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薩杜爾《世界電影史》(63)

第十七章·英國和歐洲的電影新發展(1920-1945)(四)

提克斯洛伐克


布拉格是中歐最活躍的製片中心。從1912年以來,建築師麥克斯·歐本在那裡拍攝了幾部由他妻子安娜·捨德拉柯娃主演的文藝片。1918年這個國家獨立以後,卡勒爾·拉馬克和古斯塔夫·馬哈蒂這兩位青年導演,以他們當時發現的優秀女演員安妮·盎特拉為主角,開始攝制一系列的影片。他們特別導演了幾部專門表現「好兵帥克歷險」的影片(1925—
1927年間攝制)。

馬哈蒂拍過很多影片。他由於導演了兩部「大膽的」影片,即《熱戀》(1929年攝制)和顯示出演員海蒂·拉馬爾才能的《心醉神迷》(1933年攝制),而獲得國際聲譽。這兩部影片所描寫的都是一些通姦的簡單故事(諷刺性或悲劇性的)。這些從第一次接吻起一直以情侶為中心的故事,是和主人公所處的環境(如《熱戀》中的車站,《心醉神迷》中的農村)密切結合在一起來描寫的。影片對性愛的描寫雖然很大膽,然而未使人感到噁心,而且它還傑出地應用了分鏡頭和攝影上的技巧。《心醉神迷》一片由於詩人納茲伐爾所寫的劇本簡潔明瞭,特別獲得成功。這部受蘇聯學派的影響比受德國學派的影響更大的作品,給人一種情詩的感覺。

蘇聯影片的影響在德捷合制的影片《如此生活》中也可以看到。這部影片是由瑞典導演容漢斯在布拉格的平民區裡拍攝的。影片的女主人公——一個被洗衣機的開水燙傷致死的女傭人——是由主演過《母親》一片而給人很深印象的女演員巴拉諾夫斯卡婭扮演的。影片的內容已由片名概括表示出來:窮人的悲歡在這部影片裡是用半同情半諷刺和稍帶辛辣的筆法描寫出來的。卡萊爾·安東的影片(1926年攝制的《五月的故事》,1930年根據歐文·吉許的劇本攝制的《加爾讓托尼》)和以後米洛斯拉夫·齊坎的影片(1936年攝制的《步兵營》、1938年攝制的《乞丐世界》)也是以布拉格的平民區和貧民窟為背景的。由英納曼導演的《十八歲時的生活》(1932年攝制)和約瑟夫·洛文斯基(死於1936年)導演的《青年情人》(1932年攝制)都是受馬哈蒂影片成功的影響而攝制的,它們都在國外上演過。多產的導演馬丁·弗裡茨也拍攝了他最好的影片《雅諾西克》,描寫一個斯洛伐克英雄的故事,有佩岑卡極優美的攝影。拉第斯拉夫·布洛姆以《口琴》一片(1936年攝制),開始接觸到社會的主題。奧塔卡·瓦夫拉在他的歷史片中很受《英雄的狂歡節》一片的影響,這在1938年攝制的《庫特納·霍拉的處女們》中可以看出。

早在希特勒還沒有佔領赫拉特辛之時,在捷克斯洛伐克確實無疑地已有本國電影學派存在,人們可以從這個學派看到幾個特點:優美的攝影,確切的格調,慷慨寬宏的思想,一種不排斥大膽描寫的自然風格(至少在表現風俗習慣上是這樣)和表現大自然、農民生活與城市平民生活的真實感。


波蘭


在華沙,1910年後,亞歷山大·海爾茨和亨裡克·芬凱爾斯坦使波蘭電影開始誕生,同時還發現了波拉·尼格麗這位女明星。

從1920年到1939年,波蘭每年生產10部至25部影片。在無聲電影時期,應該指出下面這些導演的努力:普恰爾斯基(1923年得制《征服者巴爾台克》,1928年攝制《現代人》),莫德捨夫斯基(1923年攝制《農民們》,根據拉狄斯拉斯·雷蒙的原作改編),理查德·奧爾丁斯基(《塔杜施先生》,根據密茨凱維奇原作改編)。1930年之後,由於新一代導演的興起,影片質量大有改進;這些新導演深受先鋒派和蘇聯電影的影響,其中有亞歷山大·福特、萬達·雅庫博夫斯卡、布奇柯夫斯基、波赫傑維奇、采卡爾斯基、扎爾齊茨基等人。這些年青的導演大部分只拍攝一些紀錄片或實驗性影片。然而,亞歷山大·福特卻導演了好幾部重要而又大膽的故事片,如1932年的《街頭夥伴》,描寫華沙的賣報小販,1937年同扎爾齊茨基合作拍攝的《維斯杜拉河畔的人》,以及那部故事性的紀錄片《我們到達終點》(1936年攝制)。後一部影片由讓·班勒維在巴黎介紹上映時,大獲成功;然而福特本人卻同皮爾勞德斯基及其後繼的上校部長們的電影檢查發生了爭執。這種檢查根本不允許有任何進步的傾向,當然不限於對電影是這樣。在30年代,波蘭最走運的導演約瑟夫·萊伊台斯和理查德·奧爾丁斯基由於同外國合作製片,或由於官方的訂貨,有時能獲得巨額的資金來攝制影片。


