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中的大陸

我們全人類,無一例外,都居住在地球這個島上。只是,有些島的面積遠遠超過了其他島的面積,這些大島就被歸為一類,稱為“大陸”。顧名思義,大陸就是比其他小塊的陸地,如英格蘭、馬達加斯加或曼哈頓島這樣的小島“擁有”或“結合”了更多的陸地的大塊陸地。

但劃分標準卻並非嚴格一致的。地球上三塊最大的陸地———美洲、亞洲和非洲,被稱為大陸是當之無愧的。可是,在火星上的天文學家眼裏,歐洲只不過是亞洲大陸伸出去的一個半島罷了(它或許比印度還大了一點兒),卻總是自稱為大陸。而澳洲,假如有人敢說這個島面積還不夠大,人口還不夠多,不配稱為大陸,它的居民顯然是會為他們的小島而去拼命的。相反的是,盡管格陵蘭島的面積是地球上最大的兩個島嶼———新幾內亞島和婆羅洲(即加裏曼丹島———譯者註)———面積之和的兩倍,但愛斯基摩人卻仍然心甘情願地做平凡普通的人。而南極地區的陸地面積的確與那塊位於北冰洋與地中海之間的陸地面積一樣大小,如果南極地區的企鵝不是如此謙卑溫順,它們完全可以聲稱自己是生活在大陸上的動物。

這些混亂不知道是怎樣形成的,但是,地理學的發展的確曾蒙受過許多個世紀的偏見和蒙昧。在那些時代,錯誤的觀點就像附在廢船身上的那些藤壺(貝殼類動物,附著在船體之上———譯者註),在地理學資料中比比皆是,年深日久(愚昧無知的黑暗時代長達1400年),藤壺不斷地增生,最終竟可能被視為船體的一部分。

但是,為了不制造新的混亂,這裏還是遵循普遍流行的觀點把大陸劃分為五塊:亞洲、美洲、非洲、歐洲和澳洲。從面積上來說,亞洲是歐洲的4.5倍,美洲是歐洲的4倍,非洲是3倍,而澳洲比歐洲還小數十萬平方英裏。在地理手冊中,亞洲、美洲和非洲都應當排在歐洲的前面,但是,如果不單單考慮面積的大小,還把一個地區對整個世界歷史發展所產生的影響考慮進去的話,歐洲就必須排在首位。

讓我們先看看地圖。應當多看看地圖,而不是多讀文字。如同樂器之於音樂,水之於遊泳,地圖之於地理,都是不可或缺的。當你仔細端詳地圖,當然,最好是一個地球儀,就會發現歐洲半島正位於擁有最多陸地的北半球的中心,躺在北冰洋、大西洋和地中海三片海洋的懷抱之中;無獨有偶,孤苦伶仃的澳洲占據著南半球的心臟位置,正好位於擁有最廣闊海面的南半球的中心。

面臨這樣多的海洋是歐洲的最大優勢,而且還不止這些呢!亞洲盡管比歐洲大四五倍,但它25%的陸地太炎熱,還有25%的陸地位於北極地區,那兒除了馴鹿和北極熊,再也沒有永久的居民了。

而在這個方面,歐洲又得天獨厚了。意大利的腳趾尖———歐洲的最南端,雖然十分炎熱,但距熱帶地區還有800英裏之遙。盡管歐洲北部的瑞典和挪威在北極圈之內有大片領土,但得益於墨西哥灣暖流的溫暖與愛撫,他的沿海地區氣候長年溫和,而同處一個緯度的拉布拉多島卻是一片冰天雪地。

而且,歐洲還有伸進內陸的海洋和更多的半島。想一想西班牙、意大利、希臘、波羅的海、丹麥、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北海、愛琴海、地中海、馬爾馬拉海、比斯開灣和黑海,再想想諸如非洲和南美洲,那些大陸最缺乏的就是這些東西。在歐洲,幾乎每一部分大陸都能為海洋所擁抱,於是,冬不冷,夏不熱———這樣溫暖宜人的氣候就形成了,日子不輕松,但也不艱難,普通人既不像亞洲人那樣不堪重負,也不像非洲人那樣遊手好閑,這裏的居民比任何地方的老百姓都更能恰到好處地把工作同娛樂有效地結合在一塊。

