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彰:文化經濟是轉變發展方式的最佳選擇

文化產業的迅速崛起是當代世界經濟發展的新趨勢,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產業的發展,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專題審議有關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文件。近日,記者就相關問題採訪了國家行政學院副院長周文彰。


當前是發展文化產業的大好時機

《中國社會科學報》:在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方針的指導下,當前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狀況如何呢?

周文彰:當前是我國發展文化產業的最好時機。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看:

第一,轉變發展方式迫切需要發展文化產業。在整個“十二五”期間,科學發展是主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主線。文化產業以其資源消耗少、對環境污染少、附加值高等特點,成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最佳選擇。

第二,調整、優化消費結構,提高消費水平需要發展文化產業。投資需求、出口需求和消費需求是經濟發展的三大原動力。我國這些年投資需求拉動經濟發展的作用很大,出口需求也是重要動力,但是國際金融危機使我們認識到,過分依賴出口的風險很大。我國13億人口的大市場是發展經濟最重要的動力和出路,所以“十二五”規劃提出要建立促進消費的長效機制,提高居民的消費結構和消費水平。無疑,文化消費是改善居民消費結構的必然選擇,從而對文化產業提出了巨大需求。

第三,企業尋找新的盈利模式是發展文化產業的重要動力。借鑒國外發展文化產業的成功經驗,國內先期發展文化產業取得的可觀成效,以及對文化產業前景的美好預期,都會引導、推動越來越多的企業家投資文化產業。

第四,國家對文化產業發展的高度重視,是當前文化產業發展的極好時機。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專門用一個部分來闡述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2008年下半年開始的全球性金融危機,進一步催化和加深了國家對文化的經濟意義、經濟價值的認識﹔“十二五”規劃提出,要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十七屆六中全會對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發展作出了重要部署。我國對文化的空前重視,將對發展文化產業起到越來越大的激勵作用。


文化企業要掌握出奇制勝的法寶

《中國社會科學報》:您認為企業怎樣才能做到又好又快地發展文化產業?

周文彰:一個企業要做到又好又快地發展文化產業,我認為必須掌握四大法寶。

第一是創意。一個優秀的文化企業,要靠創意立業。創意就是找准市場,適銷對路﹔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之所以把創意作為第一大法寶,是因為當前我國的文化產業也像其他一些經濟領域一樣,低水平重復建設的現象非常嚴重。比如,同樣題材的電視劇,同一模式的電視選秀,一窩蜂地投資動漫產品等,大都是盲目跟風。

第二是人才。創意是企業發展之魂,創意來自人才,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根基。企業要擁有一支創意的團隊,首先要做到吸引人才,特別是領軍人才。其次是重用人才,把人才放到合適的崗位,提供必要的條件,以用為本。再次是培養人才,對人才不能持“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草率態度,而是要舍得投資,注重培養。最后還要厚待人才,充分體現人才價值,激發人才活力,讓人才的知識、技術、管理、技能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

第三是管理。管理就是生產力,就是經濟效益,管理還是人文環境。合格的企業家應當是管理專家。任用、善用管理專家,也是一種科學管理。文化企業要把科學管理作為企業發展的一個制勝法寶來看待。

第四是素質。企業家的素質決定了企業的素質和企業的命運。對企業家來說,最重要的素質就是戰略眼光、科學思維、決策膽略、管理才華和職業道德。現在有一些企業家不講職業道德,更不講企業家的責任和使命,而是在賺昧心錢、黑心錢,坑害消費者,擾亂市場秩序。文化企業家一定要走出一條正當的發展之路,以必備素質去打造文化企業,投資文化產業,獲得最佳的社會效應和經濟效益。


文化經濟是轉變發展方式的最佳選擇

《中國社會科學報》:最近一個時期,您在幾個不同場合提出“文化經濟”概念,倡議學界加強對這一概念的研究,我們應該怎樣理解“文化經濟”呢?

