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火成巖的產狀

上面所談的火成巖的結構與構造,基本上是用肉眼在一塊手標本上,或者在一米見方的野外露頭上就能觀察到的巖石特征,可以說是一項"微觀"考察吧!現在要談的,是在比較大的範圍內考察,也可說是一項"宏觀"項目吧!這就是火成巖的產狀。

所謂火成巖的產狀,是指火成巖體在地殼中產出(存在)的狀態,具體地說,就是野外所看到的整個巖體的模樣。當然,這也是在火成巖發育地區旅行時所必須了解的內容。

火成巖體產狀的具體內容,包括巖體的大小、形狀及其與圍巖之間的關系,這是由構造環境的特點所決定的。所以當我們對火成巖體的產狀有所了解以後,對火成巖的成因、形成的條件等方面也就有所認識了。

先談火山巖的產狀,它的特點與火山的噴發方式有密切的關系。

如果是中心式的噴發,則形成許多錐形的火山巖堆積,組成古火山群,例如山西大同所見到的第四紀火山群就屬於此種類型。如果是沿著地殼的斷裂帶分布的火山巖,或者說是由裂隙式的火山噴發而形成的,則出現線狀分布的火山群,如南京地區所見到的第三紀火山群。

各地火山巖組成的物質也有所不同,有的以熔巖為主,有的則以火山碎屑為主。如以現代的活火山為例,勘察加汝帕華火山和夏威夷的基拉韋亞火山以熔巖為主,噴溢之時,猶如河流奔瀉,或如飛瀑高懸。以火山碎屑物為主者系爆炸式火山噴發而來,火山灰數量極大。有的則兩者兼備,此種類型倒是比較普遍的。

至於侵入巖的產狀,情況遠比火山噴出巖覆雜,因而形式也較多樣,就野外所見者,基本上有以下各類。

①巖基。這是一種規模巨大的巖體,其面積可達60平方千米以上,其周圍還有若幹小巖體。當我們在這樣的巖基所在地作地質旅行時,往往整天,甚至幾天穿越其剖面尚未能抵達邊界。巖基多由花崗巖組成,其地形外貌,或作高山峻嶺,或作丘陵緩崗,逶迤起伏,連綿不絕。如我國南嶺地區不少中生代的花崗巖即構成巖基,在普通小比例尺的地質圖上看到的一塊塊標註紅色的符號者,多為巖基所在地。

②巖株。這是一類規模中等的巖體,其面積在60平方千米以內,周圍沒有什麽零散的小巖體,與其他圍巖的接觸邊界,相當陡直。

③巖墻或巖脈。這是一類小型的侵入體,其長度自幾米至幾千米,寬度自幾厘米至幾百米。在野外視野範圍內基本上看得清楚。它的存在形式有幾種,或為圍巖(沈積巖、火成巖或變質巖均有)發生斷裂,巖漿順裂隙侵入而成;或由另一巖體的支脈侵入而成。有的是孤單的一條巖墻,有的是多條的交錯巖墻組合而成。如果遇到巖墻本身的巖石比其圍巖堅硬,則在風化露頭上往往構成一道延伸挺直、儼如城墻屹立、氣勢非凡的景色;如果巖墻本身的巖石較之圍巖軟弱,則往往侵蝕為一條溝壑;若巖墻與圍巖的風化程度相似,無分高低時,地形特點不顯,則憑其巖石性質相異而辨識之。

巖墻是很普通的侵入體,一般地質旅行途中頗易見到。

④巖床。這是一種沿著地層層面入侵的侵入體,往往夾在上下兩個沈積巖(或火山巖、變質巖)層之間,具有一定厚度,延伸較為穩定,一般多由基性巖組成。巖床的規模不大,一般在數十至數百米的露頭上就能見到,但也有數千米者。

