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煒《走進耶魯》芳草天涯 (9)

舊遊時節好花天

——愛樂瑣憶:那個年代的那些故事

“像回憶‘五四’一樣回憶八十年代”。這是近期海那邊的中國大陸文化知識界流行的一句熟語。沒有想到,我們這一輩人遭逢的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與老輩人同在上個世紀身歷的“五四”時代,二者都同在一個歷史的關節點上開啟了全民族、全社會的生機,如今都一統被稱為“經典年代”了。於是,各方編輯先生的約稿坐言起行,打頭的就是這個“西方音樂與八十年代”的話題,朋友們軟硬兼施的,又是寄刊物又是發電郵,非要我說出一點自己的子醜寅卯來。來而不往非禮也,看來,這既隔洋又隔行甚且隔了“熱”的“愛樂”稿債,是非提起筆來還不可了。

先說這“隔了熱”。曾經或許是京城某個圈子裏排得上號的古典音樂“發燒友”之一,這大概是編輯先生沒有把我忘記的原因。但這麽些年下來,出洋、海歸、再出洋的,人生不知打了多少個轉轉,說“滄桑”還真挺”滄桑”的,那種為了淘一張新到的限量唱片,發著燒下著雨還要從京西雙榆樹蹬車一個半小時跑到東單,跟店家泡蘑菇的“燒”勁兒,想想都覺得奢侈,早和“青春期躁動”的回憶攪擾不清了。音樂倒仍舊是愛著好著,但也並非獨沽西洋古典一味——迷過一段民樂尤其是古琴(沒法子,那是“出門人”的鄉愁解藥),現在還在發誓要寫一篇跟古琴有關的不朽文字;流行音樂則一直從崔健、羅大佑聽到賽門與戈芬科爾、約翰丹佛和“後街少年”,有時可以跟女兒一起聽著同一張熱門片子而手舞足蹈卻也毫不為恥;美聲作品和西洋歌劇呢,仍然是最大的沈迷,但好幾回,也被百老匯音樂劇的片片斷斷感動得轟然欲淚……總之,愛樂還是愛樂,卻愛得不如以前熱烈、純粹、專一和煽情了。

但是說句自我安慰的話,這個隔洋隔行與隔熱之“隔”,還是有一點好處——就是距離感造成的一種觀照上的獨特視野。不獨看社會、看人生如此,看文學、看藝術、品評音樂也如此,時間上、地理上的距離感,有助於我們拉開、擴展對某一沈迷之物在情感上、心理上的觀照緯度,反而就有助於我們更貼近歷史的真實、人生的真實與情感的真實了。這樣想著,也就犯上了近年來大為流行的“中老年癥候群”——“懷舊病”了。或許,追溯一下我們“文革”成長的這一代“愛樂人”的來路,會是一件有意思也有一點意義的事情?天曉得呢,反正柿子揀軟的捏,既然“隔”之眾多,先從這容易下筆的回憶追溯入手,至少是償還稿債的易行之路吧。

Views: 7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