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旭東·電子媒介類型及電視文化 (10)

的確,印刷品的大量出現,大大激發了人們的求知欲,從而推動了教育的發展、文化的普及以及科學的啟蒙和社會的進步,加速了歐洲封建社會的解體和資本主義的誕生。W·施拉姆指出:“書籍和報刊同18世紀歐洲啟蒙運動是聯系在一起的。報紙和政治小冊子參與了17世紀和18世紀所有的政治運動和人民革命。”羅素說:“隨著印刷術的出現,大大擴展了新思想的傳播範圍,結果有助於去挖傳統權威的墻腳。因為用方言翻譯出來的《聖經》印刷成書,很容易到手,教會不能再用花言巧語來繼續維持它在信仰方面事務的監護人身份。至於一般學術,也出於同樣原因的促動而回到現世主義。印刷術不僅給批評舊秩序的新政治理論提供了傳播工具,而且還使人文主義學者得以重新出版古代人的著作,隨之促進了經典原著的廣泛研究,有助於教育水平的普及提高。”就中國而言,進人印刷媒介時代比歐洲差不多晚了三百來年。1842年鴉片戰爭後,國門被西方列強打開,隨之而來的是,西方傳教士辦報和開辦學校,使得中國開始了近代教育和近代報刊業,於是才有了印刷排版和圖書出版對人的邏輯思維的影響。李歐梵在《追求現代性》一文中就把清末文學報刊的產生當做文學現代性追求的一個重要因素,他認為:“清末文學的出現,特別是小說,乃是報刊的副產品,這些報刊是一連串日益深重的政治危機引發的一種社會反應。”清末維新派知識分子梁啟超等認識到了報刊可以制造輿論,並且能夠喚醒民眾的社會覺悟和政治覺悟,也能為民眾的娛樂服務,於是他們創辦了《強學報》(1895)、《時務報》(1896)和《清議報》(1898)、《新民叢刊》(1901)等。王一川在論述大眾媒介與中國審美現代性問題時,就說過:“正是發生在晚清的以現代報刊為主的大眾傳播媒介革命,在傳播方式方面有力地參與並促成了文學現代性和整個審美現代性進程。”某種程度上來說,五四時期的文學革命與其說是思想革命,還不如說是新媒介帶來的思維和行為方式的變化。


2.電影媒介使新文學開始與時尚文化、流行文化聯系起來。
電影媒介出現,對新文學的影響也是很大的。世界上電影的首次出現是在1895年,但中國第一部黑白無聲的電影《定軍山》是在1905年拍攝完成的。於是在“一個以刊物為中心的時代”,電影開始逐漸走向成熟,現代作家張恨水、包笑天、歐陽予倩、洪深、田漢、夏衍等作家都開始觸電,他們要麽參與電影創作,要麽參與電影理論評論,而且現代文學史上也催生了電影文學。有了電影媒介後,就出現了明星文化,明星其實就是一個視覺文化符號,它具有時尚性和流行性,明星的出現能引導生活和文化的潮流。如1926年至1945年在上海出版的《良友》畫報(共出172期),號稱民國第一畫報,就以當時風靡上海灘的電影女明星作為封面人物,還在內頁專欄介紹電影明星和電影故事。如20世紀40年代pin-up(原意是用針固定住,成全了美國時尚,它讓pin-up成為全世界的記憶和流行。所謂pin-up就是招貼畫、海報的意思,包括雜志、報紙、掛歷、明信片等,主要受到軍營歡迎。很顯然,pin-up和20世紀30年代上海灘的招貼畫一樣,都是電影媒介出現後的文化附產品。

有了電影以後,明星的個人簡歷、檔案、生活照片、封面照片、電影作品介紹、寫真圖片、個人日記等都成了人們追蹤的對象,各種報刊也以披露明星隱私為能事,一些關於電影明星的紀實文學也成為文學中的暢銷讀物。而且明星的服飾和行為等都成了眾人追捧的對象,於是一部好的電影,往往塑造了一個耀眼的明星,而一個耀眼的明星就會導引一種時尚文化和流行風格。另外,20世紀80年代後期,中國小說電影化不僅使許多青年作家直接為了改編為電影而創作,而且使“電影化”成為文學的一種無意識趨向。因此,與電影本身的轉變一樣,小說也變得越來越好看了。


