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薩杜爾《世界電影史》(70)

第十八章·意大利新現實主義和法國電影(七)

在1958年之後組成「新浪潮」的那批人中,有一部分是從拍攝短片中成為導演的。以「三十人小組」為中心的法國紀錄學派是戰後世界上最優秀的一個學派。不論在影片數量與種類上,這個學派都超過英國紀錄片當年取得的成績。

美術片是大戰期間意大利人魯西諾·艾姆爾創造的新片種(他拍攝了《傑羅姆·波希》、《基奧多》等片),在法國也得到發展。其最有影響的人物為阿侖·雷乃。他先拍了《凡高》一片,依照凡高的繪畫,有些呆板地敘述了這位大師的一生。然後他又根據畢加索的一幅繪畫,在艾呂雅的幫助下,拍了《格爾尼卡》這部表現西班牙內戰的卓越抒情詩篇。在這之後,《雕像也在死亡》(與克利斯·馬爾凱合作)一片因為涉及殖民地化和黑人藝術的毀壞而被檢查機關禁映。《夜與霧》是一篇對納粹集中營滅絕人性的暴行感人而含蓄的控訴書。

1傑羅姆·波希(JeromeBosch1450E1460—1516):荷蘭畫家。基奧多(Giotto1266—1337):佛羅倫薩畫家。——譯者。

2艾呂雅(Eluard1895—1952):法國詩人。——譯者。


雷乃的合作者、技師阿爾加蒂在使藝術片與文獻片日益增多上,曾起過協助的作用,在這些影片中應該提到維克多利亞·梅爾康東導演的《1848年》,羅培·門納戈茲導演的《巴黎公社》,格萊米永導演《生命的美》,皮埃爾·卡斯特導演的《戰爭的災難》(或稱《哥雅》)等影片。在另一類相近的影片中,有些表現了藝術家與作家的生活與工作,諸如讓·洛茲和克勞德·路瓦導演的《馬約爾》,弗朗索瓦·岡波導演的《馬蒂斯》,萊昂阿特(傑出的影片《電影的誕生》的作者)導演的《莫裡亞克》,尤其是克魯佐導演的《畢加索的秘密》,片中他向觀眾展現那些繪畫的創作過程,把觀眾帶入到畫家構思的天地之中。至於那些記述活著的或逝去的人物的傳記性影片,有亞尼克·貝隆的《柯萊特》,保羅·巴維奧的《路易·盧米埃爾》,呂戈的《痛苦的外科醫師勒利希》,萊昂阿特的《維克多·雨果》以及讓·維達爾的《巴爾扎克》和《左拉》等等。

在「旅行與發現」這類影片中,應該名列前茅的有馬賽爾·伊夏克拍攝的登山片《攀登阿那布爾那峰的勝利》等)和紀錄庫斯托少校潛海探險輝煌事跡的影片。庫斯托拍攝的短片(如《潛水筆記》、《在一艘沉船的周圍》等)促使他攝制那部令人難忘的《寂靜的世界》(與路易·馬勒合作)。

戰鬥性紀錄片(其開端可以追溯到讓·雷諾阿拍攝的《生活屬於我們》)在佔領時期繼續在游擊區裡拍攝(如勒·夏諾阿的《在暴風雨的中心》)。這類影片在法國紀錄片中起到一種必不可少的催化作用,尤其是路易·達更的《礦工大罷工》和《生活的戰鬥》,梅納戈茲的《碼頭工人萬歲》更是如此。我們還應提到那些涉及社會研究的影片,如愛利·洛泰爾的《奧伯維利耶市》、亨利·艾斯內的《大地將盛開鮮花》、亞尼克·貝隆的《海洋植物》和法比亞尼的《遠洋捕魚》等等。

