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應霽《放大意大利》意大利不是一天設計成的

意大利不是一天設計成的

二十四小時的設計史剪貼習作

羅馬,啊,他們說,不是一天建成的。

就算到羅馬遊玩,也絕不可能在一天內看完萬神殿、圓形競技場、巴拉丁山丘的古羅馬廣場,還有拉卡拉大浴場、君士坦丁凱旋門和維克多?艾曼妞紀念堂,以至西班牙階梯和特拉維噴泉等等等等。更不要說那從來為人詬病卻一直都沒有改善過的市內交通,如果要順道參觀梵蒂岡,親自感受聖彼得大教堂的懾人雄偉,細看西斯廷教堂米開朗琪羅的壁畫《最後審判》,那可又再得花上另外兩三天。急,是急不來的,尤其是在意大利。

要看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得在米蘭感恩聖母院前排上至少一小時;帕瑪基諾乳酪完全熟成需時大約十四個月;最好的acetobalsamicotradizionaledimodena陳醋可得釀它三十至五十年;這裏從容不迫有的是時間,發生的一切當然並不因此而井然有序,卻倒是慢慢的混亂著,也亂出一番美好景象。

藝術也不是什麽純粹的抽象的概念,也早就融合於日常的宗教生活與休閑生活當中。文藝復興時期傑出的全方位藝術家如達?芬奇、米開朗琪羅,就是把建築、雕塑、繪畫、機械發明,甚至醫藥等等知識修養融匯進生活的頂尖代表。重視傳統又企圖突破傳統的20世紀藝術家和設計師,即使依然熱衷糾纏討論純藝術與商業設計的關系與分野,但對兩者皆從生活中來且必須回到生活中去,倒是早有共識。

常常說意大利人有藝術細胞,細胞?這該留給生物學家破壁來研究。眾所周知,意大利有著悠久的文化藝術傳統,長期以來得到社會各個階層的認知熱愛和承傳重視。從建築到繪畫到雕塑到音樂到文學以至電影,從古羅馬帝國年代到文藝復興時期,從20世紀20年代的未來主義藝術風潮,到50年代向國際現代主義運動的呼應,在動蕩多變的政治狀態和經濟環境裏,社會整體對藝術的熱愛和追求還是一直延續。

是設計是藝術,都是生活

設計發展背後的經濟結構

意大利人對生活的熱愛,對家居生活環境和個人生活質素的高度重視,是意大利設計得以積極發展的一個“內部”需求。

其實早於戰前,意大利的鐵路及郵政部門已經由國家經營,1930年代世界性經濟衰退當中,更有國家控股公司的誕生。戰後再加強的國家幹預,目的在改變國內因資本原始積累不足、私人資本匱乏薄弱造成的劣勢。所以從1933年成立的IRI(工業復興公司)到1953年創立的ENI(國家碳化氧公司),都是國家參與的龐大而復雜的企業集團,為私人資本和私人企業的發展創造了各種有利條件。諸如提供良好的基礎設施和優惠價格,保證能源供應、通訊設施等等,亦因此調節了經濟發展速度,協助私人企業整頓改造,補貼危機企業,開發國內落後地區,縮小南北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差距。這種種宏觀調節與幹預,最大的好處是支持了私人資本的發展,使國內企業可參與國際競爭,得以在國際市場上占有位置,也樹立了意大利品牌在國際上的地位。

Views: 6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