⑤巖蓋。其基本形態與巖床相同,只是其中心部位厚度較周圍為大。

⑥巖盆。其基本形態亦與巖床相同,只是其中心部位下凹,呈盆的形狀。

我們在地質旅行時,為什麽要註意侵入巖的巖體形態呢?這是因為許多礦床同這些巖體在時間上、空間上以及成因類型方面都有密切的聯系。比如說,有的礦床分布在巖體內部,有的則分布在巖體與圍巖相鄰的接觸帶上,有的卻分布到遠離巖體的圍巖中去了。究其原因,這種種分布規律,與巖體的產狀、成分、內部構造、圍巖性質以及與圍巖之間的接觸關系均有一定聯系。通過華南地區各種花崗巖體的研究表明,鎢、錫、鉬、鈹等礦床往往與各巖體的較晚期形成的小巖株有關。吉林某地的銅鎳硫化礦床與基性至超基性巖盆有關,而且礦體位於盆底部位。由此可見,研究巖體的特點有助於指導礦產的找尋。


四、學會野外鑒定火成巖


學會用肉眼或借助於放大鏡來鑒定火成巖,是野外地質旅行的基本功之一。特別在填繪地質圖、測制剖面圖、研究侵入體及其相互穿插關系,觀察侵入體與其圍巖的關系,以及各種火成巖與成礦的關系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義。

學會野外鑒定火成巖,大體上應從以下幾項步驟入手。

首先觀察巖石的顏色、含石英的分量、含鐵鎂礦物的分量這三項指標,估計遇到的火成巖應歸屬於哪一個大類。比如淡紅色、淺灰色,含石英晶體的顆粒較多,而含鐵鎂礦物的分量較少的,大體上是屬於酸性火成巖。如果巖石呈灰色、灰綠色,鐵鎂礦物的含量相當明顯,而石英晶體的顆粒大為減少,或偶爾可見者,大體應屬於中性火成巖。如果巖石的顏色黝黑,並略帶橄欖綠,完全看不到石英顆粒,鐵鎂礦物幾乎成為巖石的全部組分,則應屬於基性巖類。

基本上分辨出酸性、中性和基性三大類巖石以後,接著就應該鑒定其具體的名稱了。這時候,認識巖石中所含的礦物名稱是鑒定的關鍵,因此,熟悉一下最基本的幾種造巖礦物很有必要。

石英:晶體多為六方柱體及菱面體的聚形,晶面有橫紋。顏色多種多樣,純凈者無色透明,稱之為水晶。常見者有白色、灰色乃至暗灰色。如含錳質,呈紫色;含有機質,呈煙黃色、煙褐色、墨色。玻璃光澤。斷口不平,有如貝殼狀。硬度7,超過鐵器,故刀口針尖均難以刻畫。

正長石:晶體短柱狀,常呈粒狀或塊狀。表面可見解理裂縫。顏色多呈肉紅色、淺黃色。玻璃光澤。硬度6,與鐵器相近。

斜長石:板狀、板柱狀晶體,多為白色、淺灰色,有時為淺綠色、淺紅色。常為不規則的粒狀。玻璃光澤。硬度6~6.5。

黑雲母:晶體常呈板狀、柱狀。片狀解理發育,極易剝落成薄片,故可用小刀、指甲撥開。具玻璃-珍珠光澤。硬度低,2~3。薄片富有彈性。顏色呈黑、褐色。易風化,成為綠泥石。

白雲母:晶體形狀與黑雲母相同。片狀解理亦發育,極易剝成薄片。玻璃-珍珠光澤。硬度2~3,顏色白、淺黃,淺灰、淺綠。不易風化。

普通角閃石:晶體常呈柱狀,橫斷面為假六邊形,顏色為黑色。綠色、褐色。玻璃光澤。有時可見金屬光澤。其解理裂縫的交角為60°。硬度5.5~6。

普通輝石:晶體呈短柱狀。其橫剖面為假八面形。顏色多為黑色、墨綠色及褐黑色。玻璃光澤。硬度5~6。解理裂縫的交角呈90°。

橄欖石:它的顏色比較特殊,通常呈橄欖綠、黃綠色,有些則呈黑色。有較強的玻璃光澤。斷口呈貝殼狀。硬度6~7,因其極易風化,表面常見淺紅色的銹斑。它常見於基性及超基性巖類中,成為判斷此類巖石的標志性礦物。

