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尚偉:城市特質與創意產業路線選擇 (3)

二、 為什麼是“創意”產業? 

在文化產業發展的大背景中,這些城市為什麼獨辟蹊徑,“另起爐竈” ,非要扛起“創意產業”的旗幟呢?

通過調查可以發現,使用“創意產業”的概念,各城市的考慮是不一樣的。大體上其理由、動機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1、“創意產業”與“文化產業”提法不矛盾,不沖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ESCO)認為,創意是人類文化定位的一個重要部分,可被不同形式表現。“文化產業”為那些“包含了無形的文化的內容的創造、生產與商品化的產業,這些內容被版權保護並以產品或服務為形式”(industries that combine the creation, production and commercialisationof contents which are intangible and cultural in nature;these contents are typically protected by copyrightand they can take the form of a good or a service.)。文化產業或可被視為“創意產業”。總體上說,國外對創意產業的分類基本等同於“文化產業”,從英國對“創意產業”的界定可見一斑。從實質上說,可以把“創意產業”看作“文化產業”的另一個說法。或者說,在全球對文化產業的界定均有分歧的背景下,二者的核心意義是相同相近的。只是“創意產業”的說法更加深入地揭示了“文化產業”的本質:創意是文化的靈魂,核心。香港就是強調“創意產業是文化藝術創意和商品生產的結合”,力圖彌合“文化產業”與“創意產業”這兩個概念。內地城市也有人側重於從這種角度來解釋對“創意產業”概念的使用。

2、“創意產業”是對“文化產業”的細化、具體化。作為國家文化戰略的“文化產業” 是基於對整體的國情的判斷,相對於“政治”、“經濟”、“社會”工作而提出的“文化戰略”,局限性在於宏觀、模糊。而作為城市發展突破口的“創意產業”有較為明確的指向:“高科技產業、內容產業與文化產業的高端”[1]。“創意產業”的核心為原創與知識產權。霍金斯在《創意經濟》(The Creative Economy)一書中,把創意產業界定為其產品都在知識產權法的保護范圍內的經濟部門。知識產權有四大類:專利、版權、商標和設計。霍金斯認為,知識產權法的每一形式都有龐大的工業與之相應,加在一起“這四種工業就組成了創造性產業和創造性經濟”。相比而言,文化產業更為廣泛,創意產業則專指通過知識產權開發和運用的那一部分。比如電影院、書店、畫店、印刷廠、大劇院、電視臺、互聯網等都屬文化產業,他們經營文化產品,提供文化服務,但不能算文化創意產業,唯有構成知識產權的,如電影制片、出版、作畫、文化演出、電視節目制作、動漫制作、互動遊戲軟件制作等等,能形成知識產權的那部分,才能稱為創意產業。 

文化創意產業正是文化產業的源頭與原動力,也是基礎與主干。正因為如此,一些城市把創意產業(或“文化創意產業”)作為文化產業的局部在使用,從而使“創意產業”成為“文化產業”發展浪潮中的差異化戰略。

 

3、“創意產業”是對“文化產業”的超越。

 

