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龍《地理的故事》(63)

亞洲西部高原

在帕米爾高原之西,巍巍的高山構成了一系列高原,高原不斷地向西伸展過去,直達黑海和愛琴海。

這些高原在人類歷史上發揮過極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對現在的讀者來說,它們的名字並不陌生。先掂最重要的那部分說說。除非西方人種學家作出了錯誤的推斷,否則,現代西方人所屬的人種正是在印度河與東地中海之間這些高原和河谷之中孕育出來的,而且,人類文明的起點也是在這個地區。人類正是在這個地區掌握了科學的基礎,在這兒建起了人類道德規範的首要規則,而這些規範把人和動物本質地區別開來了。

自東向西,首先看到的是伊朗高原。這是一片鹽堿沙漠,處在群山的懷抱之中,海拔在3000英尺以上。盡管北靠里海和卡拉庫姆沙漠,南臨波斯灣和阿拉伯海,但是, 伊朗高原降雨卻很稀少,以致整個高原沒有一條河流值得一提。幾條不起眼的小河出現在俾路支地區———一個從1887年起就被英國占領的地區,最後匯入了印度河。當年亞歷山大大帝的軍隊在從印度返回歐洲的途中,因為缺水,而全軍覆沒於此,所以,這里的沙漠讓人聞風喪膽。把俾路支地區同印度隔開的是吉爾特爾山。

幾年前,阿富汗新任統治者在歐洲極為張揚,一路招搖過市,出盡了風頭,一度引起了轟動。赫爾曼德河是阿富汗的一條重要河流。這條河從帕米爾高原向南延伸的一座大山———興都庫什山發源,最後在伊朗與阿富汗邊境上的錫斯坦鹽湖之中消失了。與俾路支地區相比,阿富汗的氣候要好得多,而且,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阿富汗都更加重要。從印度至北亞及歐洲的古代商道必須穿過阿富汗中部。這條古商道從阿富汗西北邊疆的首府白沙瓦通往首都喀布爾,再翻越著名的開伯爾山口,橫跨阿富汗高原,直達西部的赫拉特。

為了爭奪在阿富汗的絕對控制權,大約五十年前俄國與英國開火交戰。而阿富汗人也正好人人都是剽悍兇勇的戰士,於是,盡管那些南來北往深入阿富汗的人本身並沒有惡意,但也不得不更為小心翼翼。第一次阿富汗戰爭在1838—1842年爆發了,它給世人留下了幾乎無法磨滅的印象———幾個英國人跑回去報告,由於他們想把一個不受人民歡迎的領袖強加給阿富汗,結果阿富汗人把和他們一同去的其余英國人全部殺光了。此後,英國人進入開伯爾山口時總是小心謹慎,如履薄冰,如臨深淵。1873年,俄國人占領了希瓦,朝塔什干和撒馬爾罕推進,這時,英國人擔心有朝一日,他們清晨一覺醒來,俄軍在蘇萊曼山那一邊軍事演習的槍聲就會傳進他們的耳朵,於是,英國軍隊也被迫朝前開進。最後,沙皇派代表前往倫敦向尊貴的女王政府保證,女王派代表前往聖彼得堡向尊貴的沙皇政府保證,自己在阿富汗的舉措無半點私欲,相反,而是一個值得尊重和頌揚的善舉。為了一個了不起的計劃,英俄工程師正在努力工作,他們要建造鐵路,幫助未開化的阿富汗人直通海洋,去擁抱西方的文明。

不幸的是,這個宏偉的構想因世界大戰而破產了。俄國人的勢力一直延展到了赫拉特。如今,你能從赫拉特坐火車動身,取道土庫曼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的馬雷,抵達里海之濱的克拉斯諾沃茨克港,再乘船去巴庫和西歐。另一條路線是從馬雷經過烏茲別克共和國的布哈拉和浩罕,最後抵達巴爾克。誰又能想到,坐落在巴克特利亞古國(中亞古國名。中國史書稱大夏。位於今阿富汗北部。居民屬波斯人。公元前3世紀末至前2世紀初國勢強盛。公元8世紀為阿拉伯人所滅———譯者註)巨型廢墟中央的巴爾克,在3000年前,竟然同今天的巴黎一樣重要,可如今卻淪落成了一個三流的村鎮。拜火教(又稱波斯教),這個擁有完善的道德體系的宗教運動的誕生地就是巴爾克,它不僅控制了全波斯,還拓展到了地中海地區,經過改頭換面之後,拜火教甚至還得到了羅馬的熱烈歡迎。在較長的一段時期內,拜火教始終是基督教的心腹大患。

