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麗 鄧理峰:重塑國際發展知識:“一帶一路”與企業社會責任 下

與“可持續發展”話語緊密相關,“海外投資風險”也是與企業展開CSR溝通的另一類話語體系。如果說,可持續發展是從正向角度激勵企業開展CSR,海外投資風險則是從負向的角度給企業提供了落實CSR的動力機制。來自商道縱橫的郭沛源博士以“中國海外投資中的透明與社區對話”為題,展示了中國企業在海外經營過程中保持透明度以減少海外經營風險的重要性及具體方式。商道縱橫2015年發布的《以透明降風險:中國采掘業海外投資透明度與風險管理研究》報告中發現,盡管大部分企業都認識到了保持透明可以減少企業海外經營中的風險,卻僅有28%的受訪企業知道並執行了有關透明的國際準則與倡議。中國企業海外經營中對於CSR的高認知度與相對低行動度上的差距恰巧呼應了商務部、國資委和UNDP報告中的內容,由此也可斷定,如何縮小這中間的差距將可以成為下一步CSR工作的切入點。此外,海外投資的風險在不同的區域是不同的,比如在亞洲地區主要是政局政策不穩,而在拉美地區主要是商品價格波動,而在非洲地區則更多的是員工安全問題,這點在之前UNDP報告中有所提及。同樣引人註意的是中國企業海外經營中利益相關者的優先序,郭沛源博士的研究表明,排在第一位的是東道國的地方政府,其次是股東和投資者,再者是社區和居民。當問及為何企業在海外經營中未能與NGO展開有效的溝通,排在前三位的原因主要是“NGO沒有聯系我們”、“不知道如何與他們溝通”、以及“他們無法決定最終結果”。如何推動NGO與商業之間的合作,探析海外經營中的風險分布,在理論與實踐層次都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目前,商道正在制作中國海外投資的風險地圖,有關社區互動的工具開發、有關社會許可的理論探討也正逐漸啟動。

第三類有關一帶一路CSR議題的話語體系是市場地位和競爭格局。來自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的段志蓉教授指出,“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制度環境和市場發展水平不盡相同,中國企業的CSR實踐深受這些因素的影響,存在不同的選擇或優先考慮,比如有的企業側重於員工的保障,有的則更多地關註環保,與不同的利益相關者的關系也存在序列差別。根據之前他們對於采掘業的調查發現,海外經驗較多、CSR相對成熟的企業對社區的關註要高過初涉海外市場的企業。同時,市場地位已經建立的企業會相比較開創期的企業也會對合規有更高的要求,並且主動通過產業鏈去影響更多的群體,產生更大範圍的影響。在此基礎上,她還進一步指出,除了正面的CSR行為,我們還應該關註CSiR,即企業“對社會不負責任行為”,因為這些行為對包括企業在內的所有利益相關者而言,都是風險所在,最近的德國大眾汽車“柴油門”事件就是一個例子。各個行業因為市場競爭的程度差異,以及各國制度的不同,對於造成發生“不負責任行為”的幾率也不盡相同,

這其中有一般性規律存在,值得進一步研究和總結。總體而言,市場地位與競爭格局既為中國企業海外經營中執行CSR提供了激勵機制,同時也為落實CSR提供了思路和優先序。


3.中國企業在非洲四國的CSR實踐案例

一帶一路所涉國家廣泛,區域分類方式繁多,本次研討會主要聚焦於東部和南部非洲國家,選取了肯尼亞、坦桑尼亞、讚比亞和莫桑比克四國中資企業海外投資中的CSR相關案例進行分享,這四國案例各具特色,凸顯出中資企業海外經營主體、行業、方式與環境的多樣性、覆雜性和動態性。值得註意的是,在這一模塊中,分享者既有來自國內NGO的,也有來自落地海外由中國年輕人創辦的NGO,既包括中資企業海外農場的經營管理者,也包括國內從事CSR研究的智庫研究人員。由於機構性質的差異,經歷的不同,他們所呈現出的中資企業海外經營中的CSR議題也各自不同。
中南屋(China House)是一家落地肯尼亞致力於支持中國企業樹立海外形象,推動CSR實踐的年輕機構,也是為數不多的由中國人創辦的直接落地於非洲當地的非政府組織。在本次會議上,其聯合創始人胡椒展示了他們協辦的中航國際在肯尼亞的非洲職業技能挑戰賽(ATC)項目。中航國際在肯尼亞經營20多年,其中,最值得一提的CSR項目是非洲職業技能挑戰賽(Africa Tech Challenge,簡稱ATC)。中航國際近年來與肯尼亞教育部合作的職業教育項目(TVET),其項目模式是中航國際向當地政府出售機床加工等成套設備,再由教育部門發給肯尼亞各高校和職業技術學校,同時輔以向肯方提供師資和工程師操作培訓等服務。在此基礎上,針對本地青年失業率高、技能缺乏的問題,中航國際還在2014年發起了非洲職業技能挑戰賽(ATC)項目。通過“培訓加競賽”的方式為肯尼亞青年提供了一個增強技能、提升就業能力的平台,並通過策劃ATC TALK邀請本地企業家分享個人成功故事鼓勵參賽學生創新,ATC2015繼續舉辦,未來也將拓展至其他非洲國家,並考慮是否要設立非洲技術中心。在這個案例中,中航國際在落實CSR方面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第一,找準當地急迫的社會發展問題,青年就業在非洲一直是備受關註的話題;第二,註重加強與當地利益相關者的溝通;第三,商業與NGO合作的一個案例;第四,與自己的主營業務相聯系,這樣更容易將CSR實踐內化成企業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長期戰略。

