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61号公路著《遙遠的鄉愁》2 盛開(四)

當時西洋民歌演唱會也有在戶外演出的,如假日公司自1975年起一年一度舉辦的"假日鄉村民謠演唱會"。但在中文現代民歌演唱會方面,淡江的這一場可以說是第一次。

我們搖籃的美麗島/是母親溫暖的懷抱/驕傲的祖先正視著/正視著我們的腳步/他們一再重復地叮嚀/不要忘記/不要忘記/他們一再重復地叮嚀/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他們一再重復地叮嚀/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婆娑無邊的太平洋/懷抱著自由的土地/溫暖的陽光照耀著/照耀著高山和田園/我們這裏有勇敢的人民/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我們這裏有無窮的生命/水牛/稻米/香蕉/玉蘭花--《美麗島》詞:陳秀喜改編:梁景峰曲:李雙澤李雙澤對於"中國現代民歌"代表人物楊弦"表示欽佩,但他不喜歡楊弦的做法,因為所謂民歌就是要大家都能上口,不能加進太繁復華麗的旋律,太具西洋音樂的色彩"(呂欽文,1976)。

他所想要的"自己的歌",首先必須脫離西洋歌曲色彩。根據王津平的觀察,這堅持卻成為他創作過程中最大的痛苦,因為他"腦筋裏都是鮑勃?迪倫的旋律……沒有完整的(中國的)音樂語言",因此李雙澤的創作曲風顯然是比較偏向西洋歌曲的,甚至毛鑄倫在首次聽到其作品時"直覺地感到旋律方面,有兩三首多少透著鮑勃?迪倫的影響在其中"。除了旋律,其簡單的和弦與指法,以及粗著嗓子的、未經修飾的唱腔,也跟迪倫有幾分相像。

雖然受鮑勃?迪倫的影響很深,但其實李雙澤對他有自己的看法,他說:"他為藍領階級寫的抗議曲再多也不足以道出藍領的心聲,在本質上,他並不是藍領的一分子",以及"在為孟加拉國義演的音樂會裏,他就不該成為唯一收取酬金的演藝者",恐怕鮑勃?迪倫對此也有口莫辯吧。

他最欣賞的真正平民歌手伍迪?格思裏(WoodyGuthrie)曾經說過一句話:"我痛恨那些使人以為自己生來就是失敗者的悲傷歌曲。"李雙澤則說:"我們必須真正從庸俗中走出來,那時我們的藝術才可以長久,才是健康的。"

二、自傷的狂吟如果你(指音樂家)不屬於群眾,你做什麽東西都沒有意義,如果你是他們的一分子,你可以當"火車頭"來拉動他們。現在的問題是火車頭沒有拘著車身,你跑了,他們的列車還留在後面。

--臺灣鄉土作家黃春明與"中國現代民歌"比較起來,淡江--《夏潮》民歌運動屬於臺灣非主流的左翼文化中的一支,這使得兩者雖然都試圖在西洋音樂、國語流行歌曲以及藝術歌曲之外找到屬於"自己的歌",然而在音樂形式、主導方向、傳播網絡以及社會資源等方面都有著相當大的不同。稍後蔣勛倡議將這種歌曲稱為"校園歌曲",以取代備受爭議的"民歌"一詞。雖然這並不意味著它從此就局限在校園裏面,但它與中國現代民歌的取向是頗不相同的,蔣勛提倡的"校園歌曲"與後來唱片工業介入後的"校園"也是不同的,蔣勛所要突顯的是一種民歌社群的概念。

"中國現代民歌"與"淡江--《夏潮》"存在若幹矛盾,尤其是對楊弦作品的批評以及對余光中(包括他的詩乃至他對民歌的推動)的批評。雖然兩者都受美國現代民歌的影響,但"中國現代民歌"關註的主要是1960年代末美國流行歌曲排行榜,而"淡江--《夏潮》"則更註重它早期的發展,甚至追溯到美國1930年代的首次民歌復興運動。美國1930年與1960年前後兩次的民歌復興都給予"淡江--《夏潮》"的民歌推動者不少啟示,除了當中的左翼背景之外,對民俗音樂的采集整理也成為推動者非常關註的重點。

在一次題為"歌從哪裏來"的座談會中,黃春明說:如果你(指音樂家)不屬於群眾,你做什麽東西都沒有意義,如果你是他們的一分子,你可以當"火車頭"來拉動他們。現在的問題是火車頭沒有拘著車身,你跑了,他們的列車還留在後面。(《夏潮》,1978)在這種學院與民間脫節的情況下,批評現代民歌的炮火自學院派漫天轟來,火車頭跑掉,列車被留在了後面。

據報刊的描述,楊祖君是一位喜歡穿T恤與泛白牛仔褲的女孩,非常之簡約。她從小學習鋼琴,接受的是西方音樂教育,以前她對中國的流行歌曲、民樂都沒有聆聽的興趣。在淡江讀書期間,受民歌運動的影響,她開始自學彈吉他,並在創作過程中逐漸接觸中國的音樂以及京劇。

