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學靈《中衛文化縱橫》文化概論(8)

六 城市文化形象塑造 

城市是歷史延續的產物,每個時代都會在城市建設中留下痕跡。歷史的文脈就是城市的記憶,而割斷歷史文脈的城市,猶如喪失記憶的人,蒼白而沒有根基。厚重的歷史文脈、奇絕的自然形勝和奇美的地產物出,為我們提供了雕琢中衛這塊璞玉的優越條件,塑造中衛城市文化新的形象恰逢其時,責無旁貸。

怎樣塑造中衛城市文化新的形象?這是一個長期的、揚棄的、發展的過程,需要在理念上不斷深化,在決策上旗幟鮮明,在行動上不遺余力,在實踐上推陳出新。為此,我們要不斷發掘、保護和傳承地方歷史文化遺產,通過城市總體規劃和建設、城市標志的設計和宣傳、城市精神的凝練和優良民風的培養,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融為一體,將地方文化與時代精神有機結合,塑造以“沙漠水城、花兒杞鄉、休閑中衛”為城市定位的富有底蘊、特色鮮明、意識現代的中衛城市文化新形象,努力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營銷文化形象城市文化形象確定之後,還需要制定城市整體營銷戰略。其一,要打造城市的視覺識別系統。即城市標識,如中衛市樹、市花、城市形象廣告、城市街道命名、城市雕塑、主題文化公園、市政廣場、建築景觀、城市標志色以及報刊畫冊等視覺識別印記。無論是沙漠水城,還是花兒杞鄉,顏色上都是白色、綠色、黃色,所以,中衛城市的主色調建議確定成銀灰色為宜。其二,要打造聽覺識別系統。即主要是通過標志性聽覺要素識別一座城市的形象。如中衛市歌、方言劇目、手機彩鈴、特色地方文藝及民俗禮儀等。其三,要打造城市人文精神和行為識別系統。即主要是精神特質、市民行為規范和標志性行業服務窗口等。同時,很有必要進行宣傳造勢,利用各種手段或創造各種機會,強力提高“沙漠水城、花兒杞鄉、休閑中衛”城市文化形象的認知度和美譽度。

引領市政建設通過城市標志的設計與宣傳、城市總體規劃與建設,圍繞建設宜居、休閑、生態美的城市目標,塑造“沙漠水城、花兒杞鄉、休閑中衛”的多元城市文化內涵。“沙漠水城”要突出壟斷性、探險性,建設中國沙漠博物館、沙雕主題公園、世界沙漠博覽園等。老城區要做好“古城”文章,加大對高廟、鼓樓、大麥地巖畫、秦漢隋明長城、紅太陽廣場等的保護力度;新城區要做足“水系”文章,突出黃河、大漠、高山、綠洲的和諧,建設好黃河濕地公園、香山公園、中央大道景觀水系、“五館一中心”景觀水系、民俗博物館、黃河奇石館、沙坡頭水鎮、大河之舞主題文化公園、城市文化廣場等。“花兒杞鄉”勢必突出民族性和觀賞性。要依托中寧縣經營好“中華杞鄉”文化品牌,打造世界枸杞主題文化公園,建立中寧國際枸杞交易中心,建設枸杞觀光園和枸杞博物館,著力發展枸杞生態文化遊,擴大旅遊輻射半徑;要依托海原縣充分整合環球大地震遺跡、菜園文化遺址、九彩坪拱北、天都山石窟、南華山寺殿、回鄉民俗風情等旅遊文化資源,打造實體經營項目,早日實現經濟價值,同時縣城的建築要凸現回族文化特色。“休閑中衛”要突出地方民俗風情和亮麗觀瞻,保持開放包容狀態,弘揚敦厚識相民風,凸顯生機時尚活力,把最好的物相、風貌和情懷展現給世人。

營造文化環境一是要弘揚地方人文精神。一個城市的文化形象塑造必須與弘揚這個城市的城市精神結合起來,在培育城市文化中弘揚城市精神,在弘揚城市精神中培育城市文化。長期以來,勤勞、智慧、持重的中衛人民在創造美好生活的過程中形成了務實苦干、敢為人先、勇於擔當的人文精神。進入新時期,隨著建設和諧富裕新中衛偉大實踐的不斷深入,我們必須繼承中華民族精神家園中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優良傳統,為中衛城市文化形象的完美不斷注入靈魂和精髓。塑造“沙漠水城、花兒杞鄉、休閑中衛”城市文化形象,還很有必要以黃河“上遊”地理特質為基礎,提煉“凡事爭當上遊”的“中衛精神”。通過輿論引導和推出重大作品、重要藝術形象、先進模范典型,引導人們摒棄安於現狀、競爭乏力、怕冒風險、輕視誠信的保守理念和思想弊端,把法律意識、競爭意識、民主意識、創新意識、開放意識等這些現代文化元素納入城市文化建設之中,營造開放包容、誠信和諧、務實創新、文明向善的城市文化環境和價值取向。

二是要培育文明和諧風尚。圍繞“六城”同創,倡導和諧的文化精神和境界,不斷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加強以法治教育、文明新風培育、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基層民主管理、民生保障“五大工程”為內涵的民風建設,把和諧單位、和諧社區、和諧家庭創建同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結合起來,創設豐富多樣的活動載體,廣泛吸引群眾參與,形成“遵紀守法、明理誠信、奮進思變、淳樸向善、理性包容”的優良民風;著力提高市民素質,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刻也不能放松對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思想的大力弘揚,以增強誠信意識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構築健康向上的精神高地和道德風范。

