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一帶一路帶來軟實力發展新契機

近年來,“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和推進為中國軟實力的全面發展帶來新的契機。伴隨一個個沿線項目的生根落地,國際上有關全球發展中“中國標準”、“中國方案”、“中國話語”的討論日益增多。作為中國為當前全球平衡發展和區域合作提供的新思路和新框架,“一帶一路”要求新時期的中國軟實力建設加大對外工作力度,全面樹立中國作為軟實力大國的國際形象。


軟實力概念的提出


在信奉權力政治和實用主義外交的美國,“軟實力”概念的出現有其深刻的歷史和國際背景。1987年,保羅·肯尼迪在其著名的《大國的興衰》中發出警告:美國正重蹈歷史上霸權國家的復轍,被過度的軍事擴張耗盡精力,將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對此,約瑟夫·奈提出不同看法。他認為,美國的力量並沒有衰落,而是正在經歷權力結構的轉型。奈認為,除了經濟和軍事實力之外,美國還擁有文化、價值觀、外交政策等諸多無形“資源”。作為“權力的第二張面孔”,軟實力與硬實力同等重要,是確保冷戰後美國霸權持久地位的重要源泉。

現實中,二人的論斷分別說對了故事的一半。一方面,美國霸權並沒有徑直走向衰落,反而借助高科技產業和全球大市場發展為一個超級大國;另一方面,實力膨脹的美國也沒有將“軟實力”真正放在心上,而是在國際關系中越來越明顯地采取單邊主義、先發制人、軍事優先等強硬手段,使美國實力嚴重受損,國際形象也急劇下滑。在此背景下,奈吸收蘇珊·諾瑟爾的觀點,提出運用“巧實力”進行對外戰略轉型,幫助美國擺脫戰略困境。2009年,時任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將“巧實力”納入其外交政策,綜合運用外交、政治、法律和文化等各種手段,周旋於歐洲和亞洲各國。

可以看出,軟實力概念在美國的提出,一是由於美國實力的相對衰落,二是出於對美國霸權的巧妙護持。美國雖不設文化部,卻有一整套無形的文化發展戰略,它們滲透於美國政治、經濟、外交、軍事等方方面面,早已培育出一個極富軟實力的社會。因此無論對學者還是政治家來說,軟實力都是一份給定的“菜單”,是美國對外戰略盈縮的政策“選項”。它在美國全球戰略推廣和美國國際形象維護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值得我們從中借鑒。

自1992年首次出現在國內語境以來,軟實力研究在中國蓬勃發展,並大致分化為兩種研究路徑:一方面是圍繞權力理論,特別是軟實力與硬實力的關系展開研究,關注中國軟實力發展的優勢、缺陷、目標與發展路徑;另一方面則聚焦於文化的核心地位,派生出“文化軟實力”概念,實現其中國語境下的本土化改造。

2007年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命題後,對內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對外增強國家親和力和影響力,成為中國文化軟實力的兩大目標。近年來,隨著中國的快速崛起,中國軟實力的“外吸”水平與硬實力相比已大不相稱,甚至會在一定情況下束縛硬實力的進一步提升。因此,重視軟實力的對外向度,加強中國國家軟實力的整體水平,在當前乃至未來一段時期內,具有緊迫的重要性。


軟實力發展的新契機


2013年,中國向世界發出共建“一帶一路”的合作發展倡議,得到眾多沿線國家的熱烈響應。三年多來,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以不同方式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中來,形成了廣泛的國際合作共識。如今,在早已走向全球的中國制造、中國資本、中國技術等硬實力以外,人們開始關注中國可能為世界提供的中國文化、中國思想、中國智慧等軟要素。可以說,這是對中國數十年來埋頭發展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巨大肯定,也是“一帶一路”為中國軟實力全面發展帶來的新契機。從整體上看,文化、思想和民心建設是新時期中國對外軟實力建設的三個重要支柱。

首先,文化是“一帶一路”的應有之義。自古以來,中國的世界形象就是文化之國、禮儀之邦。通過陸上與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儒學、漢字等曾廣泛傳播於東亞、中亞乃至歐洲國家,同時印度、埃及和伊斯蘭文明中的哲學、藝術、宗教等也由此進入中國。因此,歷史上的絲綢之路代表著沿線各國人民文化交流、文明交融的共同歷史記憶,是中國等古老文明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源泉。

近代以降,西方文化長期占據“文明高地”,如今,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的啟程,正是要肩負起使全球文明向著平等、互鑒、多樣、融合方向發展的歷史任務。從文化交融的歷史經驗中尋求借鑒,建設新時期的“一帶一路”,將成為當代中國軟實力發展的重要契機。

其次,思想是“一帶一路”的百年之基。中華文明崇尚“和合”。它蘊含著天人合一的自然觀、協和萬邦的國際觀、和而不同的社會觀和仁義兼愛的道德觀。可以說,中國傳統思想底蘊中包含著人類共同的文明價值和精神理念,當這些思想精華與全球時代精神相契合時,必將開創一派新的國際秩序景象。

當代世界多中心的競爭與合作成為國際關系主流。“一帶一路”所倡導的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發展理念,正是中國古代“和合”思想的當代體現。因此,在當前國際社會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充滿期待,平等互利、協同發展成為國際合作主流的時代背景下,中國的軟實力發展可謂恰逢其時、指日可待。

再次,民心是“一帶一路”的點睛之筆。正是在當前全球經濟增長乏力、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擡頭的形勢下,中國向世界發出共建“一帶一路”的國際合作倡議,倡導實現以歐亞大陸為基礎的廣大第三世界的互聯互通,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為民心相通搭橋建路,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如此廣闊的地域內開啟一場浩大的“民心工程”,調動起沿線國家人民的積極性與創造性,既是時代賦予中國的責任和使命,也是中國軟實力建設與發展面臨的全新挑戰。


軟實力建設需處理好三個關系


國家軟實力建設是一項龐大、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國家政治、經濟、外交、文化、社會等方方面面的統籌規劃和通力配合。在當前“一帶一路”倡議深入推進實施的背景下,展開我國軟實力全面發展建設工作需特別注意處理好以下三個重要關系。

一是要處理好對內與對外的關系。如上所述,中國文化軟實力建設有“內凝”與“外吸”之分,過去工作中又常常以“內凝”為主,“外吸”為輔,建設重點有所側重。如今,“一帶一路”倡議為中國軟實力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在打造國家主流文化、凝聚國內價值共識的同時,將中國堅實的文明內核和豐沛的文化資源建設為某種體現中國文化持久繁榮的“文化力”,充分展示中國文化的對外吸引力和影響力。

二是要處理好歷史與現實的關系。“一帶一路”從古代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繁榮發展的歷史中來,到建設面向21世紀的亞歐大陸文明中心的未來中去,其目標是“復興”而不是“復古”。因此,“一帶一路”背景下的中國軟實力建設,既要站在歷史的高度思考問題,又要擺脫歷史慣性思維的束縛,真正把握住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之絲路精神的時代內涵。

三是要處理好民族與世界的關系。不可否認,中國是古代絲路之上重要的文明發展源泉,是當代“一帶一路”共建倡議的發起者和推動者。但無論是古代還是今朝,絲綢之路的和平、暢通、繁榮、文明,無一不由絲路沿線各國人民共同創造與傳承。特別是在當代,在文化、思想、外交這類軟實力建設領域,更要特別謹記“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堅持平等協商,尊重自主選擇,切實與沿線各國、各族人民共同奏好“一帶一路”建設的協奏曲。(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海疆智庫)

Views: 48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