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壯海:文化自信的基點應確立在哪里?

文化自信在當代中國的日趨增強,正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建設創造著不可或缺的心理準備和思想條件。然而,在充分認識增強文化自信深遠意義之時,我們還應當思考,在當代中國,到底需要怎樣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立足點是優秀傳統文化,還是當代先進文化?

我們如果缺乏立於當下的文化自信,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將會流為思古之幽情,成為無力應對現實和外來文化沖擊而只能暫避一時的“精神慰藉所”,創造未來新文化的自信與活力也將會因缺乏當下的根基而無以真正挺立和激活。

當代的中國,正為文化強國的理想所激勵而奮力前行。當文化自信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話題,當優秀的傳統文化在當下的中國越來越受到人們的珍視,當中華文化“走出去”的步伐越來越堅定有力,當世人基於對中國經濟崛起的驚嘆而越來越矚目於中國文化的魅力,我們真切地感受到文化自信在當代中國的日益增長。

作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對自我文化的確信,文化自信既是一種文化傳承創新的精神基石,也是一種從容應對不同文化間交流交融交鋒的價值底氣,是文化維護自身安全、彰顯自身特性的第一道思想屏障。因此,文化自信在當代中國的日趨增強,正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建設創造著不可或缺的心理準備和思想條件。

然而,在充分認識增強文化自信深遠意義之時,我們還應思考,在當代中國,到底需要怎樣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基點應當確立在哪里?

當下的文化自信主要以悠久輝煌的傳統文化為指向

當下國人日漸增強著的文化自信的特征之一,便是以中華民族悠久輝煌的傳統文化為重要指向。文化自信中的這種特點,早在20世紀90年代便出現於美國學者亨廷頓的筆下,他在《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探討了經濟發展與文化自信之間的內在關聯,認為“成功的經濟發展給創造出和受益於這一發展的國家帶來了自信和自我伸張。財富像權力一樣也被看作是優點的證明及道德和文化優越性的顯示”。亨廷頓以經濟發展為文化自信與文化復興的重要前提性條件,同時也努力從文化角度尋找經濟成功的內在奧秘。在這兩種視角的結合中,他從整體上描述了東亞人在其經濟上獲得成功之後對其文化獨特性的強調及其文化自信的復興,也具體論述了中國的情況。他以“贊美儒教是中國進步的根源”來描述當時中國復興著的文化自信。

亨廷頓對20世紀後期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政策的解讀顯然包含著他的誤讀,但是,他所點出的中國社會對傳統文化自信心的恢復與增長則從一定程度上觸及到了其時中國文化自信恢復中的重要特征。當前,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與更大成功,隨著文化意識在當代中國更為普遍地覺醒,文化自信以對傳統的自信為重要內容這一特征,已經更加明確地展現出來。諸如,對傳統文化優秀資源的珍愛、回采與利用,正在贏得越來越多人們的認同、參與和投入,各類文化遺產的保護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熱潮中已經日益清晰地響起國學熱的瑯瑯書聲;不同區域在對文化優勢和強勢地位的追求中,文化傳統越來越成為人們借助的歷史資本和發展資源;在文化“走出去”的進程中,傳統文化也往往作為“中國元素”的基本載體而盛裝出行;對當代中國文化發展一系列重大問題如民族精神弘揚、核心價值提煉、精神家園構建、文化產業振興等的探討之中,如何深度開掘傳統智慧的當代意義更加成為無法繞過的重要話題……

的確,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內容。傳統既是孕育新生事物的母體,也是人們借以“演出世界歷史的新場面”的重要資源。而對本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持以高度的自信,則是優秀傳統文化得以承揚的認識前提,是新的文化建設能夠立於文化發展已有歷史高度之上的思想基礎。中華民族在數千年的文明進程中,創造、積澱了獨具特色的優秀傳統文化,但也曾在不小的范圍內出現過虛化歷史和視傳統為歷史的包袱、前進的阻滯的現象,並將對傳統的離棄奉為文化開新的門徑,文化發展的進程也因之而留下了不少發人深思的經驗教訓。就此而言,當下人們對優秀傳統文化自信心的重新確立,應是文化自覺的重要體現。