石榴石:晶形發育良好,有時也呈顆粒狀。能見到菱形的晶面。玻璃光澤較強。顏色為紅褐色、褐綠色、褐色。硬度為6.5~7.5。比重較大。因其形態如石榴子,故名。

掌握了識別上述最基本的造巖礦物以後,再結合酸性、中性和基性三大類巖石的特征,就可以進一步具體地鑒定各種火成巖的名稱了。

從巖石的顏色看,花崗巖跟正長巖幾乎沒有什麽差別,都呈肉紅色或灰白色。而兩者的最主要區別在於有無石英--正長巖不含石英,而花崗巖中的石英含量可達20%以上。

相當於花崗巖的噴出巖就是流紋巖,多具斑狀結構,其斑晶即由石英和長石構成。另外,還具有流紋狀構造,少數也具有氣孔狀構造,這些氣孔多呈拉長的順流紋層延伸的方向。

相當於正長巖的噴出巖稱為粗面巖,亦具斑狀結構,其斑晶由長石、黑雲母或角閃石之類構成。

花崗巖跟花崗閃長巖也很相似,但花崗閃長巖中的石英含量較花崗巖為少,一般在20%~15%左右;而其中的暗色礦物則顯著增加,達10%~15%。另外,花崗閃長巖中多含斜長石,而花崗巖中則含大量的鉀長石。

典型的閃長巖,色調較深,因所含的暗色礦物較多,一般不少於15%~20%,其中以普通角閃石和黑雲母的含量為最多。閃長巖中一般是見不到石英的,有時可見極少量散落的石英晶粒,後者稱之為石英閃長巖。

相當於閃長巖的噴出巖稱為安山巖,一般呈紅褐色、淺紅色或灰綠色。屬細粒巖類,具斑狀結構,其斑晶多由輝石、角閃石、黑雲母等構成,斜長石有時也作板狀晶體存在。安山巖具塊狀或氣孔狀構造。如氣孔被次生的碳酸鹽、矽質礦物充填時,則形成杏仁狀構造。

輝長巖,多呈黑色,灰色或微帶紅的深灰色。一般為中粗粒結構。灰白色的斜長石和黑色或古銅色的粒狀輝石均勻地間雜分布,有時尚有黃綠色的橄欖石和深黑色的磁鐵礦顆粒散布其間。輝長巖是基性侵入體中常見的巖類。

相當於輝長巖的噴出巖稱玄武巖,一般是黑色或灰黑色的細粒致密的巖石,風化後常呈暗紅色、黑褐色、暗綠色。氣孔構造是玄武巖的重要特征,氣孔的形狀常隨熔巖流動的狀態而變化。當氣孔很多時,組成多孔或熔碴狀構造。如氣孔被次生的礦物充填,則形成杏仁狀構造。玄武巖也常見斑晶,後者多由斜長石、橄欖石、輝石等組成。橄欖石風化以後變為褐紅色的伊丁石,故在黑色的底色上顯示出棕色的斑點。

超基性的侵入巖就是橄欖巖,一般多呈黑色、暗綠色或黃綠色。主要由橄欖石、金屬礦物組成,也夾少量的輝石、角閃石、黑雲母等。通常為細粒、粗粒或致密塊狀結構。

以上所述的幾種巖石,都是最常見的,在野外憑肉眼就能識別。至於各主要巖類之間的過渡型巖石,則視情況而定,更正確的名稱,有待於室內磨制成薄片以後放在顯微鏡下鑒定。另外不大常見的巖石,此處也毋需贅述。

Views: 10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