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如果說文化是流淌在一個民族肌體里無處不在的軟實力,文化產業則是軟實力的一種真實反映,它承載著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文化理念、文化價值和文化追求。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中國把握時代和形勢發展變化、積極回應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要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指出,發展文化產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滿足人民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要推動文化產業與旅遊、體育、信息、物流、建築等產業融合發展。由此,有專家學者則把文化產業喻為“1世紀最後一塊暴利蛋糕”,也有人認為“文化是明天的經濟”。作為最具生機活力的文化產業,它的蓬勃發展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進程。誠然,切實加強文化建設,著力發展文化產業,已經成為實現科學發展的重要手段,不僅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也是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而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更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歷史必然。

時至今日,文化產業發展有了新的依托,即旅遊文化。無疑,文化與旅遊是密切相關的姊妹產業,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只有實現融合發展,才能相互促進提升,彰顯魅力,激發活力,發揮優勢。中衛擁有以黃河大漠文化為主體的多元文化瑰寶,與史前文化、絲路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邊塞文化、移民文化、西夏文化、回族文化、枸杞文化、釀酒文化、現代文化一起構成了全市旅遊產業發展的特色資源,其韻致就在於沙漠之魅、大河之舞、絲路之魂、黨項之根、生態之秀、城市之美,從而為做特沙、做活水、做優濕地、做足文化、做強品牌、做大產業提供了豐富元素,也為推進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推進中衛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具有時空優勢,必將成為文化產業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立足旅遊既是經濟性很強的文化事業,又是文化性很強的經濟產業這一客觀實際,自治區副主席、中衛市市委書記馬廷禮,在2011年8月24日《寧夏日報》上發表的題為《做大做強旅遊產業推動中衛科學發展》理論文章,從旅遊規劃、旅遊資源整合、旅遊產品開發、完善要素鏈條及文化旅遊結合五個方面進行了深刻闡述,視野開闊,精辟入理,為中衛旅遊產業與文化事業共進互贏指明了方向。打好地方文化牌,提升旅遊業持久影響力和賣點是當務之急,在於整合地方文化資源,立足於優勢互補,予以產業政策支撐,讓文化引領旅遊產業創新發展。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實施旅遊優先發展是中衛市第三次黨代會立足地方實際和優勢,為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而提出的重大戰略之一,目標是讓中衛旅遊產業真正成為支柱產業。市委、政府用改革創新精神,用國際化標準,科學制訂了中衛旅遊總體規劃,並及時召開了全市旅遊體制改革大會進行了全面部署。其戰略目標在於,從國家層面上,堅定打造國際化沙漠旅遊目的地城市;從區域層面上,打造西部獨具特色的休閑旅遊度假城市;從省級層面上,打造寧夏旅遊示范區。基本思路確定為用國際化視野制高點起步、大空間運作、全方位推進,實施騰格里生態修復工程、騰格里濕地公園度假區改造提升工程、沙漠王朝酒店項目、沙坡頭南區半島項目等重大項目,創設中衛旅遊開發區土地、稅收、人才、金融、產業配套等一系列政策,真正把中衛旅遊開發區打造成政策窪地、人才高地、投資福地和創新天地。旅遊優先發展戰略的路徑的敲定,讓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到中衛是什麽,更清楚地知道中衛要成為什麽,更冷靜地思考中衛將去做什麽。

當前乃至今後一個時期,我們要進一步理清思路,圍繞“沙漠水城、花兒杞鄉、休閑中衛”城市文化形象的塑造,著力做好以下幾篇文章。

一是實施好文化旅遊“六個一工程”,即出版一批文化旅遊叢書、開發一批文化旅遊商品、制作一部對外宣傳片、組織一系列文化旅遊節事活動、創排一臺精品文化旅遊綜藝節目、打造一批獨特文化旅遊景點,注重旅遊文化內涵挖掘,不斷提升旅遊文化品位和附加值。

二是運用好沙坡頭這一優勢資源,大視野謀劃,高起點規劃,加快建設萬里黃河第一漂、千年黨項第一村、沙漠健身運動會、世界沙漠博覽園、沙漠探險等旅遊精品項目。同時,完善服務功能,拉長旅遊線路,強化“中衛歸來不看沙”的品牌印象,提升旅遊檔次和市場競爭力,以形成對全市旅遊業的輻射和龍頭帶動效應。

三是利用好衛寧北山巖畫、新舊石器遺址、秦漢隋明長城、南長灘全國歷史文化名村、沙坡頭南島、中寧石空大佛寺等人文資源,開發建設黃河文化、絲路文化、邊塞文化、民俗文化體驗遊。

四是搶抓好沿黃經濟區建設歷史機遇,以黃河金岸建設為主線,著力開發沙坡頭水鎮、大河之舞主題文化公園、濱河五星級酒店、大型旅遊商貿綜合體等城市旅遊項目,開辟市區旅遊觀光線路,大幅提升旅遊城市的承載功能。

五是打得好“中華杞鄉”文化品牌,建造世界枸杞主題公園,建立中寧國際枸杞交易中心,發展枸杞生態文化遊,擴大中寧旅遊輻射半徑。

Views: 8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