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振念·詩學與詩作之間──我的經驗(3)

此後,我又讀了覃子豪的《論現代詩》,這本詩論大都是短評,從詩的本體論到方法論都有,〈怎樣寫成一首詩〉、〈論新詩的發表〉等文談到詩的形式和語言問題,以及意象的創造等等,可惜都不夠深入,不能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比較起來,80年代之後台灣出版的許多創作方法的析論,要比覃子豪深入具體的多,初學者應可受益不少,如白靈有《一首詩的誕生》、《一首詩的誘惑》、《一首詩的玩法》、蕭蕭有《現代詩創作演練》、《現代詩遊戲》、《新詩體操十四招》、《蕭蕭教你寫詩、為你解詩》;另外渡也的《渡也論新詩》、《新詩補給站》有不少篇章論及新詩型式的設計和修辭技巧,也都是創作上的方法論。

更不要說許多學院中的學者所寫的新詩創作與鑑賞的書籍,對於新詩愛好者的詩學知識,應助益良多,如揚昌年《現代詩的創作與欣賞》,潘麗珠《台灣現代詩教學研究》、《現代詩學》,林文欽《現代詩鑑賞教學》、仇小屏《下在我眼眸裡的雪──新詩教學》、《詩從何處來──新詩習作教學指引》,李若鶯《現代詩修辭運用析探》,不專為創作或教學而寫,但對其新詩教學的細密分析,亦有導引學詩者認識新詩創作技巧之功。

洛夫早期超現實主義的詩作艱難晦澀,初學詩的我頗難領教,但他幾本論詩專著,卻讓我對新詩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在《詩人之鏡》、《洛夫詩論選集》、《詩的探險》、《孤寂中的迴響》、《詩的邊緣》之中,以《洛夫詩論選集》接觸的最早,大學二年級暑假閱讀時,書剛出版,其中的篇章如〈詩的欣賞方法〉、〈詩的語言〉都是初學者的敲門磚,他在〈詩的語言〉中談到:「詩的感通與禪的悟性有相似之處。」後來我讀到他有許多有禪味的詩,覺得這句話真是他的夫子自道。

1981年洛夫出版《孤寂中的迴響》,在〈詩的語言與意象〉文中,提到意象的暗示,再度以禪宗的「拈花微笑」的典故來說明新詩中不言而喻的美學效果。在《詩的邊緣‧一首辯證的詩》中,洛夫又一次重申他固守的「以小我暗示大我,以有限暗示無限」之詩觀和方法論。

洛夫的詩觀給我某種程度的影響,我寫〈如果詩與愛〉其中一段,潛意識中可能有洛夫的影子在: 如果詩與愛都是 一灣秋水的千萬種身姿 岐出的定義只是溪與石的爭論罷了(《陌地生憶往》,頁80) 楊牧詩中的玄思和語言精鍊,一直得深我喜愛。

大學二年級初讀《鄭愁予詩選集》,書前有楊牧的〈鄭愁予傳奇〉,其中分析〈錯誤〉一詩語法的段落,深刻具體,讓我對楊牧的詩學修養別有體會,再讀他的論詩專著《一首詩的完成》,十八封書簡之中,遍及詩學的各個面相,雖所舉例子不盡然是新詩,卻不妨讀者對新詩之本體和方法的認識,例如在論〈古典〉一節中說道: ……當我們下定決心以全部敏銳的心靈去體驗的時候,我們和外物之間有一種immediacy,那是藝術創造的根本保證。倘若那immediacy遭受古典詩詞的渲染,創造的過程恐怕就產生缺失,我們和自然外物之間橫了一道微塵,失去密切結合的力量,只能浮華的做些敷衍文章,藉助古人的美文佳句,永遠表現不了自己。(頁74)

楊牧接著說道,詩人要有轉化融會的能力,才能脫離古典的鐐銬,研讀古典是為了我們有好的典型可以仰望。這些話對我都有棒喝的效果,讓我回頭檢視自己對古典詩詞美學的往而不返。

〈七夕颱風〉也許可看做我詩中古典和現代的對話,其中一段: 感冒的愛情 尚未痊癒的颱風 風球尾端繫滿情人的處方 黃湯熱水以治失心 失神傷風外加 寂寞五錢孤獨三分 狂風夾帶羅曼蒂克的七夕雨 嚴防憂鬱的土石流 回憶潰堤 七夕是傳統節日,但現在被炒作為中國情人節,鮮花巧克力,充滿商業氣息;現代人愛情如颱風,來得快去得急;無所不在的媒體渲染,使七夕時孤單無伴的人倍感被邊緣化的焦慮與憂鬱;這些都是我在詩中想要表達的臨即感(immediacy)。

楊牧的詩學理論是展現在他許多文集當中,《失去的樂土》、《人文蹤跡》、《隱喻與現實》、《掠影急流》中都有他論詩的文章,這些文章中部分已見於他最早的文集《傳統的與現代的》、《文學的源流》二書中,如〈詩的自由與限制〉、〈瘂弦的深淵〉、〈詩話商禽〉等是。

Views: 14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