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龍《地理的故事》(34)

法國 應有盡有的國家

在世界大戰期間,有一些強加於人的荒誕離奇的故事,它們多愁善感,不務實事,其實,法國人並非如此。正好相反,法國人永遠能夠腳踏實地,他們是最有理性、最為殷切的現實主義者。法國人懂得,一個人只有一次生命,70歲是一個人的預期壽命。於是,他決不會浪費時間去做更高的夢想,而是盡量讓自己舒舒服服地享受現實的人生。人生就是這樣,我們要充分地享受人生!既然美食是現代人的所愛,那就讓最貧困之人也學會烹飪技巧吧。既然早在耶穌基督時代,美酒就是一個真正的基督徒的合適飲品,那就釀造最好的美酒吧。既然全能的上帝認為應讓各種各樣迎合視覺、聽覺和嗅覺的東西充滿著地球,那就不應辜負了上天的恩賜,而應充分享受這一切,因為這樣做所遵循的就是全能的上帝的意思。既然集體的力量強大於個人的力量,那就應緊密依靠這個社會的細胞———家庭,對每個人的喜怒哀樂,家庭都會負責,而為了家庭的旦夕禍福,每個人也要盡自己的力量。這就是法國人生活之中的理想一面。

但是,法國人生活中的另一面卻不那麽“理想”了。這不理想的一面也是直接脫胎於前面所講述的那些特征之中。家庭往往會把生活由風花雪月的美麗變成可怕的噩夢。無數老奶奶、老爺爺們掌握著家庭的大權,正是他們成了阻擋歷史進步的一塊塊絆腳石。為了子孫後代,節儉的美德蛻化成了慳吝、搜刮、偷竊、詐騙和勒索,甚至於蛻化到了對每一件生活必需品的錙銖必較,甚至於樂善好施也變成了一毛不拔。假如人與人之間的慷慨友善不再存在,而文明的存在也必將會黯淡無光。

總之,不論出身有多麽的貧賤卑微,任何一個法國人都抱有一種實用主義的人生哲學,這種哲學讓他能以最少的付出來換取最大的滿足。舉例來說,因為法國人清楚,人天生就是不平等的,所以他決不會去好高騖遠。如果對法國人說,每一個美國年輕人將來都有可能當上他工作的那家銀行的總裁,法國人會說:“那又怎麽樣呢?”他們可不願為了這而費力勞神呢!吃午飯花了三個小時又有什麽呢?用這三小時去賺錢固然好,可放棄了舒適和快樂就太不值得了。當然,法國人在勤奮地賺錢,他的妻兒也在賺錢,整個國家都在賺錢,但他們是在按照自己喜歡的那種方式賺錢、生活,對別人怎麽想的,他們是從不理會的。這就是法國人的聰明,這種聰明雖然不能讓法國人大富大貴,可是,同其他國家所信奉的“成功”信條相比,這種聰明更能保證人們獲得最大的幸福。

一談到大海,我都不必說海邊的居民以打魚為生。他們當然以打魚為生。他們還能干別的嗎?擠牛奶還是挖煤窯?

但是,把這個話題與當地的農業聯系在一起,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在過去100年之中,大多數國家的人口都被吸納進了城市,而60%的法國人卻仍然堅守在農村。在歐洲,能經得起長期圍困而無需從他國進口糧食的國家,只有法國這一個國家。現代先進的科學技術逐漸取代了古老的耕作方式,法國農民就不再像他們那些在查理曼大帝時代和克洛維時代的祖先一樣耕種了,法國人就徹底實現了自給自足。

法國農民個個都是地主,所以他們能夠繼續呆在農村里。他的農場可能都算不上是一個真正的農場,但是,那是他自己的農場。在英格蘭和東普魯士這兩個歐洲舊世界大國,那些不知姓甚名誰、不知身在何方的大地主們擁有著大量的田地,而法國大革命把大地主徹底地消滅了,不論他是貴族還是教士,他的田地都被劃分給了小農戶。對大地主來說,要接受這種分配形式是很不容易的,但也正是用同樣的強制手段,他們的祖先才攫取了這些土地,這又有什麽分別呢?而且,這場土地革命給整個法國創造了巨大的利益,它讓法國一半多的人口同國家的命脈息息相關。凡事有利必有弊。不過,它也致使法國的民族主義情緒過度膨脹。為什麽法國人即使遷居巴黎,也只願意同本村的人往來呢?為什麽巴黎大街小巷充斥了無數專為某一地區的人提供服務的小旅館呢?這種地方主義就是最好的註腳。為什麽法國人極不願意移居國外呢?對自己的國家已心滿意足,他又何必跑到別的國家去呢!

下面說說法國農業。因為葡萄酒的釀造,很大一部分法國就和土地牢牢地拴到了一塊。整個加龍河流域都是葡萄酒文化的服務者。加龍河河口附近的波爾多就是葡萄酒的出口中心,而羅訥河流域著名的葡萄酒出口港就是地中海岸邊的塞特。廣袤的朗德平原位於波爾多正南方,那里淤泥遍地,有踩著高蹺的牧羊人和能常年在戶外生活的羊群。勃艮第地區出產的全部葡萄酒都在第戎雲集,而蘭斯———法國古老的加冕之城,則是香檳酒的集中分裝地。

工業在糧食生產與葡萄酒釀造都不再能夠維系國民的命脈時就變成了一個新的支柱產業。古代法蘭西的帝王們不過是一群傲慢的低能兒,只曉得怎樣殘暴地壓榨老百姓,並在凡爾賽宮漂亮的貴婦們身上一擲千金。法國宮廷被他們變成了時尚與文明生活的世界中心,全世界的人都蜂擁而來,學習他們優雅的禮儀,了解吃飯同進餐的區別。在法國最後一個舊時代統治者被身首異處並扔進了巴黎墓地生石灰中的150年後的今天,全世界該穿什麽?該怎樣穿?還是由巴黎所引導。為歐洲和美洲提供了那些必不可少的奢侈品(不過大部分人還是喜歡簡單的必需品)的工業都以法國為中心,或依靠著法國,這為上百萬的婦女提供了就業的機會。那些6美元或10美元一瓶(瓶子十分小,這是我們明智地對那些我們美國不能生產的產品征稅的結果)的香水的源頭就是里維埃拉那一望無際的花圃。

後來,煤和鐵在法國的土地上被發現了。由於那些巨大的煤灰堆和礦渣堆,皮卡第和阿圖瓦也就變得醜陋晦暗。但在英國人試圖阻止德國人進軍巴黎的蒙斯戰役中,這些垃圾山居然曾發揮過重要的作用。洛林成了鋼鐵中心,中央高原也隨之成了法國的鋼鐵基地。因為阿爾薩斯能給法國提供更多的鋼鐵,世界大戰一結束,法國人匆匆忙忙把它收了回來。在過去被德國人管理的50年中,阿爾薩斯轉向發展紡織工業。由於近年的發展,現在從事工業生產的法國人占了25%,現在,他們能驕傲地聲稱,他們的工業城市從外表上看,和英美的工業城市無多大的差別,一樣乏味討厭,一樣面目猙獰,一樣缺乏人性。

Views: 7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