農業企業與非洲農村社區的互動就更為緊密,中農發中非農投坦桑分公司劍麻農場在坦已運行15年,在總經理管善遠看來,所謂CSR事實上是企業日常運營的內在部分,而非僅僅是“公益行為”,遵從“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古訓,海外農場的運營中始終要貫徹“尊重”的理念,從我做起,從細微處入手,持之以恒,與當地社會產生良好的互動。作為企業的運營者,管先生總結了該農場在當地落實CSR的13個方面,包括:1.依法合規經營,提供就業機會;2.出口創匯;3.興辦醫院,服務社區;4.為中坦“三農問題研究”搭建平台;5.承辦中坦村級減貧學習中心項目;6.為當地居民解決生活用水;7.選送相關人員到中國培訓、增進了解;8.為當地社區、學校、警務局提供支持;9.捐獻;10.公司重視企業文化建設,重視工會功能;11.重視婦女與殘疾人的平等就業;12.與坦桑尼亞訪問團、坦籍留學生互動交流;13.尊重當地宗教習俗,幫助修建。其中,村級減貧學習中心的項目成為最近備受關註的典型項目。劍麻農場的CSR案例也可總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第一,與當地社區的社會經濟文化環境緊密結合,日常式互動中的“尊重”、而非項目式的突擊是該企業落實CSR的典型特征;第二,當然除了日常式的互動,該農場也有自己品牌式的CSR項目,即村級減貧學習中心項目,該項目目前正進入南南合作的典型案例庫,實現了由中國事業單位、民間組織及海外企業合作在發展中國家實施對外援助項目的探索,是我國對外援助模式多元化的體現。第三,中坦“三農問題研究”平台的建設恰恰印證了之前“商業邊地”的切入思路,農場為加強中非之間的溝通和了解搭建了橋梁,構建“第三空間”。



坦桑尼亞村級減貧中心


與前兩個“做”CSR的案例不同,後兩個案例主要是“觀察”和“記錄”下的CSR實踐。首先是來自中國社科院CSR研究中心的葉柳紅從影視人類學的角度展示了中國電建在讚比亞的運營實踐。面對英國BBC制作的《中國人來了》等紀錄片,中國社科院CSR研究中心希望通過用影視的語言以更多元的方式講述中國企業和中國人在海外的故事和經歷。在2015年7-8月為期半個月的實地走訪中,他們用影片記錄下采訪的過程:根據當地人的反饋,中國電建為當地提高了18%的電力供應,企業也較好地實現了本土化的過程,在慈善方面,該公司為當地建造了50所學校,捐贈了8萬美元的教學物資。而當問及CSR相關問題時,當地員工均表示,“他們從來沒有聽說過”,當地的一家媒體主編也表示,“這是中國公司的痛點,他們埋頭苦幹,卻很少對外界宣傳與溝通”。

這不是一個孤立的現象,落地海外經營的中資企業不僅缺少對外的宣傳和溝通,他們對國內相關政策條例的了解也相對有限,盡管不同類型的企業其熟悉程序會有差別。社會資源研究所(SRI)研究員吳晨通過對莫桑比克17家中資企業的實地研究發現,中資企業對於國內有關CSR相關方面政策和條例的知曉度也並不高:僅有不到12%的受訪企業對於國內33條相關的政策與條例較為熟悉,而不到24%的企業聽說這些政策和條例,但不是很熟悉,而剩下的64%的企業則從未聽說過這些政策和條例。在熟悉的企業中,海外員工一般是通過電腦網絡、中國駐莫桑比克使館、以及他們的社會網絡來獲取這些信息。他們還發現,中資企業對東道國的法律較為重視,而對國際規則的了解則取決於公司規模和合作夥伴。不到一半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搭建了與當地不同利益相關者溝通的機制,而當地最主要的利益相關者是當地政府、商會和行業協會。受訪者也表示他們與當地社區的溝通非常有限,這一方面是由於語言的問題,另一方面也是文化影響力方面的原因等。盡管如此,中國海外企業也面臨著履行CSR的重大壓力,這些壓力一方面來自東道國政府的壓力,同時也來自於行業協會或商會、以及當地員工等(收藏自2016-01-01愛思想網站)

Views: 9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