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以貌取人(上)


為什麽敏銳的人能在一瞥之間判斷一個人地位的高低?他捕捉哪些特征?

【容貌

首先,優美的容貌。當然,各個階層中都不難發現容貌姣美之人,但相貌漂亮通常是上層等級的標志。姬莉·庫柏認為,這是審慎的自然選擇的結果。她發現,如果上層人士與階層較低的人結婚,他們通常只會選擇美人。她總結說:“大體上說,長得漂亮的人往上走,與社會地位更高的人結婚,……缺少安全感。容貌醜的人一般與低於自己階層的人結婚。”

【微笑

再者,微笑,另一個等級標志。這意味著,不要笑得過頭。走在街上,你會註意到貧民階層的女士比中層和上層階級的女士要笑得更頻繁,嘴也咧得更大。一方面,她們喜愛展示自己漂亮的牙齒,當然是假的;另一方面,她們沈浸在那種急於告訴別人“我今天很快樂”的文化裏,大多數時候會忍不住流露出帶有防範性的樂觀主義。說到假牙,最近我親眼見到一番驚人的舉動。某個公共場合,一位貧民階層男性的上假牙托掉了下來,他正好能用舌頭將那粉紅,黃色的玩意兒向前推,想把它頂回原位,結果假牙托從嘴裏向外突出了差不多一英寸,看來似乎要讓那東西“透透風”。人們根本不可能想象,一位中產階級或者中上層人士會有如此舉動。如果人們見到一位對旁人不屑一顧的上層人士這麽做,是不會吃驚的,因為知道他是故意為之。

【身高

身高在英國比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是更可信的等級標志。但是。甚至在美國,有等級地位的人也很少會是粗短的小個子。再者,如果屁股向外厥,肯定是較低階層的人士,就像脖子很短(或者哪怕顯得很短)是低層階級的特征一樣,勞倫斯·威爾克,約翰·卡什一類的西部鄉村歌手,以及類似的貧民中,短脖於的情況格外明顯。如果你對於外貌能提示一個人的等級和社會地位仍表示懷疑,不妨試著想象一下,將下面這些人物放在一起相互比較會是何等情形:把羅伊·阿卡夫和艾韋內爾·哈裏曼放在一起,把麥那·達雷和喬治·布什放在一起,或者,把米尼·帕爾和傑姬·奧納西斯(指肯尼迪總統夫人,後改嫁希臘船王奧納西斯。一譯者註)放在一一起。

【體重

由於62%的美國人體重超重,所以,以示區別的一個不費力的辦法就是身材苗條。身材苗條是上面四個階層的一致目標,盡管中產階級為了抑制愛吃馬鈴薯的嗜好付出了很大代價,因為他們的工作多數是案犢勞動,赤貧階層和“看不見的底層”通常不會有什麽贅肉四處炫耀,不過原因並非出於自己的選擇。多數超重的人屬於三個貧民階層。速食品和啤酒,是兩個導致發胖的重要原因,另外對自己的社會地位會否下降的焦慮引發的神經質暴食,亦是一個原因,這在上層貧民中尤為顯著,貧民階層將肥胖自圓其說成是穩定的周薪和有能力經常外出用餐所致,甚至“外出吃早餐”也是合情合理的舉動。然而我們知道,他們對麥當勞電視廣告的迅速反應,實在是出於他們生活水平的限制。

最近有一份以貧民階層為對象的雜志,刊登了一則廣告,為一本節食的書作宣傳。這則廣告批評有關體重的數種謬誤見解,刻毒地稱那些說法“全是胡說八道”。它大加伐撻的謬見中包括這樣的說法:“所有的社會階層都一樣超重。”該廣告解釋道:

“您的體重就是您社會等級的宣言。一百年前,肥胖是成功的標志。但那樣的日子已經一去不覆返了。今天,肥胖是中下階層的標志。與中上層階級和中產階級相比,中下階層的肥胖者是前者的四倍。”

不光是數量上的四倍,還是四倍的可見度。炫耀肥胖是貧民的又一標志,目的似乎意在向較高階層進行最大程度的美學冒犯,從而達到某種形式的報覆。喬納森·拉班在明尼蘇達州商品交易會上,有幸目睹了一次似乎頗為精心。刻意的肥胖奇觀:

