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照《故事照亮未來》下臺的智慧

喜歡戰爭史、軍事史的人,一定知道美國的格蘭特將軍(UlyssesS.Grant)。他是美國南北戰爭中北軍最重要的統帥。南軍中有充滿領袖氣質、傳奇色彩與悲劇命運的羅伯特·李將軍(Robert Lee),北軍的將領沒有任何人可以在這幾個方面和羅伯特·李平起平坐,勉強要比,只能比軍事、戰略上的專業成就,那麽格蘭特就脫穎而出了。

格蘭特與羅伯特·李同屬一個時代,而且還曾在1846年的美墨戰爭中並肩作戰。那是美國這個新興國家,第一次以軍事行動震撼了歐洲的成就。美墨戰爭是場極難打的仗,歐洲人本來並不看好美軍會贏,然而最後的結果卻讓他們大吃一驚。19世紀的世界霸主,建立日不落帝國的英國人,在頗負盛名的《衛報》上,如此評論這場戰爭:

美軍的勝利,在歷史上和亞歷山大大帝橫掃波斯、漢尼拔越過比利牛斯山、拿破侖跨越阿爾卑斯山進入意大利同一等級。美軍中和拿破侖一般能幹的將領,數以十計。

被《衛報》視為和拿破侖一般能幹的將領中,包括羅伯特·李和格蘭特,然而當時誰也想不到他們兩人十幾年後竟然會成為戰場上最可怕的死敵。

南北戰爭的前期,北軍實際的領導者是林肯總統。在林肯自己指揮的階段,北軍打得很糟,林肯的經驗及軍事天分,差羅伯特·李太遠了。他自己知道他需要既能擬定宏觀戰略布局又能確切執行戰術細節的專才來協助,可是周遭能夠運用的人,偏偏找不到可以同時見樹又見林的。

一直到關鍵性的威克斯堡(Vicksburg)戰役。威克斯堡是密西西比河畔的大城,控制在南軍的手裏,北軍很清楚,如果能把威克斯堡拿下來,就可以隔密西西比河將南軍一切為二,在河東的南軍部隊將頓失奧援變得無足輕重。這個戰略目標再明顯不過,問題就在怎麽打都打不下威克斯堡來。

1863年夏天,攻打威克斯堡的任務從哈勒克(Holleck)將軍手上交給了格蘭特。格蘭特設計了一套進攻策略,卻立刻和遠在華盛頓遙控的林肯總統起了沖突。最大的沖突點在於格蘭特要把軍隊調離運補基地,全數開上野戰區,林肯覺得太冒險了。格蘭特堅持己見,不顧林肯的反對,對威克斯堡進行了全面的圍城作戰,結果逼南方守軍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終於投降。

消息傳到華盛頓,林肯總統立刻發了一封信給格蘭特,信的內容再白話、再明白不過了:“我願意承認:你對了,我錯了。”

能夠這樣白話、直接認錯的總統真的不容易。認錯的同時也就意味著林肯將要重用這位膽大卻心細的將領。1864年年初,林肯把格蘭特召到華盛頓,出乎一般人意料之外地宣布將北軍所有部隊的指揮權交給格蘭特。大家會感到驚訝,一方面是因為林肯竟然願意釋出大權;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格蘭特的外表太平凡、出身又太貧微(從軍前他是個連自己都餵不飽的窮店員)。不過如果他們知道格蘭特接任總司令後所做的戰略決定,會更驚訝。和在威克斯堡戰役時一樣,格蘭特不願保留任何兵力,要對南軍展開全面的進攻。他把北軍分散多頭同時向南方進逼,如此迫使南方精銳部隊無法集中,像羅伯特·李這樣不世出的軍事天才也只能在一地一隅指揮對抗北軍,北軍就可以在其他方位獲得突破。

同樣令人驚訝的是,格蘭特這次的大膽規劃,林肯總統不僅全力支持,而且表示興奮樂觀。在策動這次總反擊的過程,自然發展出一套新的命令分工分權系統,總統是統帥,格蘭特是總司令,哈勒克主管人事,另外一位史丹頓(Stanton)將軍則以戰爭部部長的身份總管其他後勤供應。這套系統順利運作,奠定了北軍在戰爭後期節節勝利的基礎。

熟讀軍事史、對戰爭史大有興趣的人,卻不一定知道格蘭特除了是南北戰爭中的英雄之外,還是美國第十八任總統。他在1868年代表共和黨競選總統獲勝,1872年又當選連任。兩次選舉,格蘭特挾戰爭英雄的氣勢都獲得了壓倒性的勝利。格蘭特主政那八年,正是美國戰後需要休息、需要和解的重要時期,以一個戰勝方的總司令,竟然能夠領導北方和南方重新結合,這種功績,我們不應該忽略。

格蘭特帶領北軍打贏戰爭、又以總統地位主導戰後復員,這樣的人生歷練應該可以讓他在歷史上和林肯並駕齊驅了吧?然而真正的歷史評價卻並非如此。

格蘭特的名聲一直只限於軍事、戰爭方面,不像林肯被高高供奉為政治家的典範。為什麽會這樣?難道是因為林肯有葛底斯堡演說,留下了讓人永誌難忘的偉大文獻嗎?我們別忘了,格蘭特也是個有著作的人,而且他最重要的著作——他的《個人回憶錄》,評價可高了。他的書被拿來和愷撒大帝的書相提並論;歷史學家和評論家特別盛贊他在回憶中,能夠擺脫一己的狹窄視角,不但精確掌握到復雜的事實,而且連對他的敵人——南軍——也表示了公平的雍容大度以及高貴情操。這樣的作品,在價值上也不輸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講啊!

