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薩杜爾《世界電影史》(33)

第十二章·好萊塢的建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十年中間,對於美國電影而言,乃是一個征服全世界的興盛時期。外國影片在美國兩萬家電影院的上映節目中已經完全消滅。在世界各國,美國影片佔著上映節目60~90%的優勢,每年約有兩億美元被用來生產800多部影片。電影方面的投資超過15億美元,這樣大的資金使電影事業在美國成了一種大規模的工業,在資本上可以與製造汽車、罐頭、鋼鐵、石油、紙煙這些美國最大的工業相比擬。

派拉蒙、勞烏、福斯、米高梅、環球這些大製片公司,支配著影片的生產以及全世界影片的上映和發行。它們和華爾街的金融巨頭如柯恩·洛埃伯銀行、通用汽車公司、杜邦·德·奈莫爾、摩根、洛克菲勒等密切地結合在一起。

自從格裡菲斯失勢之後,金融資本家所重視的已不是導演,而是電影明星。後者成了製片公司的一種工具或者商標。從這時起,影片的真正主人是製片人,也就是那些被華爾街的銀行家所賞識與選定的企業家。電影導演和照明技師、攝影師、佈景設計師一樣,只不過是每週領取一定報酬的受雇者而已。製片人利用解除合同這種暗中威脅的辦法,把導演過去所掌握的大部分實權,如對主題、明星和技師的選擇、劇本和蒙太奇的仔細推敲、佈景和服裝的監督等等,全部奪取過去。

這樣一來,製片人便成了決定藝術成敗的一切因素的主人。他最關切的乃是怎樣多賺錢,他的董事會也只根據影片的利潤率來估量他的價值。因此攝制影片完全以票房收入為指導原則。他們對獨立的影評家的評論,滿不放在眼中,而事實上,這種影評在美國當時可說幾乎全未存在。

但製片人自己只在幕後指揮一切。在好萊塢露面的乃是電影明星,而「明星制度」也成為好萊塢征服世界的基礎。觀眾對電影明星的崇拜是用幾百萬張簽名的照片來維持的,廣告和宣傳在這些偶像周圍創造一種傳奇的氣氛。明星的戀愛、離婚以及他們所使用的化妝品、住宅、他們所喜愛的動物,在某些國家成了一般人關心和津津樂道的題材。「明星制度」甚至使魯道夫·範倫鐵諾、瑪麗·璧克馥、道格拉斯·範朋克、格洛麗亞·史璜遜、華萊士·雷德、約翰·基爾伯特、梅·茂萊、瑙爾瑪·塔爾麥琦、克拉拉·鮑、朗·錢尼等人變成了真正被崇拜的偶像。

一些有名的宗教團體對這種競爭深感不安。清教徒對好萊塢展開了一起起攻擊,這些攻擊又因一些明星醜事的傳播(如:華萊士·雷德因吸毒和酗酒而身死,某一舞女在有胖明星亞布克爾參加的一次宴會上遭到了謀殺,以及某些明星曾犯謀殺或因戀愛犯罪等等),而變得更加猛烈。

此時資本家成立了一個名叫「美國製片人與發行人協會」的機構,這個機構是由一個虔誠的清教徒、共和黨領袖威廉·海斯負責組織起來的。協會每年付與他10萬美元的薪金,使他不惜辭掉哈定總統給他的郵政部長的職位。這個被人稱作「電影界沙皇」的海斯,在以後二十年中間一直主持「海斯辦事處」的工作,並將他的名字和耶穌會神父達尼埃爾·勞德草擬的《倫理法典》聯結在一起。但所謂「倫理」對海斯來說,與其說是一種目的,倒不如說是一種手段,用來把電影變成一種頌揚美國生活方式及其主要工業產品的工具。按照海斯的說法,電影變成了旅行商人,「商品跟在影片後面,凡是美國影片深入的地方,我們一定能夠銷售更多的美國貨物」。

當好萊塢瞭解到這種國際使命時,美國某些明星扮演的人物也發生了變化。道格拉斯·範朋克在「三角影片公司」時曾幽默地扮演一個強壯、天真、樂觀、為女人所喜愛的美國英雄,但到後來卻在墨西哥的《佐羅的標記》、法國的《三個火槍手》、英國的《羅賓漢》、東方的《巴格達竊賊》及《黑海盜》中變成一個不可戰勝的大力士,一個無所畏懼和無可指責的騎士和保衛正義而且總是獲得勝利的人。隨著年歲的增長,範朋剋日益喜好巨大的佈景、極端的豪華和神秘的力量。這位達塔尼昂1如果沒有他那張快樂和微笑的面孔使他不致陷於過分可笑的話,那就很可能變成一個真正的孟希豪森子爵2。在以上這些影片中,範朋克所表現的人物性格要比導演弗萊德·尼勃羅、拉奧爾·華爾許、維克多·弗萊明、唐納德·克利斯浦或阿蘭·德凡所規定的性格,更加充沛得多。同樣,阿爾弗萊德·格林、馬歇爾·尼倫、威廉·鮑丁和山姆·泰勒這些導演也只為瑪麗·璧克馥服務;而西德尼·奧爾柯特、雷克斯·英格蘭姆和金·維多等導演,很早以前就附屬於演員約翰·基爾伯特、範倫鐵諾、格洛麗亞·史璜遜或瑪麗昂·台維斯;約翰·福特則服務於牛仔哈萊·卡雷;弗蘭克·卡普拉先服務於一個名叫「我們的團體」的兒童劇團,後來則服務於喜劇演員哈萊·朗東。