“這些農業家庭……是德國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餓著肚子來到美國的移民的後代……一代又一代,這些家庭的成員慢慢吃成了美國人。如今他們全都身材相仿:同樣寬大的臀部,同樣的大肚皮,同樣的火雞式松垂下巴和抹香鯨似的軀幹,同樣見不著脖子。女人們勉強擠進粉紅色彈力褲裏,而男人們從格子襯衫和滌綸便褲的每一條縫和每一個紐扣之間鼓凸出來。”

拉班繼續談道,似乎唯恐自己不夠惹眼,這些男人還戴著便帽讓我們去註意他們後脖頸上的贅肉,似乎專門要和傳統智慧“幸福就是做祖父母”的老話作對,越老反而越蠢了。拉班發現自己簡直被美國的肥胖狀況迷住了,他居然弄出一張美國的肥胖人口地圖。根據這張地圖,最肥胖的人們都居住在移民後代集中的地區,這些移民一直對“先輩的饑餓記憶猶新”。另一方面,“1776年以前在北美建州的幾個地區在脂肪厚度方面的數據最低,人口的腰圍按從東到西,從南到北的規律遞增。美國的贅肉之都大約座落在明尼蘇達、依阿華和南北達科他三角地帶的某處。”

相反,我們用不著跟著拉班到處觀察,就能確信在這個國家存在一種精英外貌:它要求女人要瘦,發型是十八或二十年前的式樣(最有格調的婦女終生梳著她們讀大學時喜愛的發式),穿極合體的服裝,用價格昂貴但很低調的鞋和提包,極少的珠寶飾物。她們佩戴絲中——這立即表明等級身份,因為絲中除了顯示等級之外別無它用。男人應該消瘦,完全不佩戴珠寶,無香煙盒,頭發長度適中,決不染發;染發是中產階級或上層貧民的標志,裏根總統的這一作法已是明證。他們也決不用假發,假發只限於貧民階層(上層和中層貧民稱假發為“小毯於”。“墊子”或“桌墊”,下層貧民稱為“toops”)。對時下的、惹眼的和多余之物的拒絕過程,成就了男人和女人的精英外貌。既然肥胖既惹眼又多余,上層階級便拒斥肥胖。麥克爾·科爾達在他的《成功!》一書中一語中的,他發現“瘦很昂貴”。

【衣著

上層人士對多余之物的拒絕並不意味著他”=在服裝上追求“最少化”。相反,多層穿戴是必需的。愛麗森·盧莉在《服飾的語言》(1981)中認為,“大體上,一個人穿的衣服層越多,他或她的社會地位就越高。”她還說“近年來多層服裝的時尚,就像有時聲稱的那樣,可能和能源短缺有關(美國政府曾號召人們穿多一點以節省取暖消耗的能源。-譯者註),同時,這也是顯示家中衣櫥龐大的好辦法。”

中上階層女士幾乎無一例外地身著灰色法蘭絨裙,斯圖亞特格子裙,或者卡其布長褲,藏青色卡迪根式開襟毛線衣(有時是纜繩狀花樣針織),彼得番式衣領的白襯衫,平跟鞋,最好用無邊平頂帽罩住頭發。氣溫低時,披上藍色上衣。如果有公事在身,則改穿灰色法蘭絨外套。但無論什麽衣服,最理想的顏色是真正的藏青色。多層混穿屢見不鮮,低調則是共同的傾向。必不可少的飾物是一種眼鏡盒,裝點著手工刺繡花邊(這可是一個重要的等級標志:手工刺繡表示女主人每天擁有數小時閑暇來從事這種手藝——對貧民階層來說這是不敢想象的)。如果一位婦女為家人和朋友做許多刺繡活,很可能她屬十中上階層。但是如果她在織完一件毛衣後還縫上一個小標牌,寫著“格特魯德·威莉絲手制”,她一定是位中產階級婦女;如果標簽上寫的是“格特魯德·威莉絲編織藝術”,她無疑是位上層貧民婦女。

【顏色

藏青是中上階層的顏色,紫色屬於貧民階層。紫色一直遭到芭巴拉·布雷斯的詬病。這位勞工商務部、中央情報局和食品與藥物管理局的服裝顧問日薪四百美元,專門從事改變政府部門女性工作人員的貧民服裝風格。她希望女人身著藏青色或灰色由裁縫制作的外套,盡可能讓自己看上去像女性化的男人。毋庸置疑的是,絕不允許出現連褲套裝,尤其不能是紫色的,更不用說紫色滌綸的了。這是經典的貧民階層服裝,絕對的最低等極標志。此外還有一類深為貧民階層苗條女性喜愛的打扮,其程度不亞於肥胖女性對連褲套裝的熱衷。這種裝束我指的是名牌牛仔褲配極高的高跟鞋。此類搭配常見於剛搬到郊區住的上層貧民女孩,她們尚未掌握中上階層準預科生式的著裝準則。

