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衛·保護才能~寫作界口耳相傳的“寫作聖經”(18)

福樓拜

《包法利夫人》在福樓拜的作品中並不鶴立雞群,可是就像我們今天看到的這樣:它是作家流傳最廣的代表作;絕大部分讀者,言福樓拜首先乃至惟一談論的必定就是《包法利夫人》,似乎《包法利夫人》成了理解福樓拜的通行證。一方面,這證明著作品離開作者之後不可控制的命運,另一方面,作品引發的官司或道德爭議也助了其一臂之力——《洛麗塔》的幸運與此異曲同工。

“客觀、真實、科學”,是與福樓拜緊密相連的幾個關鍵詞;然而只要我們不想欺騙自己,我們就會發現他的作品現實與這些理論歸納並不完全相符:被“新小說派”追認為“客觀、真實”理念之肇始的《包法利夫人》,其中對“典型”的執拗,及其所致的一些與“客觀、真實”背離的現象,常常讓我思考他在本質上有多大的“現代性”——盡管“現代”與“古典”的區分並不那麽重要。以更大的“客觀、真實”為名流傳的《薩朗波》,我又常常疑惑在最大的態度和視角上,即在對薩朗波這個人物的態度上,它如何稱得上做到了“客觀、真實”;至於《情感教育》,我甚至覺得它重又回到了浪漫主義的老路上;而《聖·安東的誘惑》,其體裁其實已不是小說,它似乎更想成為詩劇或史詩《浮士德》的法國版,其文學野心更是與“客觀、真實”距離遙遠。

是福樓拜的作品確實不夠,還是理論歸納的粗疏?其實,這兩個疑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必須發現,這些理論歸納,更多地來自他本人的文學言論,較少地來自他的作品。這不是一句平淡的判斷,這是非常重要的強調,因為福樓拜一系列陳述其文學觀念的言論,越來越比他的作品還要重要,其重要性首先因為它們出現得非常及時,對時代(當時以及現今)極具意義:“科學、客觀、真實”、“小說家不應該在作品中對這世界上的事物發表議論”、“作家在作品中應該像上帝在宇宙中一樣,到處存在,又無處可見”、“凡是真的都美”、“形式和思想是同一件東西……思想越美,句子越鏗鏘……思想準確,語言就準確”、“像詩一般有節律,像科學語言一樣精確”,等等。這些所有指針都指向“客觀、準確、真實”的言論,使當時浪漫主義泛濫、情緒誇張宣泄的狀況在文學上得到冷靜的約束。這種“應運而生”對觀念的影響力的推動非常重要,所謂“來得好不如來得巧”——當然,這不是暗示福樓拜的“投機性”,相反,自然是他的一切稟賦、刻苦努力以及廣泛深刻的閱讀和思考才使他獲得犀利的眼光。與“及時”相連,他的嚴謹作風鞏固了他的觀念。眾多讀者深知他對藝術對創作的嚴謹態度並為之所震動。這種嚴謹為他的言論提供了“這種態度系統之下的產物不可能草率”的規則保證,並信任其作品與其觀念必定統一。

強調他言論的重要性,並不是為了來評價他的作品本身,無疑地,福樓拜的作品都相當程度地體現了他的文學觀念,只是與他堅實強硬的觀念相比,一些作品的局部顯得渙散,乃至恍惚。追究起來,這委實情有可原:在浪漫主義尾聲的風口浪尖,福樓拜通過閱讀思考,在理性上清晰預知了未來的方向。但是,“明了並不意味著就一定能夠做到”,少年時期浪漫主義對他的深重影響,不是那麽容易擺脫,他往往不能自拔地染著浪漫主義的色澤。情感上的悖論也在作祟:越想擺脫的,正是越難擺脫的;這一點在事實上也有跡可循:他曾把雨果追為偶像;這些上一代風格的集大成者在形成自己風格的同時必然攜帶出一些鋪張渲染的氣息,但是他們強大的精神漩渦往往覆蓋著反對者的思維,使掣肘者不能不時時回到他們的光環之中。巨人的反對者必然是艱難的,即便他具備與巨人同樣的氣力,也往往會在反對過程中重新成為對象本身。

後來者則更可能擇取前人對自己有利的觀念加以誇大以便利用;這充分解釋了如今理論界對福樓拜的歸納所得與福樓拜作品現實的差別。其實無論何時,觀念都比作品本身更直白地展現藝術家本人。觀念的傳播也要遠遠大於作品的傳播。這對藝術而言,並非不是悲哀。但這同樣昭示:藝術家永遠大於作品。高度為八的作品,往往需要高度為十八的藝術家。就這一點而言,作品也永遠是藝術家的冰山一角。

2007年2月4日—8日

Views: 9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