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華:新中國五十年代初如何社會統合——十五個“小人物”的回憶錄研究 1

二十世紀50年代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一個新時代的開端,“統一”,“改造”,“社會主義工業化”,“農業集體化”等都是構成50年代歷史的重要內容,也是那個時代的基本面相,但是新國家究竟是通過什麼具體的方式和路徑實現它對全社會的“統合”的?這個問題長期以來在一些宏大的詞語下被高度簡略化了,本文所要探討的就是50年代新國家是怎樣進行社會“統合”,如何實現高度一體化的?

本文所稱的“統合”,是指建國初新國家依著某些重大理論和概念,通過一系列政治運動,把某些被認為是敵對、異己或偏離新國家的思想和組織原則的人群加以清除、治理和整頓的過程。

筆者之所以對“新中國在50年代的社會統合”這個問題抱有研究的興趣,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乃是如筆者這樣的一代人都是50年代初出身的,對這個問題有一種很自然的“關切”,可是我們對於自己出身的那個年代的了解是非常有限的;我們只是一般性的知道50年代的那些歷史過程,也知道用於描繪這些過程的語匯和概念,但是我們對於更具體的操作層面或“行動”的層面及其背後的思想背景,所知甚少,而那些方面,對中國在50年代後的歷史進程曾經起過非常重要的影響。

對於二十世紀50年代中國的歷史,近年在社會學和政治學領域,都已有了一些研究,但歷史學的研究還很少,現在已經進入二十一世紀了,上世紀50年代歷史可以不再僅屬於政治學,也應是歷史學的研究對象了。歷史學研究強調資料,現在已開放一些檔案資料,更兼之出版了一些個人回憶錄,使50年代歷史的研究已具備了初步的條件。

近二十多年,有關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的回憶文本的作者主要是政治家、軍隊將領、地方大員和知識名流,很少見到普通人的回憶錄。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因社會自由度的擴大,這種情況有所改變,陸續出版了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的回憶錄,這是一種新的趨向,就是“小人物”也要表達他們的經驗。

我的這篇論文主要是利用15個“小人物”的回憶錄,並結合其它歷史資料來研究“50年代社會統合的問題”。當然研究這個問題,當然還有許多資料可以利用,可是我認為,我們能夠看到的資料,特別是有關檔案資料,一是開放不夠;同時,那些檔案資料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們對一般民眾的思想、生活,感受等等,反映不多。即使有所反映,也有一個自上而下的角度的限制的問題。一般而言,我們很少見到普通人對過去歷史經歷的敘述。

在毛時代,曾經有過一次集中性的對普羅大眾生活史的群眾性的寫作運動,那就是從1963年自上而下發動的“寫三史”的活動:工廠史(公社史或生產隊史),街道史,家史,或者可以統稱:“憶苦思甜”活動。在這之前,還有40年代後期,在解放軍中進行的和在建國前後在土改運動中推行的“訴苦”。只是這類寫作和口頭表達,有不小的局限性,第一,這是一種政治性的集體行為,都是著眼於服務當時的政治目的的。例如:文革時期的“憶苦思甜”,在形式上,還有新發展,例如,從“訴苦”,發展到“吃憶苦飯”;第二,毛時代的所有的群眾性的“憶苦思甜”,它的所有前題和結論,都是預先就設定的。這就是1949年前是“苦”的,現在是“甜”的。

90年代後期以來出現的“小人物”的回憶錄,情況則完全是不一樣的,首先,這些回憶錄的寫作都是個人行為。其次,他們的回憶使我們可以看到50年代開始的那場社會大變動對社會底層的影響,對一個個具體的個體生命的影響,而過去我們在研究50年代的那些重大事件時,對這些問題往往是不重視的,我們對社會大眾的生活、命運的理解都是高度概念化的。

回憶錄能否作為單一史料來使用,其史料價值究竟如何?筆者認為單純利用回憶錄來做歷史研究是有缺陷的,但是如果結合其它資料,以及不同回憶錄之間的互相印證,回憶錄還是有其重要的價值的,特別是那些寫作態度比較嚴肅的回憶錄。本文使用的15本回憶錄都是非文學性的出版物,我沒有經過特意的挑選,是隨機性的,這15本回憶錄,除個別外,出版後都沒有引起學者和一般讀者的註意,它們大多都是大陸的公開出版物,其中一些,我判斷是通過“買書號”的形式自費出版的,因為它們的發行量都很小,這些文本同樣也經過了出版社的審查。在這15本回憶錄中,有3本是自印本。這些回憶錄都是作者對他們一生生活的回憶,但都有一個主線,這就是從個人和社會底層的角度,對50年代初期的生活經歷給予較多的敘述,重點反映的是歷次政治運動對他們的思想、工作、生活以及家庭的影響,雖然都是個人的敘述,但可以和其它歷史資料互相印證。

這些普通人的回憶文本所反映的作者的生活和工作地區包括了中國的東北地區、西北地區、華東地區、中南地區和西南地區,在地區分布上有一定的代表性。15本回憶錄中有14本是個人回憶錄,也有一本是多人回憶的合集:

1,吳文勉:《風雨人生》,中國文史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反映地區:江蘇、黑龍江。

2,劉益旺:《昨夜風》,華齡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反映地區:北京、吉林。

3,胡伯威:《青春。北大》,廣西師大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反映地區:上海、北京、湖北。

4,倪艮山:《沈思集》,香港天馬出版公司,2005年8月出版,反映地區:北京、遼寧。

5,喻明達:《一個平民百姓的回憶錄》,作家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反映地區:湖北。

6,李蘊暉:《追尋》,甘肅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反映地區:遼寧、黑龍江、甘肅。

7,陳星:《風雨人生》,當代中國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反映地區:甘肅。

8,記實文集《二十一年》(上、下兩冊),作家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是一批在雲南省彌勒東風農場監督勞動21年的右派幸存者回憶錄,反映地區:雲南。

9,茅家升:《卷地風來-右派小人物記事》,遠方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反映地區:安徽。

10,國亞:《一個普通中國人的家族史》,中國廣播電視出版2005年1月出版,反映地區:河南。

11,鄭延:《人生之曲:我和我的一家》,中國青年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反映地區:北京。

12,章正邦:《如歌歲月》,汕頭大學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反映地區:西藏,四川、貴州。

13,常振威:《血色洗禮:讓人長噓一兩聲》,自印本100冊,2005年印行,反映地區:湖北。

14,許岳林:《一個醫生的風雨足跡》,自印本,2006年2月印行,反映地區:浙江。

15,李理:《俺這一輩子》,自印本,2004年6月印行,反映地區:河南,湖北。

Views: 12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