再追究下去,我們只能說,格蘭特和林肯的差別,恐怕不在於他們在政治與歷史舞臺上的表演,而在他們如何離開這個舞臺。

林肯是在任內遭到暗殺結局的。這結局使他成了烈士,更增加了他的傳奇意義,而且也替他免卻了老化、交卸權力後的過程。至於格蘭特呢?唉,那就說來話長了。

格蘭特在1876年卸下總統職務,接著就從華盛頓遷居到紐約。在搬家之前,他的兒子小格蘭特已經先到了紐約,而且開始在華爾街活動了。小格蘭特原先念的是法律,然而卻對做生意賺錢有著高度興趣,只可惜他在這方面的天分不是太高,運氣也不是頂好,進進出出並沒什麽特別斬獲。不過他擁有一項最特殊、最值錢的資產,那就是他的名字,名字背後代表的是他爸爸的關系。於是難免就有各式各樣的人環繞在他身邊,幫他出主意、替他想辦法。

這些人當中,和他來往最密切的,是一個叫瓦德(FerdinandWard)的人。能說善道的瓦德說服了小格蘭特和他一起合資開了一家證券投資公司,退休之後來到紐約的老格蘭特,也在兒子的慫恿下,拿出錢來入股。

一旦有前總統(而且是甚受肯定愛戴的前總統)成為這家公司的股東,可以想見會有許多人許多資金既放心又投機地湧入這家公司來。另外還有一個方便就是瓦德能夠輕而易舉地拿著格蘭特的名號向銀行借到錢。

瓦德以格蘭特為招牌,告訴銀行他名下的其他公司將會得到許多政府工程,其風險幾乎等於零,而其利潤則遠超過平常。在這種情況下,一位名叫費雪(James Fisher)的銀行家上鉤了,開始大量放款給瓦德的公司。

然而實際上,老格蘭特是個相當正直的人,他根本不可能運用影響力去左右政府公家預算發包,瓦德在這方面毫無所獲。再加上瓦德和小格蘭特都算不上是精明的股票操作手,他們在股市的表現也不怎麽樣。在這種情況下,雖然賬面上因為不斷有新資金新貸款源源挹註而顯得熱鬧滾滾,底下卻是一個不定時炸彈正在坐大,不知什麽時候會爆炸。

從賬面上看,最漂亮的時刻,老格蘭特坐擁兩百萬美金的身價,他兒子小格蘭特財產也直逼百萬美金。在1880年代,這樣的數字大得嚇人。不過虛胖的榮景當然維持不了太久。1884年,瓦德的投資連環失敗,氣球眼看就要吹破了。在一切破滅之前,瓦德還再耍了格蘭特一次。瓦德騙老格蘭特說,公司營運的確是出了點問題,不過是被費雪的銀行經營不善給拖累的,如果能夠及時取得十五萬美金的一筆新現金,公司就可以周轉過來,一切都會沒事。

為這十五萬美元,老格蘭特只好去找當時的美國首富、鐵路大亨範德比爾(William Vanderbilt)。範德比爾在華爾街殺進殺出多少次,什麽陣仗沒見過,當然心知肚明瓦德在玩什麽把戲。範德比爾把格蘭特的公司狠狠地奚落了一頓,然後說:單純賣格蘭特前總統的面子,他還是願意出借這十五萬美元。沒良心的瓦德拿到十五萬美元竟然就逃了,公司一夕之間宣告破產。破產當天結算,公司資產只剩下六萬七千多元,卻負債一千六百七十九萬再加兩千多元的零頭。

破產那天,老格蘭特很勇敢、很有格調地在公司待了一整天,面對所有的壓力,沒有退縮更沒有逃避。當他離開時,包圍在那裏的人,不管多焦急多憤怒多難過,都還是舉帽向這位解救過美國免於分裂瓦解的前總統致敬。

1884年6月,距離他卸任只有三年多,格蘭特身上的存款不到兩百元美金。更慘的應該是他以一生的時間努力建立起來的名聲名譽,以同樣快的速度流失破產。他幾乎走投無路了。

格蘭特一生在戰場上、在政壇上度過,他從來都不曾以善於寫作聞名。然而在山窮水盡的狀況下,他只剩下最後一個辦法可以替自己替家人再賺一點錢,那就是寫回憶錄。

如果沒有華爾街的慘敗,格蘭特不太可能為了出版商願意預付的兩萬五千元就同意寫回憶錄,這個世界上大概就會少掉一本難得的傑作。可是回過頭來看,如果沒有撰寫回憶錄的工作壓力,格蘭特應該可以多活幾年吧。禍福之間真是難以計算。

格蘭特自始至終都是個負責的人。他盡職地完成了回憶錄,把原稿交出去的三天之後,就溘然而逝了。享年只有六十三歲。差堪在墳前告慰格蘭特在天之靈的,是他的回憶錄一出版就成了暢銷書,短時間內賣了三十萬本,替他的家人賺進了五十萬美金的版稅。

格蘭特意外成了一位作家、意外留下了一本傑作、意外賺了一大筆錢,然而他付出的代價卻是失去了他本來在歷史上應得的更崇高的地位、更明確的肯定。連帶的,本來不只是美國人,美國以外全世界許多人都可以從格蘭特的作品中學到更多智能,卻因為他受損的歷史地位,他的書也沒有傳播到那麽遠、發揮那麽大的影響力。

歷史是很難假設的。可是假設格蘭特沒有這樣在華爾街跌跤,假設林肯沒有被暗殺,就事論事地比較他們兩個人的所作所為,難道格蘭特不應該比林肯還更偉大、更了不起些嗎?

不過歷史從來不是真正公平的。歷史,讓我再說一次,不只看你在舞臺上演了什麽,還要看你怎樣步下舞臺。有時候,步下舞臺的身段比起舞臺上的揮汗表演,還要更難。

Views: 6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