英國人修造的鐵路從俾路支的海德拉直至巴奎達,又從巴奎達直通阿富汗的坎大哈。因為對他們在第一次阿富汗戰爭中的失敗而耿耿於懷,1880年,英國人在阿富汗大肆實施報覆。

伊朗高原還有一個地方值得註意,那就是波斯(今伊朗———譯者註)。凡事物極必反,日中則昃,月盈則食。波斯曾一度如中天麗日,而今卻是如血殘陽。昔年,波斯這個名字是繪畫、文學的最高境界的代表,是生活藝術的最高準則的代表,那時,它一定是一個魅力富余之國。公元前6世紀,波斯迎來了她的第一個輝煌時代。當時,波斯是一個泱泱帝國的中心,這個帝國橫跨歐亞大陸,東起印度,西至馬其頓,但是,她最終為亞歷山大大帝滅亡了。然而,500年之後,薛西斯與岡比西斯(指古波斯帝國國王岡比西斯二世,?—前522。他統治期間征服過古埃及———譯者註)時代的疆域又被薩桑王朝光覆了,拜火教得到了重振,恢覆了拜火教的原始面目。所有的拜火教經文被他們搜集整理成一卷,於是,大名鼎鼎的《亞吠陀》經解合刊產生了。在這片沙漠之中,伊斯法罕的玫瑰終於含苞綻放了。

公元7世紀早期,伊斯蘭教打敗了拜火教,阿拉伯人征服了波斯。如果人們確實是借助文學來認知一個國度,那麽,對一度在庫爾德斯坦和呼羅珊省之間的這片沙漠上繁榮昌盛的高雅藝術,奧瑪開陽(波斯詩人,天文學家,約1025—1133———譯者註),一個尼沙普爾做帳篷人之子的作品能逐步地展現出來。一個數學家(指花拉子密,原名穆罕默德·伊本·穆薩,780—850。阿拉伯人,著名的數學家、天文學家,其著作《積分和方程計算法》是世界上第一部代數學專著。“代數學”一詞即從此書名中一詞演化而來———譯者註)歌頌愛情的歡愉和陳年佳釀的甜美,用四行詩和代數學構造了他的全部人生。在教育的殿堂里授業解惑的是如此睿智的人物,只有那些十分完善和成熟的文明才有資格擁有。

現代人純粹出於自己的私欲,才對波斯表現出了興趣。在波斯發現了石油。對一個太羸弱、無力保護自己的國家,這是最糟糕不過的事了。理論上,任何一地的地下礦藏都應歸屬於世世代代居住在這個地方的人。然而,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成千上萬的男人女人就居住在油井附近,他們只能偶爾在那里找到一份收入菲薄的事,而蘇丹的幾個密友雖然住在遙遠的德黑蘭,卻因為擁有采油特許權而大發橫財。至於利潤,則悉數落入了那些外國投資商的腰包,而這些人認為“波斯”不過是一種地毯的名稱而已。

波斯真的不幸,她似乎是一個這樣的國家:綱紀廢弛,經綸失方,永遠擺脫不了貧困。她所處的地理位置不但未給它帶來半點好處,反而讓她深受其害。波斯不過是一片沙漠,可是,這片沙漠卻連接了東西方,溝通了兩大洲,這意味著她永遠是一個戰場,永遠是敵對雙方爭奪的目標。這不僅是波斯一國的大不幸,也是整個西亞地區的大不幸。

亞美尼亞和小亞細亞就是從帕米爾向地中海一路綿延的高原的尾部。亞美尼亞是一片非常古老的高原,位於伊朗高原的西面。這又是一個在夾縫中討活命的國家,同亞美尼亞的火山巖地表已日久年深一樣,亞美尼亞的民不聊生也積年累世了。從歐洲前往印度,無論誰都必須取道亞美尼亞高聳入雲的庫爾德山。在那些長途跋涉的旅行者中,其中肯定混雜有一些這樣的人物,他們聲名狼藉,殺人不眨眼。阿拉加茨山是亞美尼亞的最高峰,有17000英尺高,高出埃里溫平原整整10000英尺。昔年大洪水退去之後,挪亞方舟上岸之地就是在阿拉加茨山。此事必然確鑿無疑,因為14世紀時,比利時物理學家約翰·德·曼德維爾曾詳細考察了這個地方,並在山頂上發現了方舟的殘骸。但是,亞美尼亞人屬於地中海人種,是我們的近親。他們究竟是何時來到這個地方呢?我們不能確定。不過,按照最新的死亡速度,亞美尼亞人很快就會死光。這是由於僅僅在1895—1896這一年之中,就有數以萬計的亞美尼亞人被這片高原的統治者土耳其人屠殺了,而且,土耳其人還不是最殘酷的殺手,他們的野蠻還不及庫爾德人的一半。

