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是昆蟲綱的動物,自春秋時代便開始成為中國人嘲笑的對象。

《莊子·人間世》中說:“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

“螳臂當車”這個成語便由此而生,個體弱小的螳螂被激怒了,它站在大道當中,憤怒地橫開雙臂,試圖攔住迎面疾馳而來的快車。

螳螂的命運其實已經註定了,坐在車上的人類哈哈大笑著駛過,而不自量力的螳螂已經被碾成薄薄的一片兒。

在整個兒昆蟲綱當中,螳螂算得勇猛。它的頭部呈三角形,復眼大,觸角細長,胸部具翅二對、足三對:前胸細長,生有粗大呈鐮刀狀的前足一對,其腿節和脛節生有鉤狀刺,用以捕蟲、蠅、蛾、蝶、蝗蟲等,在螳螂面前都難以逃遁。除了酸性的螞蟻外,沒有螳螂不吃的昆蟲。

螳螂不畏強暴的記載古已有之。遇到貓狗等動物的襲擊,螳螂會奮起鬥爭,跳到它們的身上搏鬥,甚至不乏將貓狗擊敗的戰績。如果允許我們做一些大膽的推測,不妨認為,莊子之所以選擇螳螂來嘲弄,一定是見過它與貓狗的搏鬥,卻未等見到戰局的輸贏便蔑笑著走開去寫那則《人間世》了。

一直旁觀下去的是美國人。1964年,在紐約第五道上,一只螳螂和一只麻雀發生對抗,引起許多人圍觀,交通為之阻塞。對抗的結果是,麻雀鼓翅遠去,螳螂卻傲然不動。

螳螂雖有擋車的蠻勁,卻顯而易見不可能真的擋住車,這也是莊子的寓言歷來無人反駁的原因。另一個更深層的原因也許是,中國人一向是尊崇節制的民族,明哲保身被公認為面對強敵的最高策略,而不欣賞那些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人。

但是,弱小者的反抗,誰又能肯定沒有取勝的希望呢?

螳臂當車的全部哲學價值正在於中國人嘲笑的地方:不自量力。“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如果那只螳螂知道了背後的黃雀的話,它是一定會回過頭來與之一搏的,而在中國人看來,它最聰明的舉動應該是逃跑。螳螂不是不懂得車子的厲害,只是它認定自已不能逃避。寧死不做懦夫,寧死不屈服於強暴,這便是螳螂的處世哲學。而更深層次的哲學意義在於,精神的獨立有時需要以犧牲肉體來完成。

西方有一句名言:“我不入地獄,誰人地獄?”在中國的市場這句話卻並不繁榮。

Views: 29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