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龍《地理的故事》(67)

人和自然相互促進 共同發展

印度是由亞歷山大大帝發現的。但是,亞歷山大大帝雖然橫穿了錫克族的家園———旁遮普平原,跨越了印度河,卻未深入到印度腹地,而這個腹地才是真正的印度人的居住地。從那時直至今天,這些印度人一直在喜馬拉雅山與德干高原之間的那片恒河流域上生活著。直至公元1500年之後,葡萄牙航海家達·迦馬航行到了馬拉巴爾海岸,並在果阿登陸,歐洲人才因這次航行而首次揭開了這個奇異王國的神秘面紗。

一旦開通了歐洲至印度這個香料、大象和黃金寺廟之國的海上通道,地理學新知識就滾滾而來。為了滿足地圖市場的需求,阿姆斯特丹的地圖生產商不得不加班加點,玩命地干活。從此之後,歐洲人把這塊富庶的半島的角角落落都翻了個底朝天。下面對印度地貌作個簡介。

從阿拉伯海一直到興都庫什山,一路縱貫印度西北的吉爾特爾山和蘇萊曼山,這一系列山脈把印度同外界隔開了。從興都庫什山直至孟加拉灣的喜馬拉雅山,又在北部呈半環形把印度包圍起來,使印度徹底與世隔絕。

註意,在地圖上,印度與歐洲相比,她的比例被縮小了。印度的面積幾乎同俄國除外的歐洲相匹敵。如果把喜馬拉雅山搬到歐洲大陸,喜馬拉雅山就會從法國的加萊一直延伸至黑海,其中海拔比歐洲最高峰還高的山峰至少有40座,山上冰川的長度是阿爾卑斯山冰川的平均長度的5倍。

印度是地球上最炎熱的一個地區,有好幾個地方的年均降雨量保持著全球最高紀錄(年均降水達1270厘米)。印度人口為3.5億,不同的語言和方言有150種。90%的印度人仍然靠天吃飯,如果某一年降雨量不足,由於饑荒而死亡的人數會在200萬(這是1890—1900年的平均數)之上。現在,在英國人的努力之下,蔓延的瘟疫被控制住了,種族之間的混戰被平息了,許多水利灌溉設施建起來了,一些基本衛生常識(這些當然要印度人自己掏錢)也被印度人掌握了,但這導致印度的人口出生率上升了。如果人口按這個速度增長下去,勢必又會回覆到過去的貧困狀況,當饑荒、瘟疫再一次降臨,兒童的死亡率又會回升,天天從早到晚都會有人往貝拿勒撒山上運屍體。

印度主要河流都與山脈的走向平行。西邊,印度河上遊穿過旁遮普省全境,然後從北部山區沖過來,形成了一條便捷的通道,為亞洲北部那些貪婪的征服者挺進印度腹地提供了便利。恒河,號稱印度人的聖河,幾乎是一路向東流去,與從喜馬拉雅山群峰之中發源的布拉馬普特拉河匯合之後,才一起奔入孟加拉灣。布拉馬普特拉河上遊也幾乎是一路向東流來,直至受阻於卡西丘陵,才掉頭向西,與恒河很快就合流了。

印度人口最稠密的地區就在這個恒河與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域。大約只有中國還有那麽幾片地方和這里一樣,狹小的一塊土地上擁擠著幾千萬人,為本來就少得可憐的生存資料而勾心斗角。兩條大河的匯合處是一片潮濕而泥濘的三角洲,加爾各答,這個印度最重要的加工業中心就矗立在這片三角洲的西岸上。

恒河流域物產豐富,本應是一塊民殷財足的沃土,但是,由於人口長期嚴重過剩,才致使整個地區不堪重負。首先,恒河流域盛產大米。印度人、日本人、爪哇人種植水稻並非因為他們喜歡吃大米,而是由於水稻產量高。在這些以英尺甚至英寸來丈量的土地上,每平方英里出產的大米比在同樣的土地上種植其他作物的收獲要更多。

然而,水稻種植卻是又苦又臟。說臟有點難聽,但是,它的確是描述水稻種植最恰當不過的詞眼。上千萬上億的男女在泥水和糞肥中趟來趟去,也趟去了他們的大部分歲月。先在泥土中培育出水稻秧苗來,待水稻秧苗長到9英寸高時,再用手拔出來,移栽到水田里,直至收獲季節。稻谷收割完後,通過一種很覆雜的排水系統把稻田里惡臭的泥漿排進恒河。而恒河水又是那些聚集在貝拿勒撒的虔誠信徒的飲用水和洗澡水。但貝拿勒撒的信徒認為,流入了水田泥漿的恒河水是神聖的,比任何形式的洗禮都更能把人類的罪惡洗滌干凈。貝拿勒撒不僅是印度的羅馬,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

