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廷嶽·台灣觀光產業轉型應讓青年與新創積極加入

我國觀光相關業者於日前 (912發起「百萬觀光產業自救大遊行」,以「要生存、要工作、要溫飽」為口號,希望政府重視陸客來台旅遊人數減少,以及觀光產業目前面臨的發展困境。然而,在此次業者遊行的訴求背後,正巧突顯我國觀光發展可能過於依賴單一客源、同質性高的問題,也引發各界呼籲我國觀光產業政策需要「轉型升級」政策,避免走馬看花的低價團行程,而應朝向重質更甚於重量的發展策略。值此我國觀光產業發展的正逢「轉型」關鍵,具體做法與配套措施更須完整構思,尤其是針對現行法規可能不利於青年與新創團隊發展之處,如提供複合旅遊服務所需的執照與公會要求、提供國際服務需有實收高資本額的甲種旅行業之限定等,更應該的重新檢視其適切性並進行調整。

細探國內觀光業者為何對於陸客人數銳減有如此大的反應?主要原因在於近年陸客來台人數快速變化,使得相關業者反應不及。依據交通部觀光局的統計,陸客來台人數在2008年後快速攀升,維持每年近60萬人的速度增加,由2008年的32.9萬人次至2014年已達398.7萬人次,2015年亦有418.4萬人次,且陸客占來台每年觀光人數超過4成,為我國觀光客最大來源,超過第24名的日本、港澳與東南亞地區。然而因過去幾年的陸客快速成長,使得業者一片樂觀預期、不斷加碼投資,但同質性高反而造成殺價競爭搶客,充斥主打不需3000元人民幣 (新台幣約15,000)的「八天七夜環台之旅」,因而降低來台旅遊品質、不斷傳出旅遊意外,甚至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因此當今 (2016) 5月份以來陸客來台人次呈負成長,其中以觀光團旅客縮減三成,更加凸顯我國觀光業者承接團體旅遊的發展瓶頸。

實際上透過交通部觀光局的報告,可知我國近年在發展觀光產業的成果展現,是衝「量」的努力表現,而非「質」的進化。觀察我國觀光收入總金額的變化,由2013年的214.73億美元 (約新台幣6,389億元提升至2015年的257.29億美元 (約新台幣8,190億元),來台旅客人次也由2013年的801.63萬人次增加至2015年的1,044萬人次。然而,就衡量旅遊「質」的指標-「來台旅客的每人每日消費額」的變化來看,卻是從2013年的224.07美元下滑至2015年的207.87美元,卻已現隱憂,也凸顯我國觀光產業轉型之必要性。

世界各國越來越重視旅遊品質的提升,尤其隨著觀光旅遊的資訊與服務逐步完善,全球民眾對於旅遊的消費習慣也開始轉變,觀光市場因應新型態的需求也衍生出多種創新、客製化的服務。我國已有不少青年與新創業者投入此種新型態旅遊業的發展,強調在地且獨特的深度旅行,發揮青年與新創的熱情與創意,如原住民部落的古道與森林巡禮、花東美景的溯溪或賞鯨之旅、綠島蘭嶼的浮潛體驗等。不僅成為近年促使自由行快速成長的重要觀光服務,也提供青年與新創團隊能發揮利基並結合在地文化、歷史、產業等地方特色,進而可創造就業機會並帶動地方產業發展,一舉數得。

然而,目前在觀光產業的相關法規卻有許多未能與時俱進之處,使得我國青年與新創事業發展備受限制,無法發揮創新能量。如我國針對同時提供「兩種以上」的旅遊相關服務(例如旅遊導覽結合接送服務、住宿服務結合行程安排等)之業者,即會被視為旅遊業者,然而我國法規將旅遊業列為特許行業,因此執業必須申請執照並加入公會繳交會費,才准予業者投入發展,否則即被視為違法經營。因此即便已有旅遊業者積極發展我國地方旅遊的電子商務平台,卻礙於法規限制而難以整合與串聯具深度與特色的地方青年與新創團隊。

此外,若業者欲提供國際化的旅遊服務,則必須申請甲種以上的旅行業執照,而我國交通部所修訂的旅行業管理規範第一章第11條第1點條文說明,甲種旅行業者之實收資本額需達600萬元,如此高額的標準對於我國的青年與新創團隊發展相當不利,亦難以利用民間的創新與活力來吸引多元與高值的國際旅客。然而過往的法規主要考量旅遊風險控管的概念而設立資本額的高門檻,但隨著數位經濟時代來臨,跨領域整合與產業模糊化成為無可避免的發展趨勢,因而政府應更有彈性的促使青年與新創團隊加入觀光產業,如開放自組聯盟、串連相關服務的平台服務等。(2016/09/26 台灣經濟及研究院)

Views: 16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