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緒貽 趙曉悅:從怎樣辦春節聯歡晚會看構建和諧社會的途徑

2004年,中國共產黨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一個目標:建立和諧社會。其《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要“堅持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不斷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2006年,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明確指出,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據此,2007年,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中提出了“促進社會和諧、建設和諧社會”的任務,引起了與會代表以至全體中國人民的共鳴。伴隨著一系列有關政策的出台,和諧之風逐漸吹遍神州大地。對於經受了長期“以階級鬥爭為綱”和“六四風波”的中國人民來說,構建和諧社會的任務,無疑是會衷心擁護並樂於盡一份力量的。

應該說明的是,構建和諧社會是一個偉大而覆雜的任務,它牽涉到許多問題。首先,我們現在提出要構建的和諧社會是社會主義的和諧社會。這種提法,是否意味著除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以外,還有非社會主義的和諧社會?如果是,那麼,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定義或標準是什麼?它和非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定義或標準有何不同?其次,任何社會都有其主體或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建立怎樣的主體或核心價值觀?第三,任何社會都具有矛盾,構建和諧社會應該怎樣對待和處理矛盾。第四,構建和諧社會應該怎樣對待和處理人類社會和自然界的關系。第五,在當前全球化進程日益加速的情況下,構建和諧社會應該怎樣對待和處理國際關系。第六,構建和諧社會應該采取什麼途徑,運用什麼方法,這些途徑和方法是否應有主次之分。如此等等。我們這篇短文只是提出這些重大問題供大家參考,並不準備討論這些問題。本文的目的,只是想探索一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途徑或方法。

在初步從事這種探索時,我們接觸到幾篇論述春節聯歡晚會的文章;這些文章研究的,主要是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在上世紀80年代初創建時深受人民群眾歡迎的春節聯歡晚會,從90年代起,人民群眾不滿之聲就不絕於耳,甚至甚囂塵上?各文的答案大同小異,基本的原因是:1983年春節聯歡晚會創辦時,中國人民剛從“文化大革命”中過“革命化的春節”的痛苦回憶中解放出來,面臨改革開放的振奮態勢、思想文化的活躍氛圍,對於參看這種由輕松歡快的綜藝節目構成的文娛活動場景,既是從十年政治壓抑下得到解放,也是渴望“過年”的深情得到滿足,因而是衷心讚賞的、喜愛的。但是,由於中央電視台沈浸於初期取得的巨大成功,就忘記了審時度勢,年覆一年地過分加強國家意識形態的宣傳,忽視甚至淹沒了人民群眾的原始共同情感如全家團園、豐收、祥和、富裕、幸福等等。歷年春節聯歡晚會的基調都是喜慶、歡樂、祥和、團結、開拓、奮進、昂揚、向上等等,對春節這個辭舊迎新的特定時間來說,固然無可厚非,但改革開放以來實際上的中國,雖然在經濟上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整個形象並不能與這種基調相符,而央視歷年舉辦的春節聯歡晚會,都將中國描繪成一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中國,團結進取、文明幸福的中國(據網絡訊息,2008年春節聯歡晚會共分五大板塊,分別被命名為“快樂中國”、“溫暖中國”、“青春中國”、“和諧中國”和“園夢中國”);人民群眾深深感受到的各種矛盾,比如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經濟與社會發展的不平衡,人口、資源、環境的壓力巨大,就業、社會保障、教育、醫療、住房等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問題相當突出,收入分配的不合理,民主與法治的脆弱,貪汙腐敗之風嚴重等等,都得不到揭露與抨擊,甚至連諷刺都日益困難。然而,事實勝於雄辯,央視這種掩耳盜鈴式的舉辦春節聯歡晚會的方法,早已被人民群眾看穿,日益認識到央視的春節聯歡晚會是騙取人民群眾熱愛現政權、縫合社會危機的把戲,對它的反感越來越強烈。許多人在央視播出春節聯歡晚會時,或者換台觀看其他節目,或者幹脆連電視都不看,轉而參與傳統的春節紀念活動去了。把人民群眾不喜歡的東西強加於他們是不能持久的。