【質地

紫色滌綸連褲套裝有悖於兩條決定服飾等級的基本要求:顏色準則和有機面料準則。除藏青色外,顏色越柔和或黯淡越有檔次。至於面料,越有生物成分越有檔次,也就是說,羊毛、絲綢、棉和各類動物皮毛。僅此無它。所有的合成纖維均屬貧民階層穿戴,既因為它們比自然纖維廉價,也因為它們千篇一律而令人厭倦(難道你能在一件丙烯酸纖維毛衣裏找到草或者羊糞的痕跡?)範伯倫早在1899年就慧眼辨識出這一點,他是這樣從總體上來談論大批量制造的產品的:“粗俗和教養不良之輩都崇拜和偏愛機器制造的日用品,因為機器制造的東西實在太十全十美。這些人對於高貴的消費品從未哪怕稍加關註。”(有機原則也判定,廚房裏木材要比塑料貼面有級別;餐桌上的台布,棉的要比塑料或油布等級高。)對真正的中上階層,尤為重要的是完全摒棄人造纖維。這些上層人士的鑒別力是如此精到,甚至像《權威預科生手冊》中提到的,“一件牛津布襯衫中的丁點滌綸成分”也會被察覺出來,因為那是可悲的中產階級標志。這本書同時還熱情地頌揚了年輕的卡羅琳·肯尼迪——“嚴格他講,她在衣飾、舉止方面比她母親更有預科生風範”——因為“在哈佛廣場的四年當中,任何非自然類纖維都未能貼近過她的身體。”我還想提一件看起來相當美國化、相當具有二十世紀晚期特色——也即貧民化特色的事情,那就是,我們今天購買的浴中,已經摻進了12%的滌綸。浴中的功能無非是吸收水分,但因為其中唯一的吸水纖維——棉——被稀釋了,這一功能已大打折扣。

然而,這些說法都會遭到費謝爾·A·萊姆士先生的指責。萊姆士先生是總部設在華盛頓的人造纖維制造商聯盟公共事務主任,這個聯盟旨在說服陸軍和海軍盡量采用人造纖維,不光用於毛巾,也用於拖把和海綿揩布。萊姆士先生隨時準備回擊各種惡言中傷,就在最近一一封寫給《紐約時報》的信中,他從捍衛滌綸的立場,嚴詞駁斥了一位時裝評論家對滌綸的非難。“滌綸”,他說,“困其多種華美的形式,業已成為當今最廣泛采用的時裝面料。”(當然,從等級觀點看,如此說法恰恰道出了它的謬誤。)

【易讀性

除了服裝的顏色和滌綸成分,另一個標志是服裝的“易讀性”,通常也可以判斷人們是不是貧民階層。那些印著各類期待你去讀解並景仰的信息的T恤或諸如此類的蹩腳貨色,被艾麗森·盧莉命名為“易讀衣著”,一個頗為實用的術語。這類信息常常很簡單,無非是啤酒商標,像百威或喜力。當然也有較為老練和淫呢的,比如一位姑娘的T恤上寫著:“最好的東西在裏面。”當貧民階層歡聚一堂共度閑暇時,絕大多數人會身穿印有各種文字的服裝亮相。隨著社會等級的升高,低調原則隨即開始奏效,文字逐漸消失。中產階級和中上階層的服裝上,文字被商標或徽記取代,例如一條鱷魚。循序漸上,當你發現形形色色的標記全部消失了,你就可以得出結論:你已置身於上等階層的領地,印著“可口可樂才是正牌”的T恤屬於貧民階層;同樣原理,寫著“馬拉伯爵夫人”的領帶俗不可耐,因此是中產階級趣味的表現。

