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可:上海世博的器物敘事(8)

歷史記憶的敘事障礙

本雅明早就向我們指出,所有器物都擁有一種“膜拜價值”[13], 這種價值起源於上古及中古時代的宗教儀式,器物總是在禮儀中獲得最初的使用價值,而這種禮儀根基經過漫長的世俗化道路,至今仍然依稀可辨。它所關注的是器物的“存在”,並且要捍衛器物的隱匿性和神秘性。長期以來,那些被膜拜的器物大多深藏於寺院、王宮和墓穴,成為神秘莫測的傳奇。在西藏的布達拉宮光線黯淡的密室里,到處藏匿著這樣的器物,從燭台、香爐、唐卡(宗教繪畫)到念珠,其上布滿了古代高僧的指紋,只有神職人員才擁有接近它們的權利。

本雅明所說的“展示價值”,則更注重器物的“被關照”,並且要把它從隱匿狀態中解放出來,成為公共社會的共享資源。進入消費時代後的現代器物,企圖把展示當做它的第一屬性。市場為此發明了透明玻璃制作的櫥窗、櫃台和陳列櫃,用以陳列物品,進而使用繪畫、攝影、廣告等媒體手段,繼續擴展物品展示的空間及其深度。現代器物經濟的本質就是“眼球經濟”,它要把所有制造物都投放於人類視線的範圍之內。

世博會企圖調和膜拜價值和展示價值,它要利用全球性展示來加大器物膜拜的力度。這是對本雅明學說的一種戲劇性挑戰。羅丹雕塑《青銅時代》、米勒油畫《晚鐘》、哥本哈根“美人魚”銅像、俄羅斯的登月車等,在上海世博會上分別亮相,成為各國自我宣敘的聖物。

上海世博也渴望通過展示聖器來制造新一輪的膜拜價值,以填補現代器物原創的空白。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就是“國寶”行列中的最高代表。但此次在中國館展出的並非原圖,而是由某家數碼公司制作的百米投影動畫。那種宏大的影像觀摩形態,引起了本國朝拜者的集體驚嘆。為彌補真品缺席的遺憾,在中國館的另一角落,又展出了明代畫家仇英的《清明上河圖》摹本。但仇英摹本是以蘇州為城市藍本的,跟北宋京城毫無幹系。盡管主辦者宣稱,由於真國寶無法長時間展出,只能以代用品替之,但這種說辭卻無法終止人們的學術質疑。

在中國歷史格局的演變中,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所描繪的北宋京城,位於以漢水為依托的早期政治中軸線(西安—開封,又稱西軸線)上;而到了南宋,中國政治中軸發生東移,形成以運河為依托的後期中軸線(杭州—南京—北京,又稱東軸線)。這種軸線轉移,是中國歷史前後分期的重大標志。用蘇州代替開封,混淆兩種截然不同的城市樣態,其結果是制造了本次世博會的文化烏龍,顯示主辦方對中國歷史的草率和無知。


中國館策展人的更大失誤還在於,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國寶”,並非這些只有膜拜價值的藝術品,而是那些改變世界生活圖景的日常技術及其器物,也即“三大發明”之瓷、茶、絲。這個日常器物的三位一體,才是中國最重要的生活發明,並因鄭和七次遠航的緣故,在16~19世紀形成強大的文化傳播勢力,改變了整個世界的圖景。不僅如此,這些尋常的中國古代器物,也是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初葉中國參加世博的主要展品。

基於跟世博的密切關聯,擁有完整進化脈絡的中國古代器物史,應當成為上海世博的歷史敘事主線,但它卻遭到了主辦方的鄙視。在某些官員看來,農業時代的文化遺存,只是一些鄉下人的破爛而已。這種觀念導致本次世博不僅喪失了推出原創器物的能力,而且喪失了必要的歷史記憶。那些重要的器物組合,沒有在面積龐大的中國館里得到集中表達,相反,它們被分散在浦西城市案例館(蘇州、寧波和杭州等)的角落里,仿佛是一些脆弱而細小的碎片,無法支撐起宏大的國族敘事。

