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這部影片,20餘位專家學者齊聚京城

文 | 李霆鈞

編輯 | 老 貓

11月24日,由北大博士導演畢志飛自編自導的青春電影《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在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舉辦了觀摩研討會。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主任孫向輝,中國電影家協會分黨組副書記許柏林,著名電影評論家趙葆華等20餘位影視界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就影片的題材立意、藝術手法、現實意義展開了討論。

北京大學影視戲劇研究中心主任陳旭光與《中國電影報》社社長皇甫宜川共同主持了研討會。

孫向輝表示,在中國電影如今的發展情況下,所有從事電影研究工作和電影歷史保存工作的人,都對青年電影創作者充滿了敬意。正是因為大家的不懈努力和追求,才有了今天多樣的電影創作形態。

電影《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聚焦當下年輕人中的特殊群體——各大院校表演系的帥哥靚女,講述他們初涉演藝圈、飽嘗酸甜苦辣的故事。在畢志飛的鏡頭下,影片不避諱現實生活中的陷阱和誘惑,用青春傷感的筆觸,猛批娛樂圈潛規則,揭示了明星背後不為人知的艱難。

導演畢志飛

與會專家在觀影后,對這部新銳導演的處女作給予了高度評價。

許柏林表示,電影《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是一部至真至純的影片,它的內容深刻揭露了商業社會對人生價值的扭曲。但影片最終告訴我們曲而不折的人生價值,要從斷裂性、毀滅性的擠壓當中「活過來」。

趙葆華認為,與傳統國產青春片相比,《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摒棄了青春奢華的時尚路線,影片的基調積極、健康、向上,主人公曆經各種滄桑之後,都回到了人間正道,唱響了這個時代最昂揚的主旋律。

當下,社會上對娛樂圈有很多看法,八卦媒體不斷放大,各大藝術院校招生也都成了新聞熱點。專家談到,電影《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不迴避社會熱點與矛盾,展示了藝術院校的生活原態,體現了直面真實的創作態度。

目前,電影《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已走訪了11所高校進行試映,獲得好評無數。據統計,平均每場試映,觀眾的歡笑聲竟超過百次,並有很多人感動落淚。

此次專家在觀摩影片後,同樣對這部擁有18位主演、11條敘事線索的「史上最難拍青春片」給予了高度認可。專家認為,《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採取群像式的表達,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青春旋律,組成一個和弦,傳達著關於青春、愛情與夢想的主題,渾然一體,色彩紛呈,同時不駁雜。

專家還指出,《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是畢志飛經過10年磨礪,自編、自導、自演的作品,堪稱一部完美詮釋「工匠精神」的電影佳作。

今年春季檔以來,電影市場增速放緩,業界和觀眾都呼喚有品質的國產電影問世,觀看影片後,專家也期待該片能夠在市場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與眾多電影一起為電影市場增光添彩。

專家發言摘要(按發言順序整理)

許柏林(中國電影家協會分黨組副書記)

一部至真至純的青春片佳作

從思想性上看,這部影片把生活當中的現實「剪」到鏡頭前,鏡頭流暢,故事編得很好。片中18位演員的性格表達得很到位。如果創作者沒有生活、沒有思想、沒有藝術功力的話,很難做到。

這是一部至真、至純的影片,它的內容無情地揭露了商業社會對人生價值的扭曲。但是,但影片最終告訴我們曲而不折的人生價值,要從斷裂性、毀滅性的擠壓當中「活過來」。

電影《純潔心靈》用現在年輕人的鏡像方式來表達,一點都不造作,每一個鏡頭都很給力,每一句台詞都很到位。男孩站在岩石上要自殺的時候,女孩說「文老師讓我來看你」,又加了一句「我在這兒看了你一夜了」,表現得很到位。各種情感的表達很有縱深感,內容很堅實。

影片最值得肯定的是文老師的形象,樹立得非常好。在商業社會裡,他既要適應商業社會,但也要堅守他的人生價值,畢志飛的表演非常出彩。


趙衛防(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所副所長)

創作者具有較強的敘事功底

在當下青春類型片質量下滑的時候,《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給了我們不少啟示。這種表現主流價值觀、表現正能量、青春類型的影片,是新主流影片的一種。中國電影發展遭遇增長放緩的情況,這種新主流大片對產業的持續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影片採用的是多視點敘事,開始確實給人比較零亂的感覺,但隨後不斷引入新人,不斷引入新的故事。正是由於這樣的不斷引入,它才能產生敘事上的張力,讓觀眾想知道主人公到底是怎麼回事。到最後,所有的「亂」慢慢地歸攏到一起,越看越棒。影片所有的敘事都是有頭有尾的,都是非常精彩的,詳細刻畫了不同的人物性格。這也顯示出了創作者比較強的敘事功底。

另外,影片的章回體的敘事方式,章節的題目起得特別好,特別接地氣,特別適合當下主流觀眾的網絡特性。

趙葆華(著名電影評論家)

