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翰祥《銀海千秋》拍實景真假結合

一般影界朋友不到下午兩三點爬不起來,到了有戲拍的時候,只好發中班通告了。

以前“邵氏”的導演都是早班多,陶秦、岳楓、嚴俊、卜萬蒼和我全是早班,所以後來的張徹也和大家一樣,發早班通告。

只不過在《獨臂刀》之後,他的習慣漸漸的改了起來,通告雖然發早上九點,可是他不到下午一點不進場,所以每天拍起戲來總是過幾個鐘。

一班手足有額外的過鐘費好拿,當然沒甚麼怨言,但公司當局一研究可不大合算,於是建議張導演把通告改成下午一點,誰知水漲船高,張大導登場的時間,是“外甥打燈籠”──照舊(舅),還是不遲上四、五個鐘頭不進場,可能是“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吧!

因為《冬暖》有夜戲,所以我一變多年的習慣,改發中班通告,下午在菜市場拍戲,當然圍得人山人海,所以只好把機器朝裏打、拍拍室內和後院的戲,用繩子把布景前後的人群攔住。好在有三峽警界朋友替我們維持秩序,所以工作相當順利。

到了晚上,大家都收工了,找些臨時演員,再拍街上的夜戲。

三四天之後,看拍戲的人,覺得看“拍”電影和“看戲”根本是兩回事,擠了一天甚麼也看不到,所以也就興趣索然起來;於是做買做賣的,開車走路的,都習以為常了,任我們機器擺在那裏,看都不看一眼。

到後來,我們幹脆連臨時演員也免了,一切就地取材,真假結合。所以有人看了《冬暖》之後,驚訝那些臨時演員演得自然逼真,車輛五花八門。當然逼真了,因為那些都是如假包換的真人真事。

拍到一半,導演李行為了拍《路》,所以帶了一班美工攝影人員到三峽來看我拍戲;仔細的研究了一番之後,回到中影廠照搭了一條街道,不過制片費可比《冬暖》大多了,因為整條街都要新搭,車輛、路人都要重新組織起來,在在都要花錢。

不過他的《路》拍成之後,還真是有門有路的,街上也跟真的一樣,只是用的仍是舊方法而已,沒能巧妙的利用到實人實景。年前我看林嶺東導演的《龍虎風雲》,看他租用街道實景拍戲的方法,比之《冬暖》更上一層樓,因為《冬暖》只固定在三峽一個地方,而他卻忽東忽西,忽日忽夜,在大街小巷、在酒樓、餐館,都能拍個得心應手。

Views: 12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