以當下為基點的文化自信尚未普遍形成

然而,應當看到的是,文化自信雖以對優秀傳統文化自信為重要內容,但其基點卻應牢牢地立在當下。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毛澤東強調“尊重自己的歷史,決不能割斷歷史”,但也特別指出,“這種尊重,是給歷史以一定的科學的地位,是尊重歷史的辯證法的發展,而不是頌古非今”,“對於人民群眾和青年學生,主要地不是要引導他們向後看,而是要引導他們向前看”。可見,毛澤東明確提出了如何處理文化自信,文化發展中古與今、傳統與當下的關系問題,其核心思想便是文化的發展既要尊重歷史,更要立足當下。

將文化自信的基點立於當下,是文化創新發展的內在要求。增強文化自信,並非為了文化上的自我情感滿足,而是為了更好地凝聚當下文化發展的精神力量,承古開今,推動新的文化創造,成就新的文化業績。在文化發展中,只有現實的、生動的當下實踐,才是唯一的活水源頭,才是歷史與未來、本土與外來的交匯點。優秀傳統通過當下的轉化而得以新生,美好未來通過當下的實踐而得以奠基;外來影響通過當下的消化而得以擇用,本土特性通過當下的創造而得以弘揚提升。

只有立於當下的文化自信,才是核心性的文化自信。如果缺乏立於當下的文化自信,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將會流為思古之幽情,成為無力應對現實和外來文化沖擊而只能暫避一時的“精神慰藉所”,創造未來新文化的自信與活力也將會因缺乏當下的根基而無以真正挺立和激活。古往今來,大凡處於文化強盛時期、立於文化發展制高點上的民族和國家,無不表現出對當下文化及其發展的高度自信。

當前,以當下為基點的文化自覺自信還未普遍形成。如,“現在講中國傳統文化,一些人只講孔孟,或者大多講到兩漢唐宋明清文化,而對近現代歷史文化、對紅色革命文化,卻視而不見或少有提及”;學術研究中,一些人“對本土思想資源的強調,往往只是對於中國古代思想資源的‘回憶’……強調古代觀念的超前性和對於現實問題的針對性”,“認為中國古代的思想潛在地蘊含著解決現實問題的真理性判斷”而回避“中國當下的經驗和對這種經驗的創造性思考”。正因如此,在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進程中,如何不斷推動以當下為基點的文化自信的普遍增強,便成為深入研究的重大課題。


形成和強化人們對當代中國先進文化的自信

增強以當下為基點的文化自信,就是要形成和強化人們對當代中國先進文化成就、文化創新創造能力與文化發展前景的自信。迎著新中國成立的曙光,毛澤東曾經深情而又豪邁地宣告:“近代世界歷史上那種看不起中國人,看不起中國文化的時代應當完結了。偉大的勝利的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大革命,已經復興了並正在復興著偉大的中國人民的文化。”我們在文化建設中有過凱歌行進,也步入過誤區徘徊,當下正以新的文化自覺推進文化強國的進程。

60多年來我們所取得的文化建設成就,是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作為發展進步的思想條件、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撐,推動當代中國經濟社會的整體發展,作為物質實踐的精神成果深深地融入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的各方面。對這些文化建設與發展成就的自信,是以當下為基點的文化自信的重要內容。

此外,還要看到,在當今世界文化發展的總體格局中,中國文化還並未處於強勢地位,仍然面臨著諸多發展難題。對此,提升中國文化在當今世界文化發展總體格局中的影響和地位,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生生不息的文化創新和創造。既看到我們在文化創新創造方面的任重道遠,又對我們實現文化創新創造持有充分的勇氣和自信,這同樣是以當下為基點的文化自信的重要內容。

推動以當下為基點的文化自信的普遍增強,是一個系統、漸進的過程。在這一進程中,需要進一步加強對當代中國文化發展歷史與現實的梳理和研究,從不同角度和層面充分展現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文化建設領域所實現的新發展、取得的新成就;需要進一步加強對當代中國文化元素、文化形象、文化符號的研究和宣傳,讓當代中國的新文化得以借助貼切有形的載體獲得精細的傳播、明晰的展示;需要進一步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教育和踐行,以高度的價值自信支撐文化自信。更為關鍵的是,需要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推進文化的大繁榮大發展——因為只有文化創新發展的新實踐,才能最終練就人們文化自信的新品質。(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若干問題研究”成果,作者系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理論特稿】由教育部社會科學司中國教育報合辦)(愛思想網站2012-04-22)

Views: 7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