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正建·傳奇太后之武則天 中

武則天她在宮中呆了11年,但是這時候她是默默無聞的,一旦她有了機會,她就迅速地抓住機會,向最高權力挺進。而且,置她的情敵和政敵於死地,手段非常殘忍和冷酷,那麼武則天到底有一種什麼樣的心理和性格呢?有的專家就對武則天進行了研究,我們知道現代心理學研究一個人的心理和性格,主要靠大量的細節,要靠他的回憶錄,看他的日記。但是這些,武則天沒有留下來,所以對她心理和性格的分析主要靠一些推測,在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台灣的一個教授叫雷家驥,我們現在的介紹主要依據他的研究。我們知道武則天的父親叫武士彟,他一開始娶了一個夫人叫相裏氏,相裏氏為他生了四個兒子,有兩個兒子早死了,還剩下兩個兒子一個叫做武元慶,一個叫做武元爽。相裏氏死了以后,在武士彟48歲的時候娶了第二個妻子,就是武則天的母親楊氏。這個楊氏,為武士彟生了三個女兒,大女兒是韓國夫人,她嫁給了賀蘭越石,這越石也可能是安石了,這個記載不一樣。第二個女兒,就是武則天,她嫁給了高宗李治。第三個女兒,也沒有名字留下來,她死得很早,嫁給了一個叫郭孝慎,這個相裏氏死了以后,武士彟娶了楊氏。那麼相裏氏的兩個孩子武元慶和武元爽這時候已經很大了,他們對於后母,特別地不好,包括對於后母的孩子也特別不好,經常欺負她們。這樣,就在武則天的幼小的心靈裏邊,留下了受傷害的傷疤。我們知道現代心理學認為,一個人的幼年的經歷對他的成長是很重要的一種經歷。武則天,她因為受到了欺負,所以她就養成了在這種充滿家庭矛盾的,在這種家庭裏頭,她養成了一種忍讓,有城府有權術這麼一種能忍恥的這麼一種心理。同時也很壓抑,她在不斷地想尋求向外發展的機遇,這時候機遇來了。也就是唐太宗招她入宮,招她入宮的時候,史料記載,她的媽媽就擁著她哭泣,舍不得離開,但是武則天很自如。她說“見天子庸知非福”,見了天子誰知道也許是好事呢,說你悲泣何為,幹嘛要哭啊?反映了她對家庭生活的厭惡,和一心要向外發展的一種性格。反映武則天心理的一個最著名的史料,就是她在76歲的時候,她回憶往事,對大臣講的一段話。她說她當宮女的時候,這個時候唐太宗有一匹馬,菊花青,這匹馬呢誰也馴服不了,這時候武則天作為宮女在旁邊。武則天說我能馴服它,但是需要三樣東西,一個是鐵鞭,一個是鐵錘,一個是匕首,我先用鐵鞭子抽它,它要不服的話,我再鐵錘砸它腦袋,它要再不服我就拿匕首割它的喉。唐太宗看了以后, “太宗壯朕之志”,太宗對她很欽佩,佩服她的這種志。這件事情說明什麼呢?這件事情說明了年輕的武則天,她的性格已經形成了這麼樣一種性格,在性情上她有著一種暴烈、攻擊和敵視不順從她的人的傾向。在能力上對於處理問題的態度和方式有很大的自信和果斷。在價值觀上,她不重事物是不是珍貴,不管你是不是珍貴和名貴,一切以應能滿足自我為最大的價值所在,所以她不考慮你這個馬是不是珍貴,只要是能滿足自己為價值所在。這樣,武則天就形成了一種支配的、暴力的、自主的性格,這種性格,一直貫穿到她一生中間。甚至后來她在要革命前后,剛才講了有徐敬業要反對她,還有一些大臣宰相裴炎也反對她,還有一些領軍的大將也反對她,她把這些人統統地殺了。