然而,讓歐洲人處於世界主宰地位(經過1914—1918年這場災難性的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譯者註),他們的這個世界主宰地位已被他們自己扼殺了)並不只是氣候這一個因素,在歐洲的崛起過程中,地理環境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當然,這樣地理位置的形成純屬偶然,絕不是任何個人的功勞,但這並不影響歐洲人從中漁利。今日歐洲的山山水水是由兇猛的火山噴發、大規模的冰川入侵和可怕的山洪泛濫塑造而成的,國家自然而然地把山脈當做國界;內陸自然而然地以水為路,走向海洋,商業與貿易也因此繁榮起來了,直到進入鐵路與汽車橫行的時代。

伊比利亞半島被比利牛斯山脈從歐洲大陸斷然分割開來,同時比利牛斯山脈也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天然屏障;阿爾卑斯山對於意大利也有相同的作用;而躲在塞文山脈、侏羅山脈和孚日山脈三座大山後面的是法國西部的大平原。喀爾巴阡山脈面向著廣袤的俄羅斯大平原,但也像一座堡壘保護著身後的匈牙利。奧地利帝國在過去的800年歷史中扮演過重要的角色,但它充其量不過是一個圓形的平原,但是,它的鄰居被它四周的崇山峻嶺拒之門外,假如不存在這道圍墻,也許奧地利這個國家壓根兒就不會出現。德國也一樣,不單純是政治的產物。它遼闊的領土以阿爾卑斯山和波希米亞山的山脊為依托,一直延伸至波羅的海岸邊。而那些島嶼,諸如英格蘭或者古希臘愛琴海上的那些小國以及荷蘭、威尼斯這樣的水上城邦都是天然的要塞,這些似乎都是造物主的匠心獨具,以使它們能夠發展成為獨立的政治實體。

甚至連俄國也不能例外。常有人說是個人集權導致了這個國家的產生(例如,羅曼諾夫王朝的彼得大帝),可是,事實上,它更是自然力發展的必然結果。北冰洋、烏拉爾山脈、黑海、裏海、喀爾巴阡山脈和波羅的海的處在廣闊的俄羅斯大平原周邊,把這個大平原置於自己的保護之中,這正適宜於孕育出一個高度集權的大帝國。在羅曼諾夫王朝崩潰後,新建立起來的蘇維埃共和國能夠順利保全,就是一個明證。

歐洲河流的流向,還對歐洲大陸的經濟發展起著最重要、最實惠的作用。從馬德裏直至莫斯科,其間所有的河流全部是南北走向,每一片內陸地區都可直達大海。文明形成的決定因素常常是水而不是陸地。歐洲的繁榮與昌盛正是這些天賜之水帶來了,歐洲大陸的世界霸主地位也是由這些天賜之水所成就的,直到發生了1914—1918年那場自殺性的災難,它才把這個令人羨慕的霸主王冠丟失了。讓地圖來佐證我的話吧。

北美洲同歐洲相比,兩列高大雄偉的山脈沿海岸線平行地伸展在它的東西海岸,兩列山脈之間是那莽莽空廓的中西部大平原,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就是這一地區惟一的人海通道,而它們的歸宿則是既遠離大西洋又與太平洋遙遙相隔的墨西哥灣(它只能算是內海)。再看亞洲,地表結構是亂七八糟的,山系的走向隨心所欲,江河雜亂無章地流向四面八方。在這些眾多的水系中,最重要的幾條河流橫貫了廣袤的西伯利亞大平原,泄入北冰洋,除了當地漁民能獲得一些福址外,亞洲並未從它們那兒得到什麽實惠。同歐洲相比,澳洲幾乎談不上有河流。非洲呢,河流被遼闊的中部大平原擠到了沿海的崇山峻嶺之中,河水被迫在懸崖峭壁之間東沖西突,蜿蜒曲折,海運難以通過這些河流抵達內陸。相形之下,歐洲具有有利的江河水系、適宜的山形地勢,因為沿海地貌曲折崎嶇,還給它創造了比齊整的海岸(像非洲和澳洲那樣)長9倍的海岸線。另外,它的氣候是溫暖宜人的,它的地理位置是有利的居於大陸群中心的位置。所有這一切都註定了歐洲大陸勢必成為世界的領袖。