別樣表達的青春夢想

《純潔心靈》給2016的中國銀幕帶來了新氣象,吹來了一股清新之風。

首先,《純潔心靈》不同於趙薇的《致青春》,不同於郭敬明的時尚青春片,也不同於《匆匆那年》和《同桌的你》。畢志飛採用群像思維,我把它概括為多聲部結構,每個人物都有一個青春的旋律。

多聲部結構的眾多人物組成了一個和弦,呈現的是關於青春、關於愛情、關於夢想的基本主題,使這個多聲部結構渾然一體、色彩紛呈,但又不橫向爭執。我很擔心這種電影走青春奢華時尚路子,《純潔心靈》避免了這樣的現象,文老師成為了多聲部結構中的主旋,積極、健康、向上,使作品有了一種時代的旋律。

現在電影市場上有很多娛樂狂歡的重口味,而《純潔心靈》讓觀眾看到了別樣的青春、別樣表達的青春夢想。既有青春氣息,既有時尚美感,又有青春的引領力,還有對積極健康夢想的守望。


陳曉雲(北京師範大學新媒體研究中心主任)

用散點透視的方式描繪夢想

一個身處演藝圈的創作者呈現一個演藝圈的故事,表面上看容易,實則是很困難的事情。這部影片非常出彩的地方,也是導演核心要表達的,就是「夢」。導演用了散點透視的方式,講述一個群戲,一個關於夢想的群戲。

電影的主題是關於夢,在電影之外何嘗不是導演帶著一群人追夢的故事。學電影的是少數的,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人到演藝圈裡來,大量的從業人員依然還是畢業於專業院校。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畢業於專業院校的人才,創作出更多優秀的電影作品。


高小立(《文藝報》藝術評論部主任)

「逐夢」路上要保持「純潔」

大家都在說演藝圈很殘酷,對學演藝的孩子來說也非常殘酷。很多家長想讓孩子從小就一夜成名。他們在學校里,為了表演專業,丟了很多文化課。他們走向社會以後,擇業的路徑是非常狹窄的。

我在想,電影《純潔心靈》結尾的,是否應該是非常冰、非常沉重的?我後來否定了自己。影片還是要給這些孩子一個希望,給他們一個信心和未來。電影的全名叫《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實際上是從純潔到逐夢,再到純潔。學生在逐夢的過程中遇到了各種挫折和社會醜惡現象,有的是他們想得到的,有的是想不到的。但是,他們最後還是回到了「純潔」。

無論這個社會怎麼樣,都要堅定自己、堅守自己,有一顆純潔的心靈,這是電影對社會很好的引導。


王海洲(北京電影學院圖書館館長)

充滿時尚性和青春感

觀看完電影後,最突出的印象就是充滿了時尚性和青春感,寫了一群20歲左右的大學生的故事。影片從敘事、視聽語言、影像、結構各個方面都突出了人物的個性。這既是表現對象的需要,也是針對當前觀影的大氛圍,導演調用了各種各樣的視聽元素,突出它的時尚性、青春感。

影片採用了一種群像的塑造方式,對一個班級整體的生活狀態和學習狀態進行了還原。同時,該片利用了中國傳統的白描方法來塑造這些人物。因為時間有限,將近20個人物,在90分鐘裡,每個角色要給上幾分鐘的時間,要把人物立起來,給編劇和導演帶來了很大的挑戰。但是,影片堅守了自己的特性,也達到了目的。

不迴避社會矛盾也是影片的一個特點。因為現在社會上對娛樂圈有各種各樣的看法,八卦媒體又不停地放大,對藝術院校的生活狀態有大量的想像,尤其是每年以後春節以後的招生季,成為群眾過完春節以後第二次快樂的高峰點。影片對這些問題沒有迴避,通過導演的視角和社會觀察展示了藝術院校的生活原態,這是直面生活、直面行業、對現實的堅守。

李洋(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

一部「關於電影的電影」

《純潔心靈》是一部很特殊的電影。在我的理論系統里,它是關於電影的電影。最近幾年,中國電影業有很大的變化,加速了工業化的訴求。中國電影市場在不斷放大,召喚更多的人到這個產業當中來。這跟美國30年代的情況是非常像的,在市場極速放大的時候出現了一些比較深刻反映電影行業創作的作品。這些出發點都是相似的,圍繞一個善良的主人公進入電影行業當中的遭遇,表達一種深刻的、對行業內在的反思。

正在熱映的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的噱頭是120楨,這背後還有一個沒有出來的願望,就是「挽救電影」。在流媒體影像無處不在的時代,電影的優勢消失了。我們如何面對電影,如何把電影從危機當中拯救出來,這是每一個電影創作人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純潔心靈》從某種角度來講也在提示我,吸引更多的人投入到這個行業,要做的事情不僅僅是讓他們為這個行業表面的繁榮所吸引,更要考慮如何用自己的行動來挽救電影。


張國濤(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現代傳播》編輯部主任、中國高校影視學會秘書長)