周文彰:10年來,我一直講“文化是經濟”,主要是強化文化的經濟意義。“文化經濟”是我最近剛剛提出來的概念,國內至今鮮有人講。“文化經濟”包括我們現在所說的“文化產業”,還包括“文化事業”的投入和產出以及大眾文化消費,可以把“文化經濟”看做是一個獨立的經濟部門。發達國家的“文化經濟”佔該國國內生產總值、出口比重及生活消費的比重都呈較高趨勢。一般而言,經濟越發達,消費比重越高。據學者推算,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為40萬億,其消費總量應達到4萬億人民幣,而目前我國國民消費總額不足1萬億。“文化消費”仍有巨大的開發空間。

政府要創造文化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制定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大力培養文化產業發展所需要的優秀人才,制定文化產業發展的規劃。當前有一種誤解,以為文化產業就是市場運作,規劃並不重要。以電影業為例,一座城市有多少小區,一個小區有多少人口,這些人口對看電影的需求怎樣,城市管理者都應當心中有數,之后再去規劃,才能形成完善的電影放映格局,而不是一味放手讓企業去經營,規劃引導是政府的一項重要工程。

目前,我國正在進行文化體制改革與經濟結構調整,許多發達國家的文化經濟發展經驗告訴我們,兩者之間有著密切的親緣關系,可以借助“文化經濟”實行經濟結構調整。在調整過程中充分發揮“文化經濟”的“三低一高”優勢(即對自然資源的依賴度低,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程度低,對能源的消耗量低,產品附加值高),推動我國經濟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走內涵式發展道路。

《中國社會科學報》:政府在文化產業發展中應發揮哪些作用,從哪幾方面來推動“文化經濟”呢?

周文彰:政府在文化產業、文化事業發展中的作用,可以用“主導、引導、規劃、規范、推動、推廣”六個詞來概括。政府是文化產業的主導,主導不是包辦,在主導整體發展的情況之下,通過政策、項目、金融、規劃等手段去引導。規范政府行為,轉變政府職能,把我們的政府轉變成一個服務型政府、法制政府、親民政府、親商愛商護商的政府。規范文化市場,規范產品標准和質量,比如文化產品的材質、標准、規格等。以政府為主體,投資重大項目,加強市場、宣傳等方面的推廣,推動文化產業不斷發展。

“文化經濟”是我們國家經濟轉型的最佳選擇。政府應當從以下幾方面來推動。

第一,大力發展文化事業,滿足人民群眾基本的公共文化需求。積極建設博物館、圖書館、群眾藝術館、美術館、書法館,開展廣播電視村村通,大力開展群眾性文化娛樂活動等。多年來,我們對公共文化事業的欠賬太多,而這個巨大的欠賬正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巨大市場,隻要我們大力發展公共文化事業,發展公益性的文化事業,自然就促進了文化產業的發展。我國13億人口的總數比美洲、歐洲人口的總和還多,我們自己生產、自己消費,就足夠我們發展了。通過發展文化事業來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是一舉兩得的大好事。

第二,重視文化貿易,大力拓展文化產品出口。企業需要拓展國際市場,研究各國文化消費習慣、文化消費品種、文化消費環境等,從而設計適合出口需求的產品。政府在文化出口方面責任重大。比如要制定鼓勵文化出口的優惠政策,提供文化出口的金融支持,營造有利於文化出口的良好國際環境,大力對外宣傳我國文化產品的生產形勢等。大力推動文化產品的出口是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重要思路,在文化貿易方面,我國是一個嚴重的貿易逆差國,在這方面還要做更多的工作。

第三,引導、促進健康的文化消費。當前,在居民的消費支出結構中,文化消費支出的比例比較低,即使是城市居民,絕大部分家庭和人口的文化消費主要是看電視,其他的文化消費非常少。在農村,文化消費更是嚴重不足。我們要通過文化事業的發展去引導居民轉變消費觀念,推動多元的文化消費需求。比如 “文化招待”,請朋友看戲、看電影、看展覽、參加沙龍、參加文化聚會等,便是轉變了接待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花錢消費文化還沒有成為常態。過去我們看戲、看電影,經常是集體包場作為福利安排。劇團、電影院是事業單位,也不太講究經濟效益,票價不高,結果使人養成一個習慣:你送票我就看,你不送票我就不看。這種消費習慣和觀念阻礙了文化產業的發展。

此外,扶持、規范文化產業,打通消費渠道,讓老百姓想消費、願意消費、舍得消費,同時又能夠方便地進行文化消費。

總之,發展文化事業、拓展文化出口、引導文化消費是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三駕馬車”,通過政府努力,再加上企業自身努力,我相信,發展文化產業的大好機遇一定會轉變為發展文化產業的大好局面。(2011年10月21日08:2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Views: 7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