3.電視媒介使新文學逐漸娛樂化、商業化。相對於電影來說,電視完全是一種新鮮事物。如果說電影的觀看是一種集體儀式的話,那麽電視的觀看就是一種家庭儀式。相對於廣播來說,電視也具有不一樣的特點。如果說廣播的現場直播讓人感覺到了與現實世界“有距離的同步”,那麽電視的現場直播則令人享受到了沒有距離感的同步,電視可以說改變了我們的時空觀,我們經常感覺到的是一個“虛擬的時空”。比起古老的繪畫和現代的電影,電視把人類的畫面語言變成了一種“日常生活語言”。人類由此進入了“視覺文化”時代,有人也稱之為“圖像文化”時代。尼爾·波茲曼稱電視為“元媒介”,即它是一種不僅決定我們對世界的認識,而且決定我們怎樣認識世界的工具。他還認為,電視出現後就成了“了解公眾信息的樣板”,它不但自己把新聞娛樂化,還引誘其他媒介也這樣做,於是整個信息環境都變成了電視的一面鏡子。他舉例說,美國非常成功的全國性報紙《今日美國》,就是完全按照電視的模式定型的,它在大街上被擺在類似電視機的東西上出售,它刊登的故事出奇地短,它的版面設計大量使用照片、圖表和其他圖像,有的還是彩色的。它上面的天氣預報圖簡直稱得上是一種視覺享受;它的體育版上無聊的數據多得可以讓電腦發瘋。尼爾·波茲曼這些關於《今日美國》的描述,在今天中國的《新京報》《南方周末》《現代快報》等報紙上,不也可以找到對應的電視模式嗎?

其實,在中國的許多文化刊物和文學刊物上,也可以看到電視敘述模式的影子。電視媒介出現後,文學的敘述方式變了,日常生活敘述和娛樂敘述成為文學的基本敘述方式;而且電視也改變了文學的表現方式,文學圖像化和文學商業化越來越濃,電視媒介也改變了文學讀者的閱讀趣味,使文學接受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原來的純文學接受的觀念變了,取而代之的是對快感和娛樂文學的消費。電視這種媒介文化的產生,改變了傳統文學和藝術的性質,使流行文學和藝術的泛濫成為可能。


4.網絡媒介使新文學走向大眾狂歡。電腦和網絡技術的發展,使人類文化傳播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前所未有的網絡信息化時代。網絡傳播是指以電腦為主體,以多媒體為輔助的利用先進技術進行包括編輯、儲存、交換、放映、打印等多功能的信息傳播活動。網絡傳播不僅具有綜合性、主動性、參與性、滲透性和操作性的特點,而且具有靈活性、開放性和交互性的特點。網絡傳播的路徑不是固定單一的,而是網狀松散的;它既有點對面的傳播,而更多的則是點對點、面對面的傳播。網絡傳播連接整個人類,消解文化差異,擴展思想觀念,使人類進入了一個綜合傳播的新時代。在網絡中;人與人的交往變成了一種機與機之間的交往。人類浪跡在虛擬的世界裏,遠離大地和塵土。所以,網絡是為孤獨而生的,因為網絡本身是孤獨的,但是它又能為孤獨的人們排解孤獨,是一種“孤獨的狂歡”。

網絡媒介也帶來了網絡文學,於是傳統文學刊物和報紙編輯的權威性被消解,每一個上傳文字者不一定能成為作家,但都可能成為寫手。在公共網絡上,在個人主頁裏,在私人博客上,每一個人都能夠用文字恣意舞蹈和盡情狂歡。


§§§第三節媒介作為一種文學新視角

從以上論述可以看出,媒介其實已經是文學發展的一種動力性因素。從報刊到電影,再到電視和電子網絡,每一種媒介的出現,不但改變了信息的傳播途徑,也構造了文學發生發展的新場景。甚至可以說,新文學發展離不開媒介的發展,沒有新的媒介就不可能有新文化的發生與發展。因此,媒介作為一種觀察文學發展的新視角也就成為一種有效的方法。

Views: 7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