具有紀實色彩及揭秘性

電影《純潔心靈》的十幾個學生,每個人的經歷都不一樣,但每個人進校之後的經歷也是大同小異。大同小異就是都遭遇了「潛規則」的問題。可以說這是一部「自黑」的電影,也可以說是有一點紀實色彩的揭秘電影。拍一部電影,得有衝突,得有矛盾,才能吸引人去看。

電影展現了「逐夢演藝圈」的問題,但放棄了整個班或者是集體逐夢的機會。實際上,如果故事前面有很多負能量的話,可以通過如何集體完成一部畢業大戲來緩解,會更加飽滿、更加完整。


唐金楠(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

釋放了對當下現實問題的正向容量

電影《純潔心靈》很有思想和力度,我們提倡有思想、有力度的作品,讓大家看了不是哈哈一笑,而是帶有背後有思考。導演畢志飛選取了矛盾性很強的主題——表面光鮮,但很容易被人詬病的行業。

好萊塢大片說到底都是講很簡單的觀點,用很人性的方式來講。從這一點上看,《純潔心靈》讓我看到了他的努力,也看到了電影表達的核心。觀影后,我想起了很多別的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死亡詩社》,這些電影釋放了對當下現實問題的正向容量。

在商業操作上,《純潔心靈》體現了的一種衝勁,畢志飛整合了很多的社會資源,實屬難得。


王純(《電影藝術》編輯部主任)

創作者身兼多職,很有才華

一般來說,青年導演的處女作基本上都是低成本,身兼數職也是屬於常態。一個導演要在劇組裡包攬很多的工作任務。對於這部電影來說,畢志飛身兼編、導、演、出品、美術指導、剪輯指導及主題詞的作曲、作詞……可以體現出這個導演很有才華,把這些工作全部扛下來。

創作者身兼多職,要平衡藝術思維和商業思維。藝術創作一定是感性思維更多一點,更加忠於內心。但是,製片人的理性思維更強一些,一定要很理性地判斷這個市場。在這種情況下,畢志飛完整地把握了影片的藝術品質。


劉藩(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所副研究員)

非常規的特殊題材電影

這部電影的主題很好,陽光、積極,充滿正能量。在營銷上可以打出「正能量」的主題,倡導正道直行的人生追求。同時,影片的表現方式打破了傳統的方式,人物很多,畫外音很多,視點很多,不能用常規的電影藝術規律去判斷。

在接下來的營銷中,我建議不要打出「青春牌」和「紀錄片牌」,當下青春電影逐漸唱衰,而紀錄片的市場容量有限。反而可以打出特殊題材電影的牌,對於大多數的普通觀眾而言,明星、表演、演繹圈的這些事會激發他們的好奇感。所以,突出追逐明星夢、表現明星成長、明星追求藝術的特殊題材,會有更強的吸引力。


左衡(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文化研究室副主任)

將敘事散點串起來之後是「整體感」

描寫校園影視圈的電影,肯定追求的是時尚感,肯定要「養眼。這在註定了《純潔心靈》在敘事上是極簡的,有散點也是正常的。但可貴的是,在散點之後,每一個散點都成為一個小的焦點,對這個人物進行小小的聚焦,無論是造型,還是事件,甚至是語言、形象上,都要「聚這一下」。就像《緋聞女孩》的寫法,每一口都是重口味,串起來之後是整體感。

同時,《純潔心靈》展示了校園、師資、課堂、學生,肯定會走群戲的路線,因為每個人都要在電影中得到一定的表現。這部影片對學生今後的演藝道路是非常有幫助的。


皇甫宜川(《中國電影報》社社長)

與「網生代」觀眾實現了對接

電影《純潔心靈》充滿了正能量,導演希望將主流價值觀和觀賞性進行結合,讓更多的年輕觀眾得到某種認同。關於影片創新的敘事方式,這種嘗試一定會為畢志飛導演以後的創作提供可以汲取的經驗。一部影片與所有的觀者做交流的時候,這樣的經驗是非常寶貴的。

同時,導演畢志飛在後期上投入了很大的精力,盡力彌補前期拍攝的遺憾,並提升藝術水準。

作為年輕的導演,畢志飛的成長過程一定是和網際網路緊密結合。這部影片產生了兩種可能性,如果更加貼近紀實,它對現實的關注,以及事件性的、群體性的人物浮光掠影的表達會更加出彩。那麼,我們怎麼讓年輕人更多的觀看影片?影片採取了一種特別簡短的方式,包括幕間休息,都和我們討論的話題性有關,也和「網生代」觀眾實現了對接。


陳旭光(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北大影視戲劇研究中心主任)

不忘初心,具有社會批判性

畢志飛的北大博士論文答辯,我是答辯組的主席,他的博士論文是「馬丁·斯科賽斯導演研究」。可以說他是非常有誠意和想法的青年導演。

觀眾可能想像不到這是一部中小成本的影片。從走過的十多個高校的觀影效果來看,中學生、大學生對這部電影的接受度很高,反響非常熱烈。影片接地氣的社會批判性,不忘初心這樣一種正能量的表現,以及結合揭秘行業性質的內容表達,會激發很多觀眾的觀影興趣。(原載 每日頭條

Views: 11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