貧民階層感覺到有必要穿戴易讀服飾,存在若幹心理原因,因此他們看上去並不滑稽可笑,反到惹人同情。穿上一件印有“運動畫刊”、“給他力”(一種運動員飲料)或者“萊斯特·拉寧”字樣的衣服,貧民人士會覺得自己與某個全球公認的成功企業有了聯系,於是在那一小段時間裏,獲得了一種重要性。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麽每年五月在印第安那波利斯的賽車跑道周圍,能見到一些成年男人穿著荒唐蹩腳的衣服驕傲地晃來晃去,那上面必然寫著“GOODYEAR”(美國著名汽車輪胎公司。-譯者註)或“VALVOLINE”(美國著名汽車潤滑油公司。-譯者註)。商品標志在今日擁有一種圖騰般的魔力,能為其穿戴者帶來榮譽。一旦披戴上可讀衣飾,你就將自己的私人身份和外部的商業成功混同為一,彌補了自身地位無足輕重的失落,並在那一刻成為一個人物。只需要往佛羅裏達州哈利德的郵政信箱寄去27美元,你就可以得到一件前胸寫著“Union 76”(美國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加油站遍布全美。-譯者註)的藍、白、或桔紅的尼龍茄克衫。尺寸齊全,專有為女士和孩子預備的尺寸,它們正適合外出野餐時穿戴。這種需要並非只有貧民階層熱衷,中產階級也不例外,比如印著《紐約書評》標識的T恤和大帆布手提袋,表達的意思是“我讀難懂的書”。假如繪的是莫紮特、海頓和貝多芬的肖像,則意在向人宣告:“我是文明人”。中產階級還喜愛穿印有大學標志鍍金紐扣的西上裝,那上面炫耀的信息同樣能夠把他們和一些醒目的品牌,如印第安那大學和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緊密聯系起來。

【整潔

衣著過新,或者過於整潔,也表示你的社會狀況不太穩定。上層和中上階層人們喜歡穿舊衣服,似乎在告訴別人自己的社會地位丟得起傳統尊嚴。他們敢於光著腳穿船型便鞋,目的亦是如此。道格拉斯·薩瑟蘭在《英國紳士》(1980)中解釋了舊衣原則。他寫道,“紳士可能會將自己的外套穿到磨出線,而且能讓你看出來他故意這樣穿;同時,哪怕最不挑剔的人也能一眼看出,那件上衣出啟手藝不凡的裁縫。”中產階級和貧民階層都對新衣服情有獨鐘,當然,常常是滌綸含量極高的新衣。

整潔的等級意義是個更覆雜的問題。也許,它並不像艾麗森·盧莉認為的那麽簡單。她發現整潔“是一種地位標識,因為保持整潔總需要花費時間和金錢。”但是,煞費苦心達到的一絲不茍的整潔,可能是你對自己的社會地位是否會下滑心存憂慮的體現,也可能由於你對他人的評價過分在意,這兩項都是低層等級的特征。毫無瑕疵的襯衫領口,系得太標準的領帶結,過分操心送去於洗的衣物,都暴露出你是個缺乏自信的人。還有,穿戴過於講究也有同樣效果,讓你顯得俗氣。以男式領結為例——系得整齊端正、不偏不斜,效果就是中產階級品味;如果它向旁邊歪斜,似乎是由於漫不經心或者不大在行,效果就是中上階層;甚或,領結系得足夠笨拙,你無疑屬於上層階級。社交場合最糟糕的表現莫過於:當你應該顯得不修邊幅時卻很整潔,或者當你看上去應該邀裏邋遢時,你卻一身筆挺。打個比方,擦洗得一塵不染的汽車,是貧民階層萬元一失的標志,社會地位高的人才開得起臟車。這就好像在大街上,等級高的人們可能會把文件塞在一個棕色的厚紙文件夾裏,已經不太平整,可能還被汗水漬濕了,但決不會是一個精美的皮質公文包,上面有亮閃閃的黃銅飾物。這樣的東西確定無疑是中產階級的標記。

勿太整潔的原則在男士著裝中尤為關鍵。過分仔細意味著你的低等——至少是中等,甚至貧民階層身份。“親愛的老弟,你穿得太好了,簡直不像一位紳士。”《德布雷特進與出》(1980)的作者內爾·麥克伍德杜撰的一位上層階級紳士這樣告訴一位中產階級,那口氣似乎在暗示對方,你不是一位紳士,而是一個時裝模特兒,或者百貨商店的鋪面巡視員,或者演員。萬斯·帕卡德曾經寫道:“某位頗有名氣的好萊塢影星,總是在落座時暴露出自己的低層背景……他習慣地把褲子往上提一提,以便保持自己的褲線。”據說,喬治四世觀察了羅伯特·皮爾之後的結論是:“他不是紳士。每回坐下以前,他都要把燕尾服分開。”

Views: 9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