下面我們談第二個問題,就是武則天的文化興趣。武則天,她受的教育主要是在宮中,她當了11年的才人。史書記載她是很聰明這點沒有疑問了,說她兼涉文史,就是對文和史都比較感興趣,她自己也會做詩,也鼓勵做詩。對文章,寫得好的文章,她也會擊節讚賞。最著名的就是徐敬業起兵的時候,駱賓王為他寫了一個《為徐敬業討武曌檄》,寫了一篇檄文,這個檄文裏頭就寫到,“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沖而南鬥平,喑嗚則山岳崩頹,叱詫則風雲變色,以此制敵,何敵不摧,以此圖功,何功不克……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寫得是雄文勁采,武則天看完以后不僅沒有怪罪他要討伐自己,而且責怪宰相說你們這麼好的人才你們怎麼不用。就是她對於文史非常地喜歡,所以造成武則天當政期間,文史有了很大的發展。特別是文,但是武則天不喜歡儒生,不喜歡儒家經典,她在太學裏頭設置的那些博士、助教統統不用儒生。所以那個時候的太學幾乎都荒廢了,她做什麼事情也不征求儒生的意見,她覺得這些儒生可能只會互相爭論,互相爭論,爭論半天也不會有結果,而且思想保守,所以她不用儒生。那麼她對於佛教和道教是什麼態度呢?總的說來,她對於佛教更崇,尊崇一些,但是她也並不反對道教,特別是晚年她對道教也特別尊崇。她把道教和佛教都作為一種工具來使用,從來沒有佞佛或者佞道。那麼我們分別來講一下,對於佛教的態度,最主要的是因為佛教是她進行革命奪取政權的一個理論工具。我們知道在儒家經典中是找不到這種理論基礎的,就是儒家是反對女子幹政的。但是,佛教徒在佛經裏頭能找到這個根據,在她革命的前一年,有一個和尚叫法明,他就敬獻了一個《大雲經》。這個《大雲經》呢,有人說是他偽造的,有人說很早流傳下來的,原來就有的。不管怎麼說,敬獻了《大雲經》,《大雲經》倒是歷來被保存在佛藏裏頭,作為一個正統的佛教的經典,倒是不錯的。在《大雲經》裏頭也難為了法明和尚,他居然找到了佛經裏找到了女人可以當皇帝的根據,這個就是收藏在《大正藏》,就是日本《大正藏》裏頭的一個《大雲經》。你看這句話,說有個天女,這個天女呢,她就會以女身當王國土,得轉輪王所統領處四分之一,所以后來武則天給自己尊號裏頭有一個“金輪皇帝”,所謂“金輪皇帝”是把自己看成轉輪王,佛教裏頭的證據。所以武則天革命起來當起皇帝來理所當然了,理直氣壯了。你看佛經裏頭說了,佛死了以后多少多少年,有一個女身會當皇帝,那就是我。而且《大雲經》出了以后呢,《大雲經》本身並沒有說武則天應該當皇帝,所以又有一些和尚,他們就為這個經做註,就是證明這裏頭說的就是武則天。這些和尚,做的註就叫《大雲經疏》,《大雲經疏》后來遺失了,就是沒有了,因為佛教界根本不認,說它丟了,沒有了,我們看不到這個《大雲經疏》。但是非常可喜的,上世紀初的敦煌發現了數萬件當時的文書,其中恰恰就保存了《大雲經疏》,《大雲經疏》就是用各種亂七八糟的書來證明這個《大雲經》裏頭講的這個女人,當皇帝的女人就是武則天。比如說這裏頭就講了,它解釋,前頭講了說,經裏頭怎麼怎麼說,她解釋比如說“即一女身當王國土者”就解釋這句話,這句話什麼意思呢?所謂聖母神皇是也,聖母神皇就是武則天,它這個女身指的就是武則天,何以驗之?那怎麼能知道是武則天?后頭就講了很多很多的,用了很多很多的書證明,當然我們現在沒有時間講。總之,這佛教徒就利用《大雲經》來為武則天奪取政權,制造輿論。這樣,在武則天當了皇帝以后,她就為了感謝佛教,就把佛教的地位升到道教之上。對於道教,武則天的態度有個轉化,她一開始當皇后的時候,她也很遵從道教,因為李唐王朝把道教教主老子作為他們的始祖,那麼武則天作為李唐皇室的皇后,她自然也要遵從道教。但是她到革命以后她把李唐都給代替了,她當然要把道教也給貶低了,所以,她革命以后,就把道教貶在佛教之后。可是武則天她特別信仰這種方術符咒,這些,都是道教的拿手好戲,所以她還是一直對道教並不反感。特別到了晚年的時候,她思想有個轉變,有人分析說她大概殺人過多,她有一種負罪心理,老覺得自己殺人太多了,夜裏做夢都有鬼來,所以她就更信道教,她希望道教能給她驅除掉這些罪惡,也希望通過道教煉丹謀求一種長生。那麼在她76歲的時候,她曾經派了一個人,到中岳嵩山,去投了一個金簡,投了金簡乞求神除掉她的罪惡。1982年有一個農民,在嵩山附近找到了這枚金簡,這個金簡上寫得很清楚了,上言:“大周國主武曌,好樂真道,長生神仙,謹詣中岳嵩高山門,投金簡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從這內容我們就知道,到了晚年的武則天,她76歲了,她一方面追求長生,追求神仙,另一方面也希望得到三官九府,這都是道教的神仙了,三官:水官地官天官了,他們幫助她來洗掉過去的種種罪孽。所以,到晚年的武則天,對道教還是很信任的。

說到她的文化興趣,我們還要指出武則天對於各種祥瑞都非常信。因為她相信各種神秘力量能幫助她打掉政敵,能幫助她完成她的任務。我們這裏頭光講一下她對文字的迷信,她特別迷信文字,她覺得文字一改變,就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就能幫助她做成一個事情。她經常給人家改名,這在其他的皇帝中間很少有的,比如她打掉她的情敵王皇后和蕭淑妃,她就把王皇后的“王”改名為“蟒”,蟒蛇的“蟒”,把蕭淑妃的“蕭”改姓為“梟”,就是毒梟那個“梟”,貓頭鷹毒梟那個“梟”。她把她的那些欺負她的堂兄她都給殺了,殺了以后呢就把這些欺負她的堂兄也姓武,把這武改姓為“蝮”,就是蟲字旁一個覆習的“覆”,這種毒蛇,改為這個蝮。在她晚年的時候,少數民族首領起兵叛亂,這個起兵呢一個叫李盡忠,一個叫孫萬榮,李盡忠就他歸附的時候,武則天賜他為盡忠,盡忠唐室,孫萬榮,萬代都得繁榮富貴吧。

Views: 7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