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斯塔夫·勒龐《烏合之眾》(13)奇跡的創造者

現在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了。

第一:在智力上,群體的表現遠不如構成這一群體之中的個人,所以在涉及到智慧這方面上,我們是絕不能依賴於群體的。

第二:群體比個人更有力量,但是群體的表現是極不穩定的,而個人無論是智力還是能力方面,總是維持在一個平均的水平線上的。

第三:群體的行動是受感情激起並主導的,這種感情的強弱程度,直接決定著群體的行為能力。

第四:群體的表現有可能比個體更好,或者更差。究竟群體會表現出更好還是更差的表現來,這完全取決於周邊的環境如何。

第五:群體能夠幹出什麽來,取決於影響群體的暗示具有何種性質。如果這種性質是積極的、進步的、有意義的,那麽群體的表現就會是相應的積極進步而有益。反之,如果主宰群體行為的暗示是負面的心理能量,那麽群體的表現就會是非常可怕——如果把群體比作是同一個人,那麽這種主宰群體行為的暗示力量就好比是人的思想,如果這個人的思想是善良的,那麽這個人必然是善良的,反之亦然。

第六:群體往往會構成騷亂的因由,但群體更多的表現,卻是一個英雄主義的群體。

關於這種英雄主義精神——我們經常見到的這種令人無限景仰的利他主義行為,赴湯蹈火,慨然就義,為一種教義或是觀念,而將個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或是願意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而追求它的純潔性。這種情況最為常見的發生於一個群體之中,一個孤零零的個人願意為了某一教義付諸一切的事情,在現實中是很難見到的。
除非是群體,才會體現出這種大義無畏一往無前的凜然氣節。

除非是群體,才會在慨然赴死的進程中帶給人一種激昂的情緒與榮譽感。

除非是群體,他們才會做到——正如同十字軍東征時代的悲情舊事,歐洲的騎士們飄洋過海遠赴伊比利亞,在全無糧草和裝備更看不到救兵的情形下向穆斯林人討還基督的墓地。

除非是群體,他們才會象這樣——1793年法國在反法同盟的強大攻勢之下,國民即沒有糧食又沒有武器,卻奇跡般的挫敗了反法同盟的進攻,以一種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拯救了法蘭西共和國。

這種英雄主義,毫無疑問的是建立在無意識心理層次上的。

也只有無意識的心理特性,才會催生出這種偉大的英雄主義。

而且,正是這種無意識的心理背景下的英雄主義創造了歷史。假使群體總是表現得象個體那樣冷靜而功利,那麽,世界歷史將會表現得乏味得多。

Views: 5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