奧地利


在奧匈帝國時代,1918年以前已有小規模的製片業存在,其中最重要的是薩夏影片公司,它是由薩夏·科勞拉特伯爵創建的,他還指定劇作家莫爾納編寫電影劇本。一些小型的製片公司在布達佩斯、蘭堡、布加勒斯特等地成立起來,而維也納則成為一個重要活動的中心。這個哈布斯堡王朝的京城一向只在生產愛情片方面同巴黎競爭。但是,到薩拉熱窩事件前夕,維也納也已製作各種樣式的影片。在那裡製作各種影片最突出的是法國「閃電」影片公司的分公司——「德意志閃電影片公司」(D.F.C.L.A.),這家公司有一時期由年輕的剛從巴黎高蒙公司實習完畢的埃立克·龐茂來領導。

奧地利在有聲電影出現之後,成為一個專門攝制音樂片的國家。維利·福斯特就是導演這種影片的權威。他在1933年和1934年分別攝制了《未完成的交響曲》和《假面舞會》兩部影片,前者是由瑪莎·艾格特主演,很成功地描寫了舒伯特的一生;後者則由保拉·威斯萊主演,描寫哈布斯堡王朝時代的維也納的舞會盛況。維利·福斯特還導演了《馬祖卡舞曲》(1935年攝制)、《小夜曲》(1937年攝制)以及在德奧合併的第二天完成的那部《俊友》(1939年攝制)。在維也納攝制的影片,一般說來都具有輕鬆、華美、令人喜愛的優點,但另一方面,這些影片好像某些糖果那樣給人過於甜蜜的感覺。它們一般都以歷史上鼎盛的時代,即維也納成為中歐首都的時代,作為描寫的題材。


匈牙利


擁有580家影院的匈牙利,影片產量相當多,但質量卻很平庸。製片人柯爾達,導演費喬斯,在美國改名為寇蒂芝的邁克爾·凱爾迭斯,劇作家兼理論家貝拉·巴拉茲,這些人在有了聲名以後,就離開了布達佩斯,正如那些到法、德、美、英等國的製片廠裡工作的匈牙利優秀的攝影師一樣。


伊比利亞半島國家


西班牙


西班牙的電影發祥於巴塞羅那,那裡生產的最初幾部故事片是由塞貢多·德·喬蒙(1905年曾攝制《公園裡的褲褲少年》)和弗魯克托索·赫拉貝特導演的。前者是一個極聞名的攝影師與技師,他主要是在巴黎和都靈從事電影這門行業。

後者在1911年至1918年是許多獲得成功的長片的導演或製片人(如《安娜·卡多娃》、《劣等種族》、由蒂娜·塞爾古主演的《肖邦的小夜曲》)。西班牙電影業在此時頗為興盛,裡卡多·德·巴尼奧斯就是在這時期開始電影工作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西班牙電影曾經歷過一次危機,以後又趨復興,影片產量在1926年超過30部。1920年前西班牙曾聘請了幾位法國導演和演員前往拍片。此後湧現了一批本國導演,如世界性的、有才幹的貝尼托·佩羅霍(曾導演《男孩子》、《超脫死亡》、《伯爵夫人瑪麗》),認真而平凡的何塞·布赫斯(曾導演《巴羅馬村的節日》,1921年)以及後來拍過各類影片的弗勞利安·雷伊(曾導演《女叛亂者》、《湯姆河上的盲人嚮導》、《聖—蘇爾比斯修道院的修女》等片),他還為西班牙拍攝了他最傑出的無聲片《邪惡的村莊》(1929年攝制)。這部真實的作品同那些在巴塞羅那或馬德里製作的「西班牙國產片」完全相反,它曾由胡安·皮蓋拉斯(被稱為西班牙的德呂克,後來和他的友人加西亞·洛爾迦一樣也被槍殺)帶到巴黎放映。

雖然獨裁者普裡莫·德·裡維拉下令對電影實行有效的「保護」,但在有聲電影興起和共和國建立時西班牙的電影卻處於嚴重的危機之中。後來,由於在南美西班牙語國家開闢了市場,1935年影片生產達到了40部左右(其中有弗勞利安·雷伊的《鄉村貴族》和貝尼托·佩羅霍重拍的《巴羅馬村的節日》)。內戰使電影生產幾乎完全中斷,直到1939年才在這個財力枯竭的國家緩慢地恢復過來。

1西班牙共和國建立於1931年。——譯者。


葡萄牙


葡萄牙的第一部故事片是1909年攝制的《狄亞哥·阿爾弗斯的罪行》(小巴爾波沙導演)。影片生產在1916年後開始發展,到1923—1924年間,由於聘請了一些意大利導演(如傑那羅·狄尼、埃諾·呂波)和法國導演(如羅傑爾·裡翁、莫裡斯·馬裡奧等)前來拍片,獲得進一步的發展。在無聲電影時期,萊托·德·巴羅斯的獨創性才能就已顯露出來,這位導演是從拍攝紀錄片開始電影工作的。1929年,他以十分精細的攝影技巧拍攝了《海上的瑪麗亞》,這部影片由納扎雷農村的漁民們擔任演員。《牧師先生的學生》(1935年攝制)是他在商業上最獲成功的一部影片。他的個人風格曾長期支配著葡萄牙的電影。紀錄片《杜羅河上的苦工》顯示了曼努埃爾·德·奧利維羅的敏銳觀察力,他的藝術風格可以歸入歐洲先鋒派。但在有聲電影興起後的十年間,葡萄牙最多不過生產了15部左右的影片。

1葡萄牙西海岸的小港。——譯者。

Views: 9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