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人·花鳥魚蟲及其它(33)談壽命的長短

不少人喜歡談論和知道動物的壽命。例如有位具名長坤的作者,有一次在《光明日報》上寫的「大熊貓」裡,說它的壽命在飼養下的最高紀錄是十四歲半,但估計在野外能活到二十至二十五歲。翻開法國屈埃諾的「動物物種的創生」來看,也記載著許許多多動物的壽命數字,如鴿子能活十到三十歲,鷹能活一百六十四歲,綿羊能活十五歲,野豬二十五歲,牛三十歲,像一百到一百二十歲等等。 

但人能生活多少歲呢?屈埃諾說能活八十到一百歲以上。人們從蘇聯報刊上曾看到一些關於一百幾十歲老人的報道。動物的壽命,即在同種之中,當然也有些長短的不同。至於人類,因時代不同,差異更大了。有些書上說古人壽命很長,實際上愈是古代的人,壽命不是很長,而是短些。如戲文的說白裡常說:「老夫年已半百。」五十歲便稱老夫了。俗語又說:「人生七十古來稀。」話說七十歲的人自古就是稀少的。 

我看到的一些科學文章上說,人類學家研究人類化石的結果,壽命都比較地短,活到五十歲左右已算長壽。理由是想像得到的,原始時代生活很艱苦,敵害很多,張羅食物也不容易,一到衰老就不易生活下去了。 

後來社會逐漸進步,生產逐漸發達起來了,生活環境逐漸改善,人的生活比較安定和有保障,人才逐漸活得長久起來。人類學家曾經指出,原始人類五十左右即為老年的痕跡,至今還遺留在人類裡。今人活到五十歲左右,大都開始眼花、齒脫、體力減退。婦女更為顯著,到這時候就要遇到所謂「更年期」,生理發生變化,生育也就停止。人類學家說:在生活艱難的原始時代,人到了眼花、齒脫、體力衰退的時候,是很不容易生活下去了的。還有,各種哺乳動物,到了生育停止,不久就死亡了。但在後來,人們儘管已眼花、耳聾、齒脫、力衰,還能生活一個時期。婦女經過「更年期」後,還能健康地生活一個時期,這都是由後來社會生活比原始生活有所改善,進於安定所致。 

的確,人的壽命是能跟隨社會的發展而逐漸增長的。根據專家們說,以前健康的人,一般說,在五十五歲以前,工作還能維持壯年的強度,到五十五歲以後,就衰退了。由於逐步生活改善,醫藥的進步,衛生、運動的注意等等,工作能力的持續已可比以前延長十年,即到六十五歲,還能保持壯年的工作能力。至於壽命,研究醫學衛生的專家說,人的一般壽命很有可能到一百五十歲。當然,這是今日所推斷的話,將來生活益加改善,醫藥益發進步,壽命再加長一些也是可能的。可是從另一方面看,凡是存在的東西必將歸於消滅,生命一定是有限度的,延長若干年是可能的,但長生不死卻是不可設想的。 

講到這裡,讀者必然會發生一個疑問:如果壽命延長到一百五十歲,或者將來還要長些,究竟對於社會有益還是使社會受累?老年人從體力比較起來,比青年人差些,但在經驗上,是要比青年人多些的,俗語說「老馬識途」,就是這個意思。有許多學問也是非短時期能夠學好,往往非幾十年的鑽研不可,有經驗、有學問的老人如果並不「飽食終日,無所事事」,而是仍然盡其所能做些事情,將不是社會的負擔,對於社會肯定是有益處的。

Views: 5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