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道德論

二、義務和興趣的對立

在有關道德的討論中,可能沒有一種對立比按“原則”行動和按“興趣”行動之間的對立更常發生了。按原則行動就是無私地按超越一切個人考慮的一般法則行動。有人提出,按興趣行動就是只顧個人私利的行動。這是用目前變化中的權宜之計替代忠於堅定的道德法則。錯誤的興趣觀念是這一對立的思想基礎,我們已經批判過了(參見第10章)。但是,現在要考慮這個問題的某些道德方面。

關於這個問題的線索可以從以下事實中發現。爭論中主張“興趣”的人,習慣於采用“自身利益”這句話。他們認為,除非對一個對象或觀念有興趣,就不會有動力。從這個前提出發,他們的結論甚至是當一個人自稱根據原則或義務感行動時,事實上,他所以肯這樣做,乃是因為對他自己有利可取。這個前提是正確的,但是結論是錯誤的。另一派回答說,既然人能夠寬宏大量地忘我工作,甚至作出自我犧牲,他也能夠做沒有興趣的工作。這里,前提是正確的,但是結論也是錯誤的。兩方面的錯誤都是由於對興趣和自我的關系抱有錯誤的觀念。

這兩個方面都假定自我是一個固定的量,因而也是一個孤立的量。因此,在為自我的興趣行動和不為興趣行動之間,存在一個嚴峻的兩難困境。如果自我是行動以前的某種固定的東西,那麽為興趣行動就是企圖為自己占有更多的東西——不管是名譽或是別人的讚許,或是權力勝過別人,或是金錢,或是享樂。這種憤世嫉俗的貶低人性的觀點所引起的反動,就是認為有高尚行為的人對我們的行動根本不感興趣。但是,如果是不偏不倚的判斷,似乎很清楚,一個人必須對他所做的事情感興趣,否則他就不會去做。一個醫生在一次瘟疫中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不斷為病人服務,他必然對他專業的有效行動感興趣——他在這方面的興趣勝過他對自己生命安全的興趣。但是,如果說這種興趣不過是對其他由於連續通常的服務所取得的另外某種東西如金錢、名譽或美德的興趣的偽裝,或者說這不過是達到一個隱蔽的自私目的的手段,都是歪曲事實。一旦我們承認自我並不是某種現成的東西,而是某種通過行動的選擇逐步形成的東西,那麽整個情況就清楚了。一個人不顧生命危險對堅持他的工作感興趣,意味著他的自我就在那個工作之中;如果最後他放棄這個工作,喜歡他個人的安全和幸福,這就意味著他喜歡那樣的自我。這個錯誤在於把興趣和自我分離開來,並且認為自我是目的,而對事物、行為和別人的興趣僅僅是達到目的的手段。事實上,自我和興趣是同一事實的兩個名稱;對一件事主動感到興趣的性質和程度,可以揭示並測量所存在的自我的性質。如果我們記住,興趣就是自我和某一對象的主動的認同,所謂的兩難困境就完全攻破了。

所謂無私,既不是對所做的事缺乏興趣(就是像機器一樣的不感興趣),也不是忘我——就是缺乏生氣和性格。如果在這個特殊的理論爭論以外的地方使用“無私”這個名詞,就是指一個人習慣上感到興趣的目的和對象。如果我們想一下引起使用這個名詞的興趣,就會發現這種興趣有著兩個緊密聯系的特征。(1)寬宏大量的自我有意識地把它自己和它的活動所包含的全部關系等同起來,在它自己和認為異己或無關緊要而被排除的種種考慮之間不截然劃分界線。(2)寬宏大量的自我重新調整和擴充它過去關於自我的觀念,吸收可以看到的新的後果。當一個醫生開始行醫的時候,他也許沒有想到瘟疫;他也許沒有有意識地把自己和在這種情況下的服務認同起來。但是,如果他有一個正常發展的或主動的自我,當他發現他的職業包含這種危險時,他就會自願把這些危險作為他的活動的組成部分。一個更加寬廣更加博大的自我包含各種關系,而不是否定各種關系,這種自我和一個擴大自己以接受過去沒有預見到的聯系的自我是一致的。

Views: 11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