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紫金山景區,請余秋雨勒石題詞,所提之詞,能有多惡心,其實不看便知。如果不惡心,便不是余大師了。只是,令某些人感到奇怪的是,這樣一個從人品到文品都如此境地的人,居然就是有人喜歡,特別是有地方當政者喜歡,樂意拿出大筆的銀子,讓大師出來給南京人民以及往來的遊客添堵。套用一句小沈陽的名言——“這是為什麽呢?”

其實,細想想,事情很簡單。首先,當今之世,體制內的官員,往往迷信體制內認可的學者或者專家。無論這些人實際水平如何,外面名聲有多臭,只要體制內認可,比如有若幹學官頭銜的,所長、院長、校長之類,官員都會買賬。像余秋雨這樣,據說被有關方面欽定為大師的人物,在官場一定會被待若上賓。也許,某些官員也明白這些人是怎麽回事,但體制內認體制內,這是不成文的規矩。沒有點膽量,誰會破規矩呢?

其次,即使沒有這種慣例,在心理上,官員對於來自正統的東西,都會有某種迷信。皇家用過的玩意,哪怕就是夜壺,也值錢。多年的習慣,已經讓官員們養成了一種慣性,官方欽定的東西,欽定的人,就值錢。他們從心裏認為這些人值錢。他們值錢,就是因為有官方的欽定。官員的價值觀,跟官階、官話、官腔密切相關。現在學界都當然地認為官大學問大,何況官場?像余秋雨這樣,特別會拿腔作調,特別會裝出有深不可測的文化的大師,從氣質上就跟我們的官場文化,官場價值觀相契合。應該說,對於某些沈溺於官場難以自拔,也不想自拔的官員來說,他們的確是真心喜歡余大師的。

當然,真心喜歡余大師,還跟這些官員的文化狀況有關。應該說,現在各地當家的官員,多為50後、60後這一代人,都是在文革中接受的教育。盡管毛澤東特別討厭黨八股,但不幸的是,黨八股的文風以及學風,還就是經常性地在他的治下泛濫。文革,是這種政治八股的頂峰,登峰造極。那是個人人都宣傳,或者被宣傳的時代。稍有點文化水,就必定熱衷於宣傳。一邊是吹拉彈唱,一邊是八股文章。盡管做八股文章,經常容易犯錯誤,但當時就是人人愛,無論是大批判還是大宣傳,其實都離不開文章,還有半新不舊的詩詞歌賦,以及排鋪張揚的郭沫若體的新詩。凡是50後、60後這一代當今做了官員,尤其是負責官員的人,大抵是在改革後幾年上大學的。這些人,當初考大學之前,在文革期間,大多經歷過宣傳生涯,屬於對別人宣傳之輩。記得1977年高考作文《我在這戰鬥的一年裏》,很多人寫的就是這種政治八股的抒情散文。

那年月漂亮的八股文章,大抵有這樣幾個要素:第一,要會用排比句,一句句排下來,鋪張起來,合轍押韻,讀起來肯定氣勢如虹。第二,要引經據典,合適不合適,盡管往上疊,排鋪完了,文章轉入舒緩地帶,此時引經據典,恰到好處。第三,要故作深沈,故弄玄虛,成語要顛倒用,掰開了用。好好的話,繞著彎說,扯深扯遠,如果哲學時髦,就說哲學,如果歷史時髦,就說歷史,批儒評法,《水滸傳》,《紅樓夢》,要什麽來什麽,不僅好看,而且顯得有深度。當然,落實到眼下余大師這裏,就是文化。放個屁,也要跟文化扯上緊密的關系。第四,文章要媚,每個文字,每個詞都得媚。媚到骨頭裏,即便是當年的大批判,也要既有秋風掃落葉的殘酷,也有春天般的溫暖春天般的溫暖。其實骨子裏,都是媚。因為寫了,都是為了給上面人看的。

別看從歷史上考察,這樣的八股,都是垃圾,但八股文海裏泡久了,也會沈醉的。臭味聞多了,也會上癮。一點不奇怪,為什麽眾多受過高等教育的官員,打心眼裏喜歡余秋雨、喜歡于丹,他們從心裏認為,這些人才是真正的大師。附庸風雅,也得附庸這樣的人。只有在這些人身上,某些官員才能覓到當年黨八股極致的味道,一種令他們熟悉而且陶醉的味道。僵屍,就是這樣走俏的。(愛思想網站 2010-03-30)

Views: 4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