三、最遙遠的路程把玫瑰的芬芳散播到臺灣的每個角落……但請絕對把玫瑰的刺保留起來,作為我們抗議的武器,當我們碰到不公不義的時候,我們把刺拿出來,抗議!--民歌手楊祖君一位參與1976年12月淡江文理學院演唱會的在校學生楊祖君,在"可口可樂事件"當天整夜難眠,《補破網》的旋律在她腦海中久久縈繞著。不久,她寫了一篇《中國人唱外國人歌的心聲》,文章中說:但願不久將可聽到我們自己的歌,而在那些默默耕耘者中,希望我能偶爾發現一兩名是今日痛心疾首地在批評"中國人為什麽不唱中國歌"的人們!我衷心地期盼著!這篇文章成為激勵李雙澤個人創作的導火索。

1977年淡江舉辦"中國民俗歌謠之夜"演唱會後,楊祖君通過王津平的介紹與李雙澤認識。在李雙澤過世後,接續李雙澤"唱自己的歌"的理念,對楊祖君而言,是"生命深處的召喚與深刻的文化反省"。楊祖君曾多次公開表示自己受到王津平以及李雙澤的強烈影響。李雙澤葬禮那天,她許下諾言:"雙澤,無論你在哪裏,有許多人會堅持你的熱情、理想、正義,愛民族愛自由,會有更多人唱你的歌……"而對於王津平,盡管畢業之後他們成為朋友,但她仍稱他為"老師",因為"他給了我太多教導,不但教我知識,也教我愛人、關心人,教我放棄個人、服務社會"。

……………………此後,楊祖君全心投入民歌推廣的工作,她甚至會在郊遊時教路上的小孩們唱李雙澤的歌。她主動到各大專院校、工廠以及地方鄉鎮舉辦演唱會,安排的曲目包括客家、閩南、原住民(當時稱為山地)及內地的民謠。節目的安排與一般演唱會不同,她並不以自己為主體,歌曲的演唱順序也經過精心的設計,形成一系列與臺灣社會轉型相應的曲目,並隨著演出場合的不同作調整。例如在工廠演唱便會從1960年代的《孤女的願望》唱起,以反映出臺灣社會變遷當中工人階級的心聲。李雙澤的作品通常是作為壓軸,在臺上、臺下大家唱的歌聲中落幕。

現在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大眾傳播系擔任助理教授的楊祖君依然是個積極的社會活動者。多年前她曾經寫過一本《玫瑰盛開--楊祖君十五年來時路》,紀念那段充滿熱情的理想年代。但對於民歌手的稱謂,她始終是忐忑的,認為自己沒有太多個人作品。在2006年滾石再版的唱片《楊祖君專輯》中,年輕的她坐在淡水龍山寺,一臉的堅強與倔犟,難掩秀麗的臉龐。這張唱片的再版,距李雙澤去世將滿三十年。

…………………………

《匆匆》收錄的作品除李雙澤於1977年離世前作曲的《美麗島》、流傳於海外民主運動人士中失去作者姓名的臺語歌曲《心肝兒》、1950年代卑南族音樂家陸森寶創作的《美麗的稻穗》,以及《匆匆》作詞為陳君天之外,其余作品均為胡德夫個人創作。

也是1977年,楊弦推出唱片《西出陽關》,其中就有一曲與胡德夫合作的《美麗的稻穗》。這首歌年代並不久遠,創作於1958年,陸森寶是卑南族的瑰寶,一生作品無數,除了《美麗的稻穗》之外,像《卑南山》、《頌祭祖先》亦人人會唱。尤其是天主教走本土化路線,卑南語的聖詩幾乎都是由他創作、改編而成。

……………………1990年後,胡德夫持續參與本土、兩岸與國際之原住民權益促進活動與運動,返回原住民部落,與義父郭英男再度學習原住民的歌謠。2000年開始,胡德夫開始在各地的演唱會中傳唱自己的母語歌謠,並致力於卑南、排灣、阿美等族群傳統歌謠之采集與學習。因其在民歌運動中的突出表現,被譽為"臺灣原住民民謠之父"。

在民歌運動的先驅者中,胡德夫是第一個舉辦自己的作品演唱會的。盡管早在1981年滾石唱片公司成立後的開篇之作《三人展》合輯中,胡德夫就發表了詞曲創作《海鷗飛吧》(李麗芬演唱),但自民歌運動之後再次將自己的作品正式錄音,已經是1997年了。在那一年《七月一日生》合輯中,胡德夫首次正式錄唱自己創作的《最最遙遠的路》,此外還在這張合輯中貢獻出他與楊祖君1977年演唱《少年中國》的現場錄音版本,完成去世多年的好友李雙澤的遺願。

Views: 13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