亞美尼亞人都是虔誠的基督信徒。他們皈依基督教的年代早於古羅馬人,所以,亞美尼亞人的教堂仍然保留了神職世襲制等一些古老的體制。但在西方正統的天主教徒眼里,神職世襲制簡直是大逆不道。因此,當庫爾德的穆斯林大肆屠戮劫掠亞美尼亞時,歐洲人無動於衷,袖手旁觀。

在世界大戰期間,英軍被圍困在美索不達米亞,協約國為了解圍,就從亞美尼亞包抄土耳其軍隊的後路,於是,亞美尼亞人又一次無辜地遭了殃。亞美尼亞的凡湖、烏爾米耶湖雖可躋身世界最大高山湖泊之列,卻向來鮮為人知,這時,這些湖泊的名字也突然在時事新聞中出現了,甚至連埃爾祖魯姆,這個古拜占庭王朝的亞洲前沿重鎮,自十字軍之後也從未得到過這麽多人的關註。

當戰爭即將結束時,全世界都因亞美尼亞人而大吃一驚。帶著對所有踐踏過他們的民族的詛咒,亞美尼亞人加入了蘇聯的陣營,於是,在高加索山腳下的黑海與里海之間,阿塞拜疆與亞美尼亞加盟共和國出現了。

接下來,我們離開土耳其人以及土耳其的世代犧牲品,繼續向西走進小亞細亞高原。

小亞細亞昔日是奧斯曼大帝國的一個小小的行省,如今是土耳其人稱霸世界的一個殘夢。小亞細亞高原西臨馬爾馬拉海、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同歐洲隔海相望,北靠黑海,南抵地中海,整個南部為托羅斯山橫亙著。一條著名的鐵路線———巴格達鐵路橫貫在小亞細亞這片較矮的高原上,把伊斯坦布爾同底格里斯河上的巴格達連在一起。在過去30年里,巴格達鐵路線一直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西亞重要港口士麥那、敘利亞的大馬士革和阿拉伯世界的聖城麥地那(沙特阿拉伯西部城市,伊斯蘭教第二聖城。公元622—661年,穆罕默德曾在麥地那這個城市傳教,城內有先知寺,寺內有穆罕默德陵墓———譯者註)都在這條巴格達鐵路線上。巴格達鐵路線如此重要,所以它始終是英國與德國爭奪的對象。

英、德兩國剛剛達成協議,法國就站了出來,堅持在將來的鐵路收益中也要分一份。於是,法國取得了小亞細亞北部的鐵路控制權。由於北部的特拉布宗,一個亞美尼亞和波斯的出口港,通往西方的交通線還有待於進一步建設,所以,外國工程師就動手勘測地形,準備在小亞細亞這片古老的大地上再新築一條鐵路。雅典殖民地的希臘哲學家第一次認識到了人類的本性與世界的起源,就是在小亞細亞;莊嚴的教會為世界貢獻了堅定信仰,歐洲人因這個信仰的支撐而生活了1000年,是在小亞細亞;聖徒保羅的誕生地和他的布道救人之地,也是在小亞細亞的塔爾蘇斯;土耳其人與歐洲人爭奪地中海控制權的戰場還是在小亞細亞;一個阿拉伯駱駝騎手(指穆罕默德———譯者註)在一個破敗的沙漠小村子里,產生了要做安拉惟一的使者與先知的夢想,還是在小亞細亞。

這條新鐵路按照計劃避開了沿海地區,將阿達納、亞歷山大勒達、安蒂奧克、特里波利、貝魯特、蒂雷、西頓以及雅法———巴勒斯坦巖石海岸上惟一的港口,山區進出口貨物的主要港口———這些古代和中世紀的神秘港口都繞過去了。

正如德國人希望的那樣,戰爭一爆發,這條新鐵路線就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由於這條新鐵路是德國人用最好的設備建成的,再加上兩艘德國大軍艦停泊在伊斯坦布爾,因此,土耳其人“考慮再三”之後,還是加入了軸心國。在其後的四年中,從戰略上看,這條鐵路生正逢時。因為這場戰爭的勝負主要由海上和西線所決定,當西線全面瓦解崩潰之後,東線在很長的一段時期內仍然固若金湯。讓全世界奇怪的是,土耳其軍隊1918年的出色表現,與他們的祖先塞爾柱人(古土耳其人的一支。12世紀時在小亞細亞建立了塞爾柱王朝———魯姆蘇丹國,13世紀前期進入鼎盛時代———譯者註)相比,一點也不遜色。塞爾柱土耳其人征服了整個亞洲之後,1288年,又把他們渴求的目光射向了博斯普魯斯海峽對岸君士坦丁堡那堅不可摧的城墻後面。

Views: 8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