我祖母茍比卡柏·葛文德那樣。她一直非常健康,直到有一天她突然患上瘧疾。當時, 她還不到30歲。或者,就像里奇·霍布森那樣——他在出差途中突發心臟病,就此撒手塵寰。

Views: 8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