但是,先天條件並非是這一切的決定因素,在歐洲的霸業中人的才智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北歐氣候舒適清爽,對人的腦力活動非常有利。這個地方的氣候既不太冷又不太熱,既不影響休閑安樂,又不影響日常工作,這樣能夠恰到好處地促使人去做點事情。正是因為這樣,一到國家安定、法規建立(法律秩序是從事腦力勞動的基本保障),北歐居民就立馬投身於科學探索之中,並最終借此來奴役和剝削其他四大洲。

他們精通數學、天文學和三角學,因此能夠自信地在七大洋中馳騁,不再擔心找不著返航線路;他們研究化學而發明了一種內部能點火的機器(這種奇異的東西叫做“槍”),有了這個工具,他們要殺死人和動物就比世界上任何其他民族或部落都更快、更準確了;他們鉆研醫藥學,因而能夠少遭受那些經常造成世界各地人口數量驟減的病魔的襲擊。由於土地的貧瘠(與恒河平原和爪哇山區相比)以及對生活質量永不知足的追求,一種根深蒂固的節儉貪婪的習性在他們中逐漸地滋生並養成了,以致為了財富他們常常不擇手段。因為,如果沒有財富,他們就會被視為不幸的失敗者而受到鄰人的輕視。

歐洲人因那個神奇的指南針的傳入而擺脫了教堂的尖頂和熟悉的海岸線的羈絆,開始自由自在地馳騁在茫茫大海之上;因把船舵從船舷移到船尾的改進(這項革新發生在14世紀上半葉,它是人類有史以來最重要的一項創舉,它讓人享受到從來沒有過的掌握航向的樂趣),歐洲人被帶出了那些狹窄的內陸海,又從地中海、北海和波羅的海走了出來,並以浩瀚的大西洋為航道,更遙遠的軍事和商業征服開始了。恰好在這個星球的大陸群中央———這種幸運的地理安排,他們終於得以充分地利用起來了。

這個優勢歐洲人保持了500年。蒸汽船代替了帆船,由於廉價的交通方式永遠為貿易所青睞,所以,歐洲的領先地位仍然能夠繼續地保持著。古代軍事家認為,一個國家能擁有最強大的海軍,全世界就會為這個國家的意志所支配。他們是對的,這一規律已為歷史所證實。首先,威尼斯和熱那亞取代了挪威,而威尼斯和熱那亞一轉眼又成了葡萄牙的手下敗將,後來,西班牙人又從將葡萄牙人手中奪走了世界霸主王冠,荷蘭接著又成了新一任海上霸主,最後英國人又攫取了霸主寶座,把荷蘭人趕下了台。每一個曾主宰過全世界的國家都一度擁有過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然而,到了今天,海洋昔日的輝煌已不再了,廣闊的天空已迅速地崛起成為第二大商業高速公路。也許,歐洲降級為二流大陸並不全怪世界大戰,那種比空氣重卻能在空氣中飛行的機器一問世,它對歐洲命運的影響就是不可忽視的。

熱那亞那位羊毛商之子(哥倫布———譯者註)發現了海洋的無限潛力,由此把人類歷史的進程作了改寫。

而天空的無限價值為美國俄亥俄州代頓市市郊一個簡陋的自行車修理店的主人(萊特兄弟,人類航空的先驅,飛機的發明者。1903年,他們操縱第一架動力飛機試飛成功,從而宣告了人類飛行時代的到來———譯者註)所發現。也許,未來的孩子們可能會不知道哥倫布是何方人物,但是對威爾伯·萊特和奧維爾·萊特的名字,他們不會不熟悉的。因為,正是這兄弟倆的天賦與耐心,使人類文明的中心從舊世界逐漸轉移到了新大陸。

Views: 9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