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衛平:崇山峻嶺啟示我們的思想——西方文學藝術中的生態倫理精神資源(1)

對於西方文學藝術家來說,真正關注自然、找到一個與自然相持平的眼光,比起遙遠的中國同行,要經過一個更為漫長的時期。這與以"希臘-希伯萊"為淵源的西方整個文化傳統有關。即使這樣,古希臘神話中對於自然的態度還是不能忽略而值得一提。在那里,自然是神衹的居所。一方面,自然充滿了美和生機,有著金壁輝煌的海邊,沖擊著海岸的浪花陣陣,草地上盛開著艷麗的花朵,牛群在遠處的某個地方吃著青草,仙女們在這樣的美景中嬉戲、玩耍,阿革諾國王的女兒歐羅巴(後來收容她的地方便以她的名字命名),正是在這樣的溫柔姣好的場景中出場的;另一方面,自然也意味著一股強大的不可控制的力量,被用來表達強烈的憤怒、復仇、懲罰等,如海神波塞冬邀請了所有的河川來淹沒田地和草原,並用自己的三叉戟撞擊大地,這就代表了一種可怕的意志。但在這樣的描述中,至少人們是直接面對自然、用自己的直觀去接受和了解自然。遺憾的是,在其後差不多兩千多年內,自然被當做一個不受信任的對象遭到排斥,在占社會主導地位的文學藝術作品中,自然的形象基本上是缺席的。即使出現,也往往作為某種非同尋常的破壞性的、超自然的邪惡力量,如在民間故事或者莎士比亞的某部戲劇如《麥克白》中。 

在新教精神鼓勵下的十七世紀荷蘭畫家,對於畫那種很長時間擺出一個姿勢的肖像畫感到厭倦,大膽地把目光投向自然,獨樹一幟地將風景畫發展為一個獨立的畫種,從視覺上開始引進對於自然的關注和愛好。其中大海及與大海一道出現的波浪、雲彩、天空、帆船等得到了從未有過的壯觀的描繪,包括飽經風霜的樹木、林木叢生的沙丘、奔騰不息的小溪等,以及一些大量的日常生活景象如鄉間月夜、風車、土坡等,成為畫家們熱心的題材。這批奇妙的作品,對於日後人們培養起對於自然的審美眼光,發揮著巨大的啟蒙作用。

 

"回歸自然"作為一個響亮的口號,是法國十八世紀的啟蒙思想家、文學家盧梭(1712--1778)提出的。此時正值工業革命初期,西方人在科學技術上所取的的進展使得人們集體私欲急劇膨脹,自然正在淪為成為人們掠奪的對象;而對於理性的一味崇拜(包括傳統的古典主義和新興的啟蒙主義)使得人在自然面前抱有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將自然當作低於人類、從屬於人類的某個對象。盧梭的這種對待自然的立場在當時是振聾發聵的。在分析了當時人類社會的種種弊病之後,他提倡回到某種原始社會狀態,其中包括回到素樸的人性和素樸的自然。他本人經常在在瑞士和歐洲其他地方的鄉間、湖畔及崇山峻嶺之間只身旅行,沿途記下了所見的旖旎風光,在文藝界、思想界帶來了一股完全是清新之風和激動人心的氣氛。一時間,"自然"成為文學藝術家熱衷的話題,在他們的作品中描寫"自然"蔚然成風,隨處充滿了發現自然、重新肯定自然的欣悅和新鮮感,這正是由被稱之為"浪漫主義運動"所代表和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她掀開了西方人認識和恰當地對待自然全新的一頁。"自然"由此正式進入了人們的視野,並一發而不可收--對於自然的關注和種種描繪成為文學藝術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和吸引人的原因,被認為是從事創造的人們靈感的來源,並由此激發了整個社會一般人們對於自然普遍的愛好和關注。 

浪漫主義文藝運動於十八世紀後期到十九世紀中期席卷歐洲,在文學、音樂、繪畫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當然,其精神內核最早出現在文學尤其是詩歌中。由於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傳統不一樣,英國、德國、法國的浪漫主義色彩也大不相同。而且因為浪漫主義精神本身推崇個性,所以,不同的詩人、藝術家風格迥異,他們筆下的自然呈現出多種面貌。我們可以分別來談。

 

1、英國浪漫派筆下的"自然"

 

美國詩人、散文作家愛默生曾經兩次訪問華滋華斯(1770--1850),希求從他那里得到啟發,尋求思想的出路。他對華滋華斯的印象包括:"他堅持真理的純樸精神值得尊敬。"這種純樸也得自於華滋華斯始終過著一種非常接近中國古典詩人的那種平靜的田園生活。雖然那個著名的浪漫派宣言:"詩是一切強烈感情的自然流露"是他提出的,但這個天性謹慎的人實際上對自己內心是否擁有澎湃的激情可資供養自己的靈感不太在意,卻把目光轉向外部,轉向身邊的自然,尤其是自然中的詩意。與另外一些在自然中尋求超自然詩意的詩人不同的是,華滋華斯擅長賦予那些最普通、最常見的情景以不尋常的、全新的色彩,以此喚醒人們對自然的敏感,去留心平淡外表下未曾發現的新奇的美。他歌雲雀"、"夜鶯"、"水鳥"、"畫眉",吟詠"紫杉樹"、"荊樹""巖石上的櫻草"、"小支流"以及"從山後吹來的一陣大風",在詩人的筆下,這些事物或景色由於剛剛被發現而擁有了一種流光溢彩的美。在這首名為《作於一個出奇壯觀而美麗的傍晚》的詩中他寫道:

 

一切都毫無聲響,只一片

深沈而莊嚴的和諧一致

散布於山崖之中的谷間,

彌漫林間的空地。

遙遠的景象移到了眼前,

這是因為那射來的光線

有著魔力,它能把照到的

一切染上寶石般的色澤!

在我敏銳清晰的眼光里,

牛群漫步在這邊山坡上,

一架架鹿角在那里閃光,

羊群穿著鍍金的衣。!

這是你紫薇黃昏的靜謐時分! ( 黃杲 譯,這里有一個字是"火"字旁,右邊是一"斤",我的詞典里查不到這個字。)

 

與僅僅是寄情於山水、把自己的感情投射於眼前景色不一樣的是,華滋華斯在自然面前屏聲靜氣的虔敬中包含了一種深深的感激,感到自己是被賦予的,是接受著自然的無限恩惠,是被帶到這樣的美景面前而情不自禁地發出讚美,乃至感到這是一特殊的恩典":

 

……,從歡樂

引向歡樂;因為她能夠賦予

我們深藏的心智以活力,留給

我們寧靜而優美的印象,以崇高的

思想滋養我們。 (《丁登寺》,汪劍釗譯)

 

在另一首名為《寫於早春的詩句》中,華滋華斯描寫了早春時節各種鳥雀歡快地啼叫,它們"跳躍嬉戲","動作哪怕再微細,看來也都帶著極大的歡?,以及"每一朵鮮花/對自己吸的空氣都很喜歡"、"帶嫩芽的枝梢也有著快樂"。在享受如此和諧的自然景象時,某種悲哀的心情開始襲上詩人的心頭,詩人不止一次捫心自問"想起那問題就心疼:人把自己同類變成了什麽?"(黃杲 譯) 

Views: 8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