1大仲馬名著《三個火槍手》中的主人公。——譯者。

2德國軍官(1720—1797),以慣於吹牛著名。——譯者。


拒絕把自己附屬於明星的導演為數可說極少。隨著好萊塢的建立,電影先驅人物不是日趨沒落就是銷聲匿跡。托馬斯·英斯已經故世;麥克·塞納特雖然還在繼續攝制一些優良的作品,但他的聲譽卻並未因此增長;至於格裡菲斯此時則正在逐漸走下坡路。

標誌格裡菲斯登峰造極的作品,在美國乃是他的《一個國家的誕生》,在歐洲乃是他的《被摧殘的花朵》,在電影藝術方面則是《黨同伐異》。在根據美國一個鬧劇改編的《走向東方》1中,他再次顯示出一種驚人的力量。在這部影片中,他用染色或著色的方法,使色彩起著很大的作用。他的蒙太奇技巧在表現冰河融化的那個場面上,充分顯示出來,這一精彩的段落使人想起普多夫金在《母親》一片中的作法。從格裡菲斯這種對自然現象的重視,可以看出瑞典電影對他的影響,同樣,德國影片《杜巴萊夫人》對格裡菲斯的《暴風雨中的孤兒》也起了一定的影響。後一部影片譏諷法國革命,描寫丹敦騎著馬在巴黎街上奔馳,把冤屈的麗蓮·吉許在最危急的關頭從斷頭台上救了下來。《恐怖之夜》則是一部偵探故事,它的情節與其說是今人恐怖,毋寧說是更類似喜劇。《生活不是很美好嗎》生動地描繪了通貨膨脹時期的德國悲慘生活,可說是格裡菲斯最後的一部偉大作品。

1舊譯《賴婚》。——譯者。


格裡菲斯以後攝制的《阿美利加》、《馬戲團女郎》、《愛情的勝利》1、《街頭女郎》這些影片顯示出這位偉大的導演正在逐漸走向衰落的道路。他為了挽回過去的聲譽,曾重新拍了《兩性的鬥爭》一片。以後他又採取了《一個國家的誕生》中的一些題材,拍了他的有聲片《林肯傳》。但是,商業上的失敗終於註定了格裡菲斯的悲慘命運。這位被列入製片廠黑名單的偉大藝術家,在他以後殘餘的二十幾年生命中,再也沒有機會導演一部影片了。好萊塢的拜金主義把它的創始人都毀滅了。

1舊譯《血濺鴛鴦》。——譯者。


格裡菲斯的沒落,正好和西席·地密爾的興隆形成鮮明的對照。後者那種庸俗、商人氣息和浮誇的作風,成了好萊塢影片四十年以來的特徵。他拍了各種樣式的影片,從浮華喜劇《男性和女性》和其他由格洛麗亞·史璜遜主演的影片,一直到場面豪華的反蘇宣傳片《伏爾加的船夫》和反對無神論的鬧劇片《不信上帝的少女》(片中有對兒童監獄的傑出描寫),凡是能夠賺錢的影片,他都加以攝制。地密爾最成功的作品是一些帶有濃厚遊藝場氣氛的大型片,在這些大型片中,地密爾除了取材於聖經上的故事以外,還加進了一些色情的描寫。好萊塢給他一筆格裡菲斯所得不到的資金來攝制場面浩大的影片《十誡》和《萬王之王》。地密爾由於承襲了意大利電影的老傳統,結果成了最能賣座的商業性影片的導演之一。弗萊德·尼勃羅模仿他的例子,替高德溫和梅育拍了一部叫做《賓虛傳》的巨片,這部影片花去了600萬美元的攝制費,雖然風行一時,可是收入卻不過400萬美元。

好萊塢這個驟然之間交了紅運的城市,具有暴發戶們的那種低級趣味,他們建造的豪華的別墅,硬把羅馬的露天劇場和洛可可式的堡壘,天主教的大教堂和摩天大樓結合在一起。這種建築上東拼西湊的誇張趣味連同那種說教式的象徵趣味,在根據勃拉斯哥·伊巴涅茲的原作改編的影片《啟示錄四騎士》裡表現得最為突出。這部由雷克斯·英格蘭姆導演、使範倫鐵諾因此成為明星的超級影片在上映收入上打破了紀錄。英格蘭姆在其他影片中——例如在無聲電影末期他將結束電影生涯時在尼斯攝制的那些影片中——也顯示出這種講究形式的作法。

《啟示錄四騎士》的戰爭主題也使金·維多導演的《大檢閱》獲得成功。金·維多在該片中雖然未拒絕重現那些可懷疑的歷史情節,卻顯示了他的才能和真摯的感情,尤其是在表現士兵們被大卡車裝載運往前線的情景上更是如此。

1我國上映時譯名《戰地之花》。——譯者。 

Views: 11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