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富·薩拉熱窩的“地道博物館”

歷史名城薩拉熱窩是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簡稱“波黑”)的首都,這座30萬人口的城市群山環抱,風景秀麗、氣候宜人。

來到薩拉熱窩的客人,不妨前往布特米爾村,參觀一下那裏的“地道博物館”。1992年3月,波黑境內塞族軍隊與穆斯林武裝同室操戈,兵戎相見。從1992年4月至1996年2月,塞族軍隊將由穆族武裝控制的整座薩拉熱窩城市圍困了1425天,每天平均向城內發射329枚炮彈。薩市幾乎彈盡糧絕,居民僅靠國際救援維持生存。

1992年夏,穆族武裝決定在由國際維和部隊控制的薩拉熱窩機場附近挖掘一條地下通道,以便與機場另一側的穆族控制區連成一片,秘密運送人員與物資。為避開塞族武裝的炮火襲擊,地道口選在布特米爾村村民吉斯·科拉爾家的汽車車庫裏。從3月至7月,150人以極其簡陋的工具,4個月內挖掘出一條720米長的地道。地道自機場跑道下方穿過,到達地面後與另一條長達數公裏、一人多高的壕溝連接。從城內逃離的市民穿越地道後可迅速通過壕溝抵達安全區。在被圍困的1400多天裏,上萬噸的軍需物資、藥品與食物通過地道送入薩拉熱窩,數千名傷病員和婦女、兒童也是通過這條地道被轉移至安全地帶。最多時曾創下一天之內4000多人自地道進出的最高紀錄。

戰爭結束後,科拉爾一家把這條地道改建成私人博物館後對遊客開放。他們照原樣恢覆了一段地道,參觀者可以從設在車庫內的地道口進入,再從十幾米外鉆出。地道內昏暗狹窄,只有一人高,一些地段只能彎腰前行,支撐著洞壁的厚重支架東倒西歪,可以想象當年穿行其間的艱辛。

如今,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飽受戰爭摧殘的人們鑄劍為犁,在戰火燒焦的土地上開始了新的生活。但是,正如博物館講解員所說的,來到這裏的參觀者恐怕有一點感受是共同的,那就是珍惜生活、珍愛和平,殘酷的戰爭中沒有贏家,只有數不清的戰爭受害者。(《光明日報》)

Views: 8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