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飛:國際軟實力傳播戰略分析(3)

中國在非洲的政策,證實了通過硬與軟兩者手段展示外交的魅力,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一方面,中國加大對非洲的投資,修路建廠,援建公共文化項目,提升了中國的經濟硬實力。中國目前是非洲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的消費品、機械、汽車和電子產品大量輸入非洲。到2012年年初,中國向非洲註入的直接投資達153億美元,中國政府還承諾今後3年中國將向非洲提供200億美元貸款。另一方面,中國在非洲還在參與國際維和行動、實行醫療保健外交、奉行不幹涉非洲國家內政的原則無條件對非洲國家進行援助、設立了中非發展基金、在政治、經濟、教育和信息管理各領導開展和平對話行動,2000年建立了“中非合作論壇”(focac),鼓勵文化交流,支持中國公司參與跨國跨區域基礎設施工程和融資項目等等,這些行動都有效地提升了中國在非洲的軟實力。對此,華盛頓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非洲項目主任詹尼弗·庫克(JenniferG.Cooke)認為,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國際上對中國文化越來越感興趣,促進中國領導人不斷提升中國的文化影響力。主要措施有:興辦孔子學院、外國學生來華留學、舉辦文化節和友好文化年活動。中國強力擴展與非洲的文化交流,第一座孔子學院於2005年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建立,現已達到了19個。2008年,中國為南非的教育項目提供2億元人民幣,在當地50所高中教授漢語普通話等。[27]

 雖然近幾年,中國在非洲的行動也受到一些指責,但總體而言,聲音是多元的,有批判也有讚美,是一個正常的輿論反應。2012年7月19日至20日,中非合作論壇第五屆部長級會議在中國北京召開。來自中國和50個非洲國家的外交部長和負責經濟合作事務的部長、非洲聯盟委員會主席出席了會議。會議提出了中非合作論壇第五屆部長級會議——北京行動計劃(2013年至2015年)[28],這一計劃的實施將更有利於提升中國在非洲的國際形象和影響力。沙伯力(BarrySautman)和嚴海蓉曾撰寫一篇題為“‘中國在非洲’:全球體系的困境”的論文,文章對近年來中國在非洲的進出口貿易和投資做出了系統評價並與西方國家進行了比較分析。作者發現,在非洲,中國的聲音不僅僅多集中在精英階層,即使在大眾層面,中國的印象也較正面,這與西方主流媒體對“中國在非洲”的評價正好相反。[29]2007年皮尤全球民意調查(PewGlobalAttitudesSurvey)要求10個非洲國家的老百姓把中國和美國對自己國家的影響進行比較。其中9個非洲國家的61-91%的受訪者表示,中國的影響對他們的國家比較好,比例上大大超過了美國。2009年的皮尤調查抽查了26國的百姓關於中國的態度。其中僅有的兩個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尼日利亞和肯尼亞,分別有85%和73%的人對中國表示好感,好感率分別為26國中的第二(僅次於中國本土)和第四。不過值得註意的是,在2012年的調查,非洲人對中國的好感率有所下降(見下圖),[30]這可能與中國在非洲的工廠和工程項目頻繁發生的勞工沖突事件有關,而近幾年西方媒體的普及以及各種NGO組織的活躍度提高,再加上西方社會,尤其是美國對中國在非洲各項行動的指責,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非洲民眾的輿論。

 

 三、中國軟實力傳播中的軟肋

 在約瑟夫·奈那裏,軟實力是“當一個國家使得其它國家以其預期目標為目標時的同化權力”,他還指出這種權力由文化的“吸引力”、意識形態(或曰政治價值觀)的“說服力”和國際制度“感召力”所構成。[31]一個國家的軟實力體現在其他國家“羨慕其價值觀,以其為榜樣,渴望達到其繁榮和開發的水平”的一種中力量。約瑟夫·奈認為,如果一個國家“代表著其他國家所期望信奉的價值觀念”,它的“領導(世界)潮流的成本就會降低”[32]。閻學通和徐進在一篇文章中,基於約瑟夫·奈關於軟實力要素的分類,進一步細化得到以下量化模型:一國之軟實力由其國際吸引力(國家模式吸引力+文化吸力)、國際動員力(戰略友好關系+國際規則制定權)和國內動力(對社會上層動員力+對社會下層動員力)三部分組成。他們進一步分析的結論是:中國的國際吸引力不足美國的1/8;中國的國際動員力約為美國的1/3弱;中國的國內動員力約為美國的9/10。[33]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基於這一公式計算,得出中國軟實力總體上處於美國的1/3上下;上海財經大學世博經濟研究院陳信康在受上海市政府委托所作的一份研究報告中稱,上海的軟實力只相當於紐約的60%不到。[34]

 從國家軟實力的幾個構成要素:一國國際吸引力、國際動員力和政府國內動員力來看,每一種力量的呈現,都離不開傳播活動。沒有一個良好的傳播媒體、戰略與方法,國家軟實力都無法得到良好的建構與呈現。而在信息時代,溝通戰略極為重要,影響時局的不僅是軍事行動的勝負,還有新聞報道場域的較量。如在反恐戰爭中,可以通過新聞報道獲得和平力量的支持,而同時分裂或者削弱恐怖分子的力量。在非戰爭軍事行動(如在反海盜行動、維和行動和災難救援行動)中,軍事力量的運用更需要輔以軟實力手段,以贏得人心,爭取社會的廣泛支持。因此,重視軟實力建構與實施軟實力傳播是中國未來國家戰略的重要內容。

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居世界第二保持可繼續發展,提高國家的創新能力是中國當下最有力的硬實力體現。與此同時,展示中國的航空航天以及軍事工業自主創新的成果,參與國際維和行動,既可展示中國的軍事硬實力,又是一種維護世界和平軟實力體現。中國顯然已經明白了軟實力的意義,問題在於對軟實力構成的三要素——文化、價值觀和政策——的建設方面都存在嚴重不足。

 在文化上,中國尚未梳理出中國文化對於世界未來發展最具有正能量、而又可能有廣泛吸引力的元素。中華傳統文化中強調的“天人合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民為上”、“克己奉公”等政治與社會文化智慧,乃至“天下體系”的治理模式對於現代社會的意義,都沒有得到系統的梳理,更沒有得到廣泛的傳播。

Views: 7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