我們讀了這幾篇討論春節聯歡晚會的文章後,深受啟發,感覺到我們國家在選擇構建和諧社會的途徑或方法時,必須接受中央電視台舉辦春節聯歡晚會的教訓。這種教訓,總起來說,就是不能違背以人為本的原則。分開來說,主要有兩點:一是不能把人民群眾不願意接受的東西強加給人民群眾,二是從家事到國事都必須由人民群眾自己當家作主,國家和政府不應強為代辦。據此教訓,我們認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途徑或方法,必須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胡錦濤總書記在提出構建和諧社會的任務時,就是這樣說的。他曾指出,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這六大特征,既涉及社會主義生產力的發展,也涉及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調整,既涉及經濟基礎,也涉及上層建築,是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國家關系的概括,其內容都是圍繞以人為本而開展的。

這種圍繞以人為本而開展的構建和諧社會的事業,首先就意味著,構建和諧社會必須顧及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顧心及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各種願望和訴求,否則,就有可能像毛澤東時代那樣,為了建設一個烏托邦,高舉三面紅旗,進行“文化大革命”,餓死數千萬人民群眾,使中國經濟瀕於崩潰的邊緣。從目前情況看,黨中央提出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以來,國家和政府提出和實施的有些相關政策,是顧及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各種願望與訴求的,比如積極努力解決三農問題的政策,加強社會保障的政策,加強基層民主的政策,解決地區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的政策,嚴厲打擊貪汙腐敗的政策,抑制壟斷的政策等等都是。但也有些現存體制和潛規則是忽視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各種願望與訴求的。比如,廣大人民群眾對於絕對權力是很反感的,因為絕對權力必然導致腐敗。但是中國現存體制並不能限制各級一把手的權力,也就是無力廢除甚至抑制絕對權力,所以各種打擊貪汙腐敗的方法和措施,都不能有效地消除甚至減少貪汙腐敗的事件。這種容忍絕對權力繼續存在的現存體制,是玩忽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各種願望與訴求的。又比如,廣大人民群眾是渴望言論與出版自由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也有此規定,但是眾所周知,中國現存體制並不能保證人民群眾的言論與出版的自由,這種現存體制也是玩忽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各種願望與訴求的。再比如,廣大人民群眾對“官本位”深惡痛絕,但是,眾所周知,在目前的中國,是很難找到一塊免於“官本位”之害的凈土的。本文作者之一在大學工作和生活半個世紀,在教育行政部門工作7年,就深深體會到教育界“官本位”問題之嚴重。這種“官本位”泛濫的現行體制,當然也是玩忽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各種願望與訴求的。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我們就不一一列舉了。我們把這些問題提出來,就是希望我們國家和政府在選擇構建和諧社會的途徑或方法、確定構建和諧社會的政策時,作為參考。

其次,圍繞以人為本而展開的構建和諧社會的事業,必須貫徹“人民群眾自己當家作主”的方針。本來,按照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理論,人民自己當家作主應該是一種普世思想,因為人有天賦權利,而統治者的統治權則是人民授與的,統治者只能根據人民意志、人民共同制定憲法辦事,不能代替人民作主。但是,中國傳統政治思想中沒有這一內容,所以中國人民群眾從來就沒有自己當家作主。不過,毛澤東、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從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也曾體會到人民自己當家作主的重要性。比如,1961年2月6日在聽取田家英等人匯報違法亂紀的幹部問題時,毛澤東曾提出:“處理要按群眾意見辦,群眾允許過關的就放過,不允許的就撤職。”鄧小平也說過:“實際上群眾參與的事情,即使遇到困難,即使有的搞錯了,他們也能忍受,很少埋怨;相反,實行命令主義,搞對了群眾也不滿意。”(“共產黨要接受監督”,見《黨建》雜志,1989年第7、8期,第8-9頁)可惜的是,這些民主思想的火花,只是閃耀於一時一事,沒有具體化為固定的制度,所以直至今天,中國人民還未能自己當家作主。胡錦濤總書記在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任務時,也提出了這個問題。我們衷心希望:1、從國家領導集體到全國人民群眾,都能認識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貫徹人民當家作主的方針;2、在這次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事業中,人民當家作主的問題能得到真正的解決。(收藏自 2008-01-11 愛思想網站)

Views: 4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