城市案例館中的蘇州展區,用繪有寫意山水的山墻招引遊客,並指望以“刺繡敘事”來概括該城的文化特征,但因策展不力而變得柔弱平庸。整個展區簡單羅列著各類刺繡作品、幾張繡架和幾塊淩亂的繡綢。它們之間沒有任何邏輯關聯,也沒有敘述的新意,完全不能表述蘇州歷史和現代性的邏輯關系。這種敘事的無力性,彌漫於大多數本國場館,成為上海世博的最大困境。

唯一值得提及的,是中國美院為寧波滕頭案例館所做的展覽設計。整個建築外墻使用“破磚爛瓦”,而內墻裝飾則采用竹片拼貼,制造了向農業時代制作技術還原的濃烈氣氛;屋頂上有一堵散發水霧的綠墻,以及一小塊長滿水稻的土地,表達出華夏農業文明的鮮明特色。這種質樸的手法,產生了強烈的敘事效果,它舉輕若重,重建了東方文明的偉大標桿。但這座場館遭到了“邊緣化”處置。它位於世博浦西園區最南端的圍墻邊側,猶如一道泛黃的老式花邊,參觀者需要耗費大量時間,才能發現這座“最後的建築”。


我們已經看到,本次世博的各國策展人,熱衷於引進那些超寬屏幕、3維、4維、IMAX和全息電影,以及各類LED照明與高清投影技術,而數千萬觀眾也為那些炫目的多媒體影像效果熱烈歡呼,甚至不惜排隊10個小時觀看沙特館,由此創造出“堅韌的排隊者”的等待奇跡。這種20世紀中後期就被發明出來的“大排檔科技”,泡沫般彌漫在整個園區,把世博會變成了尋求感官刺激的遊樂場。韓國館派發歌手演唱會門票,甚至引發一場激烈的流血騷亂。據西方媒體報道,事件中有一女死亡,十多名武警重傷。面對文化大衰退的時代,上海世博的命運就是如此。它無法抗拒來自娛樂消費欲望的強大聲浪。

這就是本屆世博留下的復雜印跡。它包含值得誇耀的成功,也擁有大量失敗的案例。但無論如何,它向中國公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學堂。基於那些器物發達國家的參與,它們卓越的器物與技術、優秀的創意及敘事、嚴密的會展管理水平,啟動了中國人的文化智力。大批青少年在世博園里遊走,越過那些精心布置的器物現場,如饑似渴地吸納與教科書迥然不同的人類普遍價值,這是令人鼓舞的跡象。在強大的外部啟蒙浪潮中,中國原創基因覺醒的時刻已經到來。2010這年,有望成為中國創意元年。世博的文化啟蒙價值,比它的器物觀看價值更高。 


注釋:


①關於徐榮村是否出席過倫敦世博會,學界目前尚有爭議,本文在此不一一細辨。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官方網站:http://www.mcprc.gov.cn/xxfb/zcfg/flfg/200802/t20080227_51930.html

[2]M·J·摩根.人類景象——世博會:從倫敦到上海[M].陳瑤,等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10.

[3]特雷弗小威廉斯.科技發明史——從石器時代到電腦時代[M].香港:中華書局,1990.

[4]《上海絲綢志》編纂委員會.上海絲綢志[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8.

[5]陶宗儀.南村綴耕錄[M].北京:中華書局,2004.

[6]陳維稷.中國紡織科學技術史(古代部分)[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4.

[7]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導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8]汪熙.約翰公司-英國東印度公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9]艾梅霞.茶葉之路[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10]夏東元.洋務運動史[M].上海:華東師大出版社,2010.

[11]岑德彰.上海租界略史[M].台灣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71.

[12]殷羅畢.未實現的上海[EB/OL].http://www.xschina.org/show.php?id=13622.

[13]沃爾特·本雅明.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作品[M].王才勇譯.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20D2.

Views: 6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