“創意產業”對“文化產業”的超越,首先在業態重心的超越上。“文化產業”重心在精神產品的生產與消費上,物質材料是載體。“創意產業”雖然很大一部分也是精神產品的生產與消費,但除此之外,有一個重要的區別就在於“創意”與第二產業的結合上,即“創意產品”首先不是精神產品,而是服務於、附加於物質產品的附加文化價值部分,如工業設計、服裝設計等。從理論上說,文化產業、創意產業都有科技與文化融合,與三大產業都密切結合的特點,但是創意產業無疑走得更遠,程度更深,體現這些特征的業態更豐富,更具體。正是在這樣的意義上,“創意產業”有其另立門戶存在的必要性。如上海市委宣傳部的榮躍明在《超越文化產業:創意產業的本質與特征》中說:“創意產業的內涵超越了文化產業的內涵,這一概念為我們把握世界產業發展演變新動向提供了新的觀察視角,同時也啟示我們在落實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實現中國經濟跨越式發展戰略時,首先應當從更新產業觀念入手,在全面分析比較的基礎上,調整跨越式發展戰略的具體實施路徑,特別是通過打造中國的創意產業,以整個產業來集聚和整合中國現有的處於分散狀態的科技、人才、品牌、管理、設計、自主知識產權等價值鏈高端要素資源,以中國自己的創意產業來引導整體經濟實現兩個轉變和跨越式發展,力爭在較短時間內扭轉中國在國際分工體系中的不利地位。”[2]如此的“創意產業”無疑在整個產業結構中更具有關聯意義,中國發展創意產業首先是一種產業升級的必然選擇。發展“創意產業”對中國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尤其具有戰略意義。正因為如此,從價值取向上講,中國的“文化產業”更注重綜合價值,特別是政治與文化價值,而中國的“創意產業”則明顯更聚焦在經濟價值上。英國等發達國家的創意產業是在工業化和城市化完成之後發展起來的,所以英國更加注重文化、體育等精神領域的開發與建設,是為英國打造文化帝國服務的產業結構。但是中國,包括上海、北京這樣的領頭城市,都還未完成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所以中國“創意產業”的重心有所不同。如上海強調:發展創意產業要為上海的“科教興市”主戰略服務,為二、三產服務,為“兩個優先”的產業發展方針服務,為產業結構調整和結構升級服務,將創意產業融入城市文化與城市建設之中。北京市也明確提出:“以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為新引擎,推動首都產業升級”。


“創意產業”對“文化產業”還有發展階段上的超越。


“文化產業”的提法是對“文化工業”批判理論的超越,對“文化工作”理論的超越,是在中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國家地位穩步上升的歷史時期的國家文化戰略概念,強調改變計劃經濟時代的文化觀念,為文化注入市場理念,將“文化”與“生產”、“消費”結合起來。相比於歷史上的傳統觀念,“文化產業”無疑具有現代性。

“創意產業”是在此基礎上的再超越。“創意產業”的發展以一般文化產業的高度發展為基礎的。“創意產業”作為“文化產業”的高端,是與高科技、高文化緊密結合的新興產業,其生產與消費都比一般文化產業具有更高的要求,“創意產業最適合在那些已經完成了現代化活正在進行現代化實踐的國家和地區生根開花。事實證明,只有這些國家和地區才具有相對較高的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是決定創意產業體系新陳代謝、自我造血的關鍵。”[3]按照這樣的理解,作為城市文化戰略,“創意產業”是對一般城市“文化產業”的超越,是根據個別城市化、現代化水平較高的城市的具體的市情,在“文化產業”總體原則下的具有一定前瞻性、超越性的文化、科技發展戰略,是按照現代化乃至後現代化城市的要求,按照國際城市競爭的要求,凝煉發展重點的一種抉擇。

 

“創意產業”也是對“文化產業”形象上的超越。

 

“文化產業”之“文化”在人們的語用習慣中對“歷史”對“過去”有更多暗示。而“創意產業”偏重於今日之創造,核心價值在“今”,在於“新”。英國是第一個提出“創意產業”的國家。為了改變在世人眼中的老朽沒落帝國的舊形象,重塑其在發達市場經濟國家中的核心競爭力和時代強者的行動,英國在1997年布萊爾工黨上臺時,就迫不及待地提出了“新英國”計劃,其主題就是發展“創意產業”。為了改變英國在中國年輕一代心目中古老、保守、傳統的形象,表達一個充滿創造性與革新精神的新英國形,2003年開展了“創意英國”的全球巡展活動。英國駐華使館和英國文化協會在中國北京、上海、廣州及重慶等地也舉辦了“創意英國”系列活動。這是英國政府在海外組織的最大規模的宣傳活動,涉及文化藝術、科技發明、商業貿易、教育、環境等各個方面,而其中文化藝術項目是最為豐富的,它的主題就是從商業、藝術、科技、教育等各方面塑造開放的、包羅萬象的、充滿創造性和革新精神的現代英國形象。在許多城市,“創意產業”都是城市舊區復蘇、城市復興的“點金術”,具有推陳出“新”的功能。耐人尋味的是,中國發展“創意產業”最為積極的城市中,上海與深圳就是最為典型的“新”派城市,而“老派”的北京,則在“創意”之前加上了“文化”二字。

Views: 7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