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振念·桃源何處尋 ── 評寒川詩集《古厝》

寒川以他在2002年返回金門故鄉後所寫的《古厝》一詩作為這本詩集的名字,可見鄉愁在他心中的份量,早在1978年創作的〈樹的家譜〉一詩中,寒川就已經對他五歲時即辭別的榜林老家三致意焉,在詩集序言中,寒川招認,一系列有關家鄉的詩篇,是「心中揮不去點點滴滴的原鄉情懷」,這就構成寒川這本詩集重要的主題了。此外《古厝》還有許多旅遊詩或紀行詩,集中在卷一的「世外桃源」和卷二的「陽光的海岸」,比較特殊的是卷三「樹的聯想」,共16首寫樹的詠物詩,在現代詩歌史上,這恐怕是空前絕後的,同一題材這麼多不同角度來寫,顯示作者驚人的想像力和創作能量。總體而言,寒川的詩有很濃的抒情性,較少探觸到現實的問題。抒情固然是詩歌的本質,但現實絕對是詩人創造力最嚴苛的考驗,美國詩人史帝文森(Wallace Stevens)認為文學的基礎就是現實與想像的相互關係,在《必要的天使》(The Necessary Angel)一書中他說:「當想像不再依附現實,想像就失去力量。」可見抒情的生命要有現實的養料,詩人要能在抒情中展現處理現實的知性,才能形成知情交融的圓美境界。寒川的詩過度向抒情傾斜,會不會是一種遺憾知我罪我,恐怕難以論斷。

寒川的詩另一特質是古典的挪用,這和他中文系的背景出身脫不了干係,他的許多詩直接將古人詩句植入其中,如〈雪花飄在長城上〉:「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出自高適〈燕歌行〉、他的〈登樓〉中:「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出自杜甫〈登岳陽樓〉,〈愛情三部曲〉和〈鐘樓及其他‧相思子〉,直接引王維〈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謁岳王廟〉一首多化用岳飛〈滿江紅〉詞原句,他如〈丹那洛海岸〉的末兩行:「心中便響起了∕回首處,何處是天涯」,〈別〉詩中第三段開頭:「這會是第幾個驛站∕長亭更短亭」無不是嫁接古典意象。古典詩是文化資產,翻用得宜,可以賦古典以新意,稍一不慎,則流於食古不化,文白夾雜,使詩歌語言失去現代感。


我們比較洛夫和余光中如何化用古典,洛夫〈與李賀共飲〉落筆云:「石破∕天驚∕秋雨嚇得凝在半空」,化自李賀〈李憑箜篌引〉:「石破天驚逗秋雨」,想像奇崛,不亞於原詩;「我隔著玻璃再一次聽到∕羲和敲日的叮噹響」,在李賀那裡是〈秦王飲酒〉的「羲和敲日玻璃聲」,一經改寫,融古典於現代,打破了時空距離,比原詩照引高明多了。古典時期的余光中寫有〈戲李白〉、〈尋李白〉、〈念李白〉三首,李白的名句,換裝成:「你曾是黃河之水天上來∕陰山動∕龍門開∕而今黃河反從你句中來」,不僅逆寫原詩,也有詩比自然恆久普遍的哲思。喜歡開車的余光中,後來尚寫有〈與李白同遊高速公路〉,在他筆下,古典有了現在的臨即感。

楊牧在《一首詩的完成》書中〈古典〉一節,談到了挪用古典不當,可能對詩臨即感(immediacy)的傷害:「當我們下定決心以全部敏銳的心靈去體驗的時候,我們和外物之間自然有種immediacy,那是藝術創造的根本保證。倘若那immediacy遭受古典詩詞的渲染,創造的過程恐怕就產生缺失:我們和外物之間橫了一道微塵,失去密切結合的力量,只能浮華的做些敷衍文章,藉助古人的美文佳句,永遠表現不了自己。」楊牧接著說,詩人要有轉化融會的能力,才能脫離古典的鐐銬。前行代詩人的深思,不知寒川以為然否

寒川詩好處是語言明白曉暢,不故做高深,但語言是兩面刃,淺顯的另一面每每是邏輯思維習慣的結果,等而下之就落入散文化,詩質稀薄,說明文字充斥,寒川便往常走在這樣危險的邊界上,如〈登大觀樓〉一首:

於是拾級而上
一步一階
多想從古樸的木板上
去尋訪
二百多年來騷人墨客的足跡
其中定然有昆明文士陸樹堂
定然有雲貴總督岑毓英
還有,近代詩人郭沬若
他的橫批,三十多年了
依舊蒼勁地懸掛在
畫棟雕梁之間(頁27-28)

讀者試著去掉這節詩的分行,是否變成一段散文了呢再看〈山城的夜〉這節:

僅僅你們匆匆的趕到
雖是初識
我已然感覺
山城的歡笑和溫暖湧來
自遠而近
就在身旁(頁58)

以上兩節詩的問題都在作者急於說明,急於交代背景資料,我們看《古厝》集中大部分詩中都有「附記」、「後記」、「注」等交代寫詩的緣由,這些「附記」對詩意詩情的表達並無幫助,有時反而限制了讀者詮釋的可能,詩歌是訴諸於感受,是意象思維,有時聯想跳躍,完全切斷了邏輯關係。詩人傳達的是感覺,不是理解,所以詩人簡政珍在〈現實與比喻〉一文中說:「詩的幽微與哲思,一旦藉由言說或說明,詩質就自然崩毀。」(《台灣詩學學刊》八號,頁13)

詩要借重意象,以有限暗示無限。在《古厝》中,寒川最好的詩,正是意象精準的掌握,如〈桂河橋〉:

正午的陽光
把嘆息的桂河橋
瘦成
水面上浮動的
一片牆

瘦,正如當年
饑饉的戰俘
在鐵蹄下
把生命,築成長長的
鐵路一條
而我走過,沉重的
每一步,都踏出
木軌道上
幽靈的嗚咽(頁11-12)

這首詩以橋的瘦長聯想到戰俘的瘦再過渡到鐵路的瘦長,「瘦」的意象貫穿全詩,暗示的是無數戰俘可悲的奴工生涯,詩人的情感含蓄不露,只在詩末輕輕帶出,真正展現了寒川經營詩意的匠心。蔡振念教授教學部落 2007/05/25)

Views: 18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