1哥雅(Goya1746—1828):西班牙畫家,《戰爭的災難》是他的名畫,描寫西班牙反對拿破侖之戰。——譯者。

2馬約爾(Maillol1861—1944):法國雕塑家。——譯者。

3馬蒂斯(Matisse1869—1954):法國畫家。——譯者。

4莫裡亞克(Mauriac1885—1970):法國作家。——譯者。

5勒利希(Leriche1879—1955):法國著名外科醫師。——譯者。

6喜馬拉雅山的一個高峰,海拔8078米,1950年被一個法國登山隊所攀登。——譯者。


還有一些影片作詩意的或造型的嘗試:讓·米特裡把德彪西的一些樂曲和豪納格的《太平洋231》用影像再現出來。拉摩裡斯在《比姆》中敘述一頭非洲小驢的故事,繼此之後,他攝制的《白鬃野馬》獲得很大成功,因為他在攝制該片時採取了弗拉哈迪一些手法。《紅氣球》一片又使他獲得一個真正的勝利,氣球吸引著一個孩子,使他驚奇地發現巴黎的奇景。喬治·弗朗敘有諷刺詩人的特別天賦,在《禽獸之血》一片中充分體現了出來,在《殘廢軍人宮》這部尖銳嘲諷戰爭的影片中,表現得更加突出。

1德彪西(Debussy1862—1918):法國作曲家。——譯者。

2豪納格(Honegger1892—1955):瑞士作曲家,《太平洋231》為他創作的交響樂。——譯者。


最後,紀錄片大師尤里斯·伊文思,也是在法國攝成他那部深刻動人的抒情紀錄片《塞納河與巴黎相逢》的。


西班牙


「今天的西班牙電影在政治上是虛假的,在反映社會方面是不真實的,在知識上是貧乏的,在美學上是毫無價值的,在企業上是萎縮不振的。」這段帶有論戰性的話出自1955年5月在薩拉曼卡舉行的討論會,如果我們把它應用於1939—

1952年這個時期的話,它可以說是含有頗大的真理。

隨著佛朗哥政權的建立,馬德里的影片生產有所恢復。

1942年生產的影片超過50部。此後每年生產的長片數為40到50部之間。

宣傳片數量很多,名列前茅的有《種族》一片,它的劇本是由佛朗哥將軍編寫的(署假名),導演為路易斯·薩恩斯·德埃雷迪亞。後者是一個聰明能幹的人,早在30年代就開始拍攝各類影片:喜劇片、幻想片、宗教片、幽默片,表現唐璜生活的影片,「社會」題材的影片(如《瑪麗翁·雷布爾》)等等。在他指導下開始拍片的安東尼奧尼·羅曼和拉斐爾·希爾也都同樣具有題材多樣化和手法巧妙的特色(如安東尼奧尼·羅曼的《艦隊》、《地獄中的婚禮》、《最後的菲律賓人》,以及根據洛佩·德維加原著改編的《躍馬》等片和拉斐爾·希爾的《盧斯的足跡》、《沒有太陽的街》、《堂吉訶德》、《上帝的戰爭》等)。在老一代導演中,弗羅安·雷伊、何塞·布赫斯、阿爾達文、貝尼托·佩羅霍也繼續他們的工作,連通俗戲劇作家埃德加·內維爾也把他的戲搬上了銀幕。拉迪斯勞·巴赫達原籍匈牙利,從1943年起在西班牙導演了許多影片,尤以《瑪賽利諾的酒和麵包》一片賣座最為成功。該片敘述一個窮孩子在聖母的恩惠下得到一個奇跡般的「善終」。在最多產的導演中,老演員出身的胡安·德奧爾杜納尤其擅長導演歷史故事片,還有小說家曼努埃爾·穆爾·奧蒂也在1949年參加電影界,他的影片攝影技巧獨具匠心,因此,掩蓋了題材的平庸(如《路上一行人》、《一個真實的蕩婦菲德拉》)。

1950年之後,由於新一代的湧現,西班牙電影界(以及全國知識分子的生活)又有了新的發展。內戰年代的孩子們已經長大成人,給西班牙電影帶來一種熱情奔放的新精神。他們也汲取了意大利新現實主義者的經驗,這是因為1940年前後產生意大利新現實主義的條件同西班牙50年代的狀況頗為相近。

Views: 6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