黃麻是恒河流域的另一種農作物。100年之前,黃麻這種植物纖維第一次進入了歐洲市場,成為了棉花和亞麻的替代品。黃麻是植物內莖的皮,同水稻一樣,它的生長需要耗費大量的水。黃麻收割後,先放在水中浸泡幾周,再剝除表皮,把纖維撕出來,最後運到加爾各答的工廠,加工出黃麻口袋、繩索,編織出一種印度人穿的、較粗糙的衣服。

植物靛藍是恒河流域的另一種出產。我們能從中提取藍色染料。不過,最近人們發現藍色染料還能從煤焦油中提取出來,而且比從植物中提取更經濟更實惠。

最後一種作物就是鴉片。鴉片本是一種藥物,能減輕風濕病患者的痛苦。在印度,為了耕種供養他們所需的水稻,大多數人不得不把大多數日子消磨在沒膝深的爛泥里,得風濕也就在所難免。

恒河流域平原外側的山上,原來覆蓋著古老的森林,現在都變成了茶葉種植園。具備濕熱的氣候條件,這種小樹葉的灌木才會生長,而山坡是茶樹生長最適宜的地方。在山坡,茶樹這種植物的柔軟的根莖不會為流水所傷及。

恒河平原的南部是像三角形的德干高原。高原上出產三種產品。中部主要出產棉花,也種植一些小麥。由於中部降雨量太少,饑荒經常出現。印度柚木的主要產地是德干高原的西部和北部山區。柚木質地堅硬,不會彎曲,不會變形,還不會腐蝕鐵。在鐵制蒸汽船發明之前,柚木在造船業得到了廣泛應用。如今還廣泛應用於其他行業。

德干高原的沿海地區,西邊為馬拉巴爾海岸,東邊為科羅曼德爾海岸,因為降水充沛,所以盛產大米和小米,完全能供養起沿海地區的大量人口。

德干高原也是印度惟一找到了煤、鐵和金礦的地區,但是,德干高原上的河流急流多,險灘多,不利於航行,所以,這些礦藏並未得到認真的開發。至於鐵路建設,根本就不會有人乘火車。高原上的老百姓沒有什麽有價值的產品能夠用來交易,因此,他們從不走出世世代代居住的小村莊。

科摩林角東面的錫蘭島(今斯里蘭卡———譯者註)也屬於印度半島,保克海峽橫亙在大陸與錫蘭島之間,那兒暗礁密布,為了確保安全航行,挖泥船不得不持續地工作。但是,在錫蘭島與大陸之間,有一座被人稱為“亞當橋”的橋,這是一道奇特的大陸橋,是由暗礁與淺灘架起來了的。據說,當年亞當和夏娃違忤天意,惹得上帝勃然大怒,之後,他們從伊甸園逃往塵世,就是通過這個亞當橋。根據印度人的說法,錫蘭島就是過去的伊甸園,而且,對今天的印度內陸人來說,錫蘭島仍然不失為一座人間天堂。錫蘭島不僅氣候溫和,土壤膏腴,風調雨順,物產富饒,而且,錫蘭島還遠遠地避開了印度的惡魔。印度內陸居民認為,佛教是一種神聖的精神力量,但不是常人所能企及的,所以,他們舍棄了佛教,而在錫蘭島,人們卻依然虔誠地供奉著佛祖,並由於信佛,而把至今在印度宗教中仍占重要地位的森嚴的種姓制度淡化了。

同我們通常想像的情形相比,地理與宗教的關系要密切得多。在印度這個巨型之國,宗教的影響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千百年來,在印度人們的思想觀念中,宗教一直居於絕對的主導地位。應該想什麽,人們應當說什麽,應當做什麽,應當吃什麽,應當喝什麽,都是在它的指導之下;人們不應當想什麽,不應當做什麽,不應當吃什麽,不應當喝什麽,都是在它的禁止之下。

在其他國家,人類的正常發展也常常被宗教所干預。為了表示對逝去的先人的崇敬,中國人常常把先人埋葬在南山坡上,而用以養家饣胡口的土地卻是在寒冷多風的北山坡。結果呢,人們對先人的確克盡了子孫之孝,與此同時,孩子卻有可能餓死和被迫賣身為奴。的確,一些奇怪的清規戒律、宗教禁忌以及家法族規都或多或少地會對每個民族(也包括我們)起著禁錮作用,並消極地影響著整個民族的進步。

為了認識宗教對印度的影響,我們不得不回到史前時代,至少得回到希臘人首次來到愛琴海3000年之前的那個時代。那時,達羅毗荼人,一個深色皮膚的種族居住在印度半島上。或許,德干高原最早的居民就是達羅毗荼人。雅利安人(與我們的祖先同宗同源)本來居住在亞洲中部,為了尋找更適宜的安身之所,他們紛紛離開故園。他們分成兩股,一股一路西遷,後來定居於歐洲,還漂洋過海,去了北美大陸;另一股則一路南行,翻越興都庫什山脈和喜馬拉雅山之間的山口,定居在印度河、恒河和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域,並繼續南下,抵達了德干高原,再順著西高止山與阿拉伯海之間的海岸線前進,最終落腳於印度半